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华异人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撤离之议

炎华王朝金陵城的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得仿若实质,压抑得众人几近窒息。苏然夜袭叛军粮草大营虽斩获一定成果,可叛军五万兵力压境,犹如厚重阴霾,沉甸甸地笼罩在众人头顶。

楚枫死死盯着墙上的行军地图,眉头拧成死结,眼神里满是焦虑与无奈,喟然长叹道:“叛军此番来势汹汹,我们上次夜袭虽小有收获,自身损耗却也不小。如今金陵城算上民兵衙役才一万一千人,而叛军足足五万,粮草储备仅够支撑月余,正面抗衡,胜算实在是微乎其微。”

镇远大将军苏虎手扶座椅,脸色阴沉似水,微微点头,沉声道:“楚将军所言极是。如今兵力悬殊,粮草匮乏,若死守金陵城,恐将全军覆没,再无翻身之日。”

苏然在一旁沉思良久,前世所学的历史知识与军事策略在脑海中激烈碰撞、交织。突然,他眸光一闪,朗声道:“父亲,楚将军,我有个想法。如今叛军势大,我们在大陆难以与之抗衡。先帝开发的探索工程,在新兰州和海外有据点,我们或许可以为驻守在各处的军队以及金陵城军民的撤离做准备,前往那些地方暂避锋芒,再图谋发展。”

苏虎一听,猛地站起身,双手重重地拍在桌子上,震得茶杯“哐当”作响,怒声道:“撤离?怎么能撤?这金陵城可是我朝两百多年的都城,一撤不就等同于宣告我们国家亡国了吗?”苏虎的眼神中满是愤怒与不甘,他在炎华王朝效命多年,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实在难以接受撤离都城的提议。

苏然连忙走到父亲身边,语气温和却又坚定:“父亲,我理解您的心情,这座金陵城承载着王朝的荣耀与记忆,一砖一瓦皆有故事。可如今形势危急,我们不能意气用事。您看,我们的兵力只有叛军的五分之一,粮草也即将告罄。若在此死守,一旦城破,百姓生灵涂炭,军队全军覆没,那才是真正的亡国灭种,再无复兴之机。”

楚枫也在一旁劝道:“苏将军,苏公子所言有理。我们撤离并非是放弃,而是保存实力。新兰州和海外据点有先帝留下的根基,我们到了那里,整顿兵马,发展生产,积攒实力,日后定能卷土重来,夺回金陵城,重振炎华王朝的雄风。”

苏虎眉头拧成“川”字,在厅中来回踱步,内心天人交战,十分挣扎。许久,他停下脚步,长叹一口气:“唉,我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实在难以割舍。苏家三代效命,你祖父苏云随先帝平叛有功,封镇远大将军,如今却要撤离都城,我实在有愧于苏家的荣誉与先辈的嘱托。”

苏然轻声说道:“父亲,祖父若在世,也会明白如今的艰难处境。他一生为王朝鞠躬尽瘁,必然也希望我们能保留实力,延续炎华的火种。撤离不是逃避,而是以退为进,为了更好地反击。”

苏虎最终缓缓点头:“罢了,就依你们所言。但这撤离之事,千头万绪,必须得周密筹备,容不得半点差池。”

苏然想起如今的局势,又补充道:“父亲,楚将军,先帝在位仅仅16年,36岁便骤然崩逝,只留下当时年仅6岁的当今皇上。这些年,由于王朝叛乱不断,三分之二的国土已沦陷敌手,众多大臣跑的跑、逃的逃。如今皇上也才13岁,咱们更得为王朝保留希望。”苏然没有把话说完,但在场的人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几人商议后,决定由苏虎进宫向皇上汇报撤离计划。

金銮殿内,13岁的皇上坐在龙椅上,稚嫩的脸上却透着不符合年纪的沉稳与忧虑。苏虎跪地行礼后,缓缓起身,将如今的局势和撤离计划一五一十地告知皇上

“陛下,如今叛军势大,我军兵力悬殊、粮草不足,死守金陵城恐将全军覆没。新兰州和海外据点是先帝留下的后路,我们撤往那里,既能保存实力,又能伺机反攻。”苏虎言辞恳切,眼中满是对王朝的忠诚与担忧。

皇上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苏将军,朕虽年幼,但也知晓如今局势危急。只是这金陵城……”皇上眼中闪过一丝不舍,毕竟这里是他成长的地方,是王朝的象征。

