
第26章 军监官
离开雒阳之后,刘辩分出三名亲卫,令他们按照太后的吩咐找个隐秘的地方自行处理刘协。
刘辩虽有意留他一命,毕竟刘协只是个八九岁的小孩。
但刘协毕竟是先帝曾选定的接班人,不管把他放在哪里,都有被有心之人利用的风险。
就算令其隐姓埋名,也难保不会被人发现他的真实身份。
到那时候,若是有拥兵自重的诸侯得了刘协,也相当于是得了正统。
刘辩也不想看到这种事情发生。
况且此次随行的亲卫都是何太后的人,就算刘辩下令,恐怕也难留其性命。
时间紧迫之下,刘辩并无过多精力去管这个面都没见过几次的弟弟,也只好任他自生自灭。
兵分两路之后,刘辩、曹昂以及余下的九人换上了刘辩提前准备好的甲胄,伪装成一支来自京师的,大将军麾下的军监队。
东汉末年时,朝廷威信丧尽,大将军已无调动任何地方武装之权,但仍在名义上统领天下兵马。
所以按照旧制,大将军有权不定期向各个地方派出军监官,检查各地方军队的吃穿用度、兵甲配置等是否合规。
利用这一点,刘辩向何进要来了几套披挂,顺便还准备了可以证明身份的令牌和文书。
有了这层身份,刘辩一行人得以在沿途官驿光明正大地换马休整,只用了不到两日的时间便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扶风郡。
扶风郡毗邻雒阳,属三辅辖区,是拱卫京师极其重要的屏障。
刘辩此行的首要目标是寻找外部助力,还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此人要掌握足以抗衡董卓的军事力量;其次,还要具备强大的军事素养和个人能力,不会像何进那样空有兵权;最后,此人还要有足够的忠诚,否则便是引狼入室,使其成为第二个董卓。
而之所以来到扶风郡,就是因为屯兵此地之人完美满足了以上三个条件——左将军皇甫嵩,汉末三杰之一,于此拥精兵三万。
自黄巾之乱爆发以来,皇甫嵩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谓是大放异彩。
几个月的王国叛乱中,还曾不顾董卓的反对,孤军深入,大破敌军、甲首过万。
此人之智勇,就算放在后世熟知的三国名将里也可跻身一流。
更难得的是,此人之忠义已近乎迂腐。
灵帝病重时,因忌惮董卓,曾任董卓为并州牧,令其将麾下军队交由皇甫嵩统领,董卓抗旨不遵,部下力劝皇甫嵩兴兵讨逆,却被其坚定拒绝。
皇甫嵩认为董卓虽有罪,但自己并无专诛之权,于是光明正大地请奏朝廷,反而招来了董卓忌恨。
历史上,董卓在独揽大权后,以天子名义召皇甫嵩入京担任城门校尉,不加掩饰地夺其兵权,而坐拥重兵的皇甫嵩竟不顾劝阻,只身上任。
若非其子皇甫坚寿力挽狂澜,这位传奇名将早就因愚忠而死了。
如此不知变通虽非英雄所为,但站在刘辩的立场,这样有能力且愚忠的部下正是他眼下最需要的。
所以,一到扶风郡,刘辩就亮明军监官的身份,在巡街士卒的带领下来到了皇甫嵩的军营。
在营门等了半晌,一个看起来年龄不大的军官才迎了出来。
此人外披一层软甲,软甲下却是一件长衣,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在下左将军副将阎忠,见过诸位大人。”
阎忠躬身作揖,态度十分谦逊。
刘辩回礼道:“阎将军不必多礼,我等奉命前来,还请将军行个方便。”
刘辩说着,又摸出了从何进那里拿来的文书,打算递给阎忠检查以自证身份。
但还没等他将文书递出,阎忠就回答道:“好说好说。”
随后便十分干脆地迎他们走入了大营。
见对方如此信任,刘辩倒也松了口气。
虽然军监一事合乎律法,但对于中央来说,那些地方武装失控已久,就算真的派出军监官,大多时候也只会碰一鼻子灰。
所以,自何进成为大将军之后,只试探性地派出过一两次军监官后就再无下文,此律形同废弃。
原本刘辩还担心对方会不会因此对他们的身份起疑,不料却来得这么顺利。
在阎忠的带领下,刘辩一行人来到了中军大帐。
刘辩四处环视一番,却始终未见其他军官。
“来人,给几位大人看茶!”
阎忠一声令下,两个士卒走进大帐,为一行人轮流斟茶。
‘还真是有雅兴啊。’
看到这军营中竟有专人负责沏茶,刘辩不禁在心里悄悄吐槽。
“军中条件简陋,几位大人勿怪。”
阎忠歉意地笑笑,随后便切入正题:“近日,几十里外有一颇具规模的村子遭到了山贼洗劫抢掠,根据线报,左将军怀疑这群山贼是黄巾余孽,昨夜钦点精兵五千前往诛贼。”
“军中大小将领大多随军而去,只剩下官留守大营。”
阎忠说着,又站起身来,对刘辩行礼道:“招待不周之处,还请大人见谅。”
刘辩心中一沉,董卓还在京师虎视眈眈,情况紧急如火烧眉毛,皇甫嵩却不知何日才能回营。
他已经没有时间可以等待了。
于是,刘辩沉吟片刻,追问道:“阎将军可知,左将军大概何日才能回来?”
阎忠却只是摇头:“贼寇势大,又可能是黄巾余党,左将军需几日才能回转,下官也实在不知。”
刘辩还是不死心,咬牙道:“阎将军可否替我指路?我亲自去寻。”
阎忠沉默片刻,随后不解道:“大人可是有什么要事非要寻左将军不可?”
看着对方眼神中升起的警惕,刘辩知道不可再追问下去,只好搪塞道:“在下奉大将军之命前来监察三军,时间紧迫,只是想早些归京罢了。”
阎忠这才放下戒备,起身道:“既然如此,末将便暂代左将军,带诸位大人去各营巡视一番可好?”
虽然完全无心真的去营中巡视,但事已至此,刘辩也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