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生姜、干姜

【基源探讨】
在现行版药典中,生姜指的是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Rosc.的新鲜子根根茎,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Rosc.的母根根茎加工品。两者的关系类似于乌头与附子的关系。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
《神农本草经》中无单独“生姜”条,仅“干姜”条下记“生者尤良”,可见当时两者同等入药,两者区分使用始于张仲景,“生姜皮”单独使用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五皮散”。

生姜

干姜
【条文辑要】
1.生姜
最简方为小半夏汤(第十二):“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
生姜的最大应用剂量达到半斤,涉及的方剂也是小半夏汤。
方中加减:
理中丸(386):“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通脉四逆汤(317):“呕者,加生姜二两”。
2.干姜
最简方为2味药,共有4个方剂,分别如下:
甘草干姜汤(29):“咽中干,烦躁吐逆者”。
栀子干姜汤(80):“身热不去,微烦者”。
干姜附子汤(61):“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
半夏干姜散(第十七):“干呕吐逆,吐涎沫”。
干姜的最大应用剂量达到4两,共涉及2个方剂,分别是:
甘姜苓术汤(第十一):“身体重,腰中冷……反不渴”。
大建中汤(第十):“心胸中大寒痛”。
方中加减:
小柴胡汤(96):“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理中丸(386):“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
【病机辨析】
生姜这味药,有些医生嫌其备货麻烦,直接弃之不用,偶尔使用也就用2~3片点缀一下,认为它的价值似乎仅仅是一味可有可无的调味品。然而,在仲景书中,他对姜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有非常严格的应用指征。
《神农本草经》中“干姜”条下记载:“味辛,温,无毒。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总结仲景全书中凡生姜使用之处,从治疗病证上来看,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①“出汗”,代表方为桂枝汤、小柴胡汤等;②“逐风湿痹”,代表方为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③治“呕”,代表方为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理中丸等;④“肠澼,下利”,代表方为生姜泻心汤,名为“泻心”,实乃为泻“心下”之痞。对比《神农本草经》对干姜的总结,仲景对生姜的应用基本延续了《神农本草经》的学术观点,最精彩的是他创造性地对生姜在“止呕”方面的作用展开了论述,一下子提高了生姜的使用价值,且经得起临床验证。
研习对比半夏(参“半夏”条)的作用机制,不难发现半夏与生姜两者有相通之处,临床上也常常相须为用。生姜的治疗病证貌似非常杂乱,有表有里,有上有下,但细究其方之义,非常有章有法。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与应用,笔者认为桂枝汤为调脾胃之剂,小柴胡汤为调气血之剂,气血营卫皆为脾胃所化,生姜在方中为调胃之药;生姜所参与治疗的风湿痹证,皆为肺、脾、肝之表病,它在其中起的是散水邪、透表的作用;呕与下利,为水毒之患夹胃气上冲或下迫大肠,生姜长于横散,所以它重在散水气。使用生姜的基本条件,必须有胃中水津运行不畅的病理机制,一般都配合他药一同使用,很少单独使用。
干姜不是生姜简单的翻版,其辛温之性要强于生姜。从对仲景书中的症状进行总结来看,干姜的治疗包括呕逆(配半夏)、咳嗽(配五味子)、下利(配附子)、腹痛(配蜀椒)、腰痛(配白术、茯苓)、血证(配赤石脂)等等,应用范围极广,超过生姜,此时患者体内蕴结之水毒程度更重,寒邪更强。干姜能由胃入脾,由胃达肺,总不外乎温中。在仲景的经验中,治“呕”时干姜与生姜都会选用,我们应当根据病情的实际选择合适的品种入药。另外,请读者注意以下两点:
1.仲景书中治疗肺咳不用生姜
生姜长于横散,气薄发泄,能由胃达肺以散邪,故对于外寒犯肺之表所导致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使用生姜就非常合适,又简便易得,后世医家在临床中常常使用。但如果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尤其病位尚在肺,仲景是如何治疗的呢?小柴胡汤条(96)下“咳者,去生姜”;“伤寒表不解”之小青龙汤中有“发热而咳”的症状,不用生姜用干姜。全书中几乎找不到用生姜治疗肺咳之例,这大概与肺之生理特性有关,值得我们留意。有读者会以“射干麻黄汤”“泽漆汤”(第七)作为例子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在这两个方剂里不是用了生姜吗?但请注意,射干麻黄汤证之痰气凝结在何处?在喉中也。与它很接近的一个方剂是半夏厚朴汤,其病位也是在“咽中”。它们的病机特点之一都是痰气凝结于咽喉之间,所以可用生姜来散之。而泽漆汤主治之病证为伏饮(胸水)在里,病位并不在肺而在焦膜,所以用生姜来温散,重用苦寒之泽漆来泻水。
2.注重干姜的散性
干姜并非只有温性而无散性,只是它的温性比散性强而已。很多教参资料提出干姜善于温中,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它的散性。仲景在治少阳之呕时,黄连常与干姜相配,一苦一辛,一降一升,恢复转枢之机;而在治气虚夹寒之出血时,使用干姜尤妙,请对照桃花汤、柏叶汤。这些都与干姜之散性有关。
【应用探究】
干姜以身干、个匀、质地坚实、粉性足,辣气浓郁者为佳,一般切片使用。在四川犍为县出产一种小黄姜,当地经过特殊炕干工艺加工成干姜出售,其断面琥珀色,辣气极其浓郁,与平日常见之干姜差异很大,使用时须砸碎或粉碎,为日本在中国采购干姜之指定品种。
炮姜即干姜之炮制品,长于温中止血。但是对炮姜应当如何“炮”,历代争议很大,所以有“炮姜有名无实”之说。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炮姜均为砂烫法加工而成,来货经常难以达到药典所要求的表面“棕褐色或棕褐色”,炮姜与姜炭混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张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