苏虎见状,连忙说道:“陛下,撤离只是权宜之计。只要我炎华军民一心,定能夺回金陵城,重振王朝。”

皇上重重点头,“苏将军所言极是,一切就按你们的计划进行吧。朕相信你们,定要护好我炎华的子民与根基。”

得到皇上的许可,苏虎心中稍安,再次跪地谢恩后,退出了金銮殿。

回到议事厅,苏虎将皇上的旨意传达给楚枫和苏然,三人立刻着手推进撤离计划。

接下来的日子,楚枫负责统筹全局,协调各方资源;苏然则亲自带领一队亲信,着手准备运输和物资储备工作。

苏然来到城中的仓库,看着为数不多的粮草,深知必须尽快从世家大族处筹集。于是,他带着几个士兵,再次前往那些平日里与将军府交好的世家。

苏然首先拜访了城中财力雄厚的钱氏家族。钱家家主钱万贯看到苏然前来,脸上虽挂着笑,眼神里却透着精明。

“苏公子,如今这局势,您亲自登门,所为何事啊?”钱万贯明知故问。

苏然开门见山:“钱伯父,如今叛军压境,金陵城危在旦夕,我们计划撤离到新兰州和海外据点保存实力,日后反攻。可现在粮草短缺,希望钱家能慷慨解囊,伸出援手。”

钱万贯眉头一皱,露出为难之色:“苏公子,不是我不愿意帮忙,只是这几年生意难做,钱家也没多少余粮了。而且这撤离之后,以后是个什么情况,谁也说不准呐。把粮食都捐出去,我们一家老小日后如何生活?”

苏然耐心解释:“钱伯父,若金陵城被叛军攻破,钱家也难以保全。只有撤离到安全之地,才是长久之计。到了新据点,我们可以一起发展,钱家的生意也能重新兴旺起来,说不定还能开拓新的商机。”

钱万贯依旧犹豫不决,沉默片刻后说:“苏公子,您说的我都懂,可这毕竟是关乎家族存亡的大事,容我和族中长辈再商量商量。”

苏然无奈,只能先告辞,前往下一家。

在孙府,孙家家主孙阔海听完苏然的来意,直接拒绝:“苏公子,我知道王朝有难,可我们孙家好不容易积攒下这些粮食,这一捐出去,万一以后回不来,我们可就血本无归了,拿什么重振家族。”

苏然苦口婆心地劝说:“孙伯父,如今是生死存亡关头,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有一线生机。孙家世代受炎华王朝庇佑,如今正是报效的时候。而且只要炎华不倒,孙家的根基就还在。”

孙阔海不为所动:“苏公子,不是我无情,实在是这风险太大了。您也知道,粮食可是我们的命根子,关系着家族的兴衰。”

苏然接连碰壁,心情沉重。当他来到林府时,却迎来了转机。林府家主林源和长子林宇接待了他。林宇一脸坚定,率先开口:“苏公子,我早与父亲说过,国难当头,林家理当出力。我们愿将家中粮草捐出,助王朝度过此劫。

苏然又惊又喜,抱拳道:“林伯父、林兄深明大义,苏然代金陵城百姓和王朝上下谢过。”

林源捋了捋胡须,微微点头:“苏公子言重了,林家世代受王朝恩泽,如今正是报效之时。况且你一心为了王朝和百姓,我等深受触动。这些粮草虽不算多,但也是林家的一份心意。”

苏然眼眶微热,郑重承诺:“林伯父放心,待日后王朝复兴,定不会忘记林家今日的义举。”

苏然离开林府后,林府的大堂内,林源和林宇仍在讨论着捐粮一事。这时,林婉儿莲步轻移,从内堂走了出来。林婉儿是林府的千金,虽为女子,却饱读诗书,心怀家国。

林婉儿走到林源面前,微微欠身行了一礼,轻声说道:“父亲,听闻您和兄长决定捐出家中粮草,婉儿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林源看着自己的女儿,眼中满是慈爱,说道:“婉儿,都是自家亲人,有话但说无妨。”

林婉儿直起身,神色认真:“父亲,兄长,此次捐粮,看似是将家中财物拱手送人,可细究起来,实乃明智之举。如今叛军压境,金陵城危在旦夕。若都城沦陷,我们即便守着这些粮草,又有何用?不过是为叛军做嫁衣罢了。”

林宇点了点头,“婉儿所言,与我所想一致。只是父亲,您一直忧心家族未来,我也明白您的顾虑。”

