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93:我真没想当明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8章 你从南方来【求追读】

马杭跟魔岩三杰这场争议来的快去的也快,实际不算什么大事儿。

不过,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当他去往王小京公司的时候,正好看见工作人员抱着一大麻袋往里搬。

“又来了,这回这么多?”

“谁说不是呢,还是您太火啦!”

这麻袋里装的都是歌迷来信。

90年代通讯不便,信息传递的慢,写信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交流方式。

歌迷们会通过这种方式向追的明星表达喜爱。

有时候因为没有歌手的地址,就会寄给媒体,比如马杭这些信里有一部分就是从京城音乐台那边转过来的。

音乐杂志《当代歌坛》上面还有专门的信箱栏目。

从《心太软》爆火以来,马杭就陆续有收到歌迷的来信。

最开始很新鲜,自己一封封的看,心里还挺美。

后来越收越多就看不过来了,只能委托给工作人员,由他们负责收件和筛选。

除非其中特别有意义的来信,才会出现在马杭面前。

他会挑一部分进行回信,多是感谢支持和鼓励的内容,附赠一些签过名的专辑和海报。

诚实的说,回信内容也是工作人员准备,通常比较套路。

马杭能做的就是把稿件抄一遍,确保歌迷收到的回信确实是他“亲笔”写的。

不过马杭特意交代,所有的来信一律不能丢掉,全都要保存下来。

为此,王小京专门在公司里给他腾了一个屋当仓库。

等马杭在外面买了房子,再把这些搬走。

他知道自己肯定看不完,留着算是一份儿念想,也是对这些歌迷的尊重。

这些其实是每个明星都会有的,并不特殊。

不过最近因为部分媒体报道他跟魔岩三杰不和的新闻,来信的数量陡然增多。

翻开一看,都是为马杭打抱不平,表示永远支持他云云。

这还不算啥,据说有一部分寄到了魔岩三杰那边,是骂他们的……

总之,马杭自己没太当回事,歌迷们义愤填膺。

这批来信当中有一封特别情真意切。

写信人是个小姑娘,说自己今年参加高考名落孙山,特别难过之际听到了马杭的《我相信》,感到深受鼓舞,从此成了马杭的歌迷。

她还说自己已经下定决心复读,来年再战考场。

接着她谈起最近这桩争议,愤怒的表示完全不相信这些对于马杭的污蔑,并且鼓励他不要受流言蜚语的影响。

这封信写的很长,后半部分字迹模糊泪痕宛然。

看这样子,把自个儿给写哭了都。

马杭当然明白,光凭写的歌来判断一个陌生人的人品是非常武断和片面的。

不过站在他的立场,还是要对此心存感激。

他决定给这位女孩子回信,并且这次是自己写的。

一来她写的感人,二来这封信是相对少见的从南方寄来的。

在回信当中,马杭首先承诺自己意志坚定不会被轻易影响,并鼓励对方好好学习,祝愿她来年有个理想的成绩。

马杭人气高涨和歌迷众多,也不全然都是正面影响。

一些媒体开始给他贴上“偶像派歌手”的标签。

没错,偶像根本不是什么21世纪的新发明,早在90年代就有这样的说法了。

比如台岛的小旋风林志影、小虎队,港岛的四大天王此时也被广泛认为是偶像派。

在内地歌坛,最符合这个标签的莫过于“金童玉女”。

所以尽管他们的专辑销量一骑绝尘,在评论界似乎很少听到对他们的赞誉。

与之相对应的概念叫“实力派歌手”。

马杭肯定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偶像派,无非年纪小而已。

没关系,只要专辑卖的好钱也没少挣,他对此根本无所谓。

除了马杭这点小风波,他的经纪人王小京也碰上了麻烦。

作为“中国第一音乐经纪人”,他手底下不止马杭一个艺人。

王小京有点迷信,找人算了一卦,说他今年流年不利。

好的不灵坏的灵,转头就应验了。

亲手捧红的陈林因为钱的事情翻脸,指南针乐队纷纷出走,还有个陈虹甚至闹到了法院,要对簿公堂。

不是陈恺歌老婆那个陈虹,同名同姓的一位女歌手,

媒体报道称“王小京众叛亲离”。

好在还有个马杭。

王小京现在只觉得,签下马杭就是今年最明智的决定。

现在马杭是他手里唯一一棵摇钱树了,所以对马杭的要求照单全收,而且格外好说话。

两人的合作关系还是很稳定的。

马杭并未因为王小京跟其他人的纠纷,而有什么动作。

归根结底,还是目前经纪行业太不成熟,无论艺人还是经纪人都没有太多经验,处于探路阶段。

说白了,歌手签约之前最关心能不能火,合同上的条件也不太纠结,痛痛快快签了。

等专辑发了人火了,能赚钱了,就发现这里也不公平那里也不公平,高呼上当受骗。

双方的法律意识都比较淡泊。

马杭当初跟王小京可是谈的清清楚楚,把他关心的事情都约定好了,白纸黑字有凭有据。

王小京对此庆幸不已。

要是这些乱子里再加一个马杭,自己就真的孤家寡人光杆司令了。

而且《马杭》专辑的火爆给了他足够的底气,就算那几个先后离开,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现在,他已经有新的签约目标正在联络。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不会再阻拦马杭去北电报道。

9月将近,马杭在开学之前给左晓青打去了一个电话。

“你什么时候到京城?”

“怎么?”

“我开车去接你啊,我新买了辆车。”

他义正词严的解释。

“我可不是为了炫耀啊,只是想告诉你,我去方便的很,省得你自己费劲。”

电话那头的左晓青微微一笑。

其实两人许久未见,甚至联系都不多,这段时间马杭的身份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说没有担心是不可能的。

严格来说,他们之间也没有任何承诺。

仔细论的话,最亲近的关系无非是尚未开学的“北电表演系94班同学”。

不过听电话里马杭那语气,好像也没有多大变化嘛。

仿佛,只是过了一个寻常的暑假。

她心里很是高兴,但还是没有接受这个提议。

“你还是别来了。”

“为什么?”

“这次去京城报道,我妈也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