林源捋了捋胡须,叹了口气:“我并非不知如今局势危急,只是这粮草乃家族多年积攒,一旦捐出,未来的日子,实在难以预料。”

林婉儿走到林源身边,轻轻挽住他的手臂,“父亲,您想想,这些年我们林家在炎华王朝的庇佑下,生意顺遂,家族兴旺。如今王朝有难,我们若坐视不管,日后即便能保住这些身外之物,又有何颜面立身于世?再者说,苏公子一心为王朝和百姓谋划,他提出的撤离计划,必定是深思熟虑。我们助他一臂之力,不仅是为王朝,也是为我们林家的未来。待日后王朝复兴,林家的义举定会被铭记,这对家族声誉的提升,是无法用粮草衡量的。

林源听着女儿的话,心中的顾虑渐渐消散,他欣慰地笑了笑:“婉儿,你小小年纪,却有如此见识,为父甚是欣慰。你说得对,林家不能只顾眼前,是该为大局着想。”

林宇也笑着说:“有婉儿这番话,父亲想必也能安心了。咱们林家既然决定捐粮,便全力支持苏公子他们的撤离计划。”

林府内的商议落下帷幕,而苏然还在为说服其他世家而奔波。他再次出发,这一次,他带上了将军府多年的积蓄清单,以及一些承诺给予世家特权的文书,希望能打动那些犹豫不决的世家。

经过苏然的不懈努力,一部分世家终于被说服,愿意提供粮草。同时,苏然还组织人手,在城中收集可用的车辆和船只,对它们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在撤离时能够正常使用。

忙完这些,苏然回到将军府,苏虎正在书房等他。

苏虎看着儿子疲惫的模样,眼中满是心疼,“然儿,此番筹备撤离,辛苦你了。但局势紧迫,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懈怠。”

苏然笑了笑,“父亲,我不辛苦。如今王朝危难,这是我应尽之责。只是目前还有些难题,比如船只的问题。”

苏虎眉头微皱,“哦?船只出了什么问题?”

苏然将几艘船只发现严重问题无法短期内修复,以及工匠们提出的临时解决办法告知了父亲。

苏虎沉思片刻,“这个办法虽有风险,但目前也只能一试。然儿,你要确保在尝试过程中,做好各种应对准备,不能出任何差错。”

苏然点头,“父亲放心,我会的。我已经重新调整了撤离计划,对人员和物资的分配进行了优化,尽量减少船只问题带来的影响。”

苏虎满意地点点头,“还有,城中流言四起,你要尽快处理,稳定民心。这些流言一旦失控,会比叛军更可怕。”

苏然说道:“我已经和楚将军商议过,准备召开全城大会,向百姓们说明撤离的计划和原因,让大家安心。”

苏虎拍了拍苏然的肩膀,“好,为父相信你。如今局势艰难,我们父子二人更要齐心协力,为炎华王朝保留复兴的希望。

苏然坚定地说:“父亲,我定会竭尽全力,不负家族与王朝的期望。”

在筹备物资的同时,楚枫派出的斥候陆续归来,带来了新兰州和海外据点的消息。新兰州的据点相对稳定,但物资储备也不算充裕;海外据点则面临着一些当地势力的骚扰,但整体情况尚可。

根据斥候的汇报,众人决定先将老弱妇孺和重要物资运往海外据点,因为那里相对更为安全,且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而将军队和部分青壮年运往新兰州,以便在大陆附近保留一支有生力量,随时关注叛军动向,寻找反攻的机会。

就在撤离筹备工作紧张进行时,城中的流言蜚语已经闹得人心惶惶。苏然和楚枫按照计划召开了全城大会。

在大会上,楚枫站在高台上,大声说道:“乡亲们,如今叛军势大,我们为了保存大家的性命和炎华的希望,决定撤离到新兰州和海外据点。这并非是抛弃大家,而是为了日后更好地反击叛军,夺回我们的金陵城。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会保障大家在撤离途中的安全和生活所需。”

苏然也接着说道:“大家不要恐慌,我们会带着所有人一起走。新兰州和海外据点都有发展的潜力,到了那里,我们可以重新开始。而且,我们的军队会一直在大家身边,保护大家,不离不弃。”

经过楚枫和苏然的一番解释,百姓们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但苏然知道,要让大家真正安心,还需要在撤离过程中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随着撤离的日子逐渐临近,各项准备工作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苏然每天都在城中奔波,检查物资的装载情况,安排人员的登船和上车顺序,确保一切都万无一失。

然而,叛军在距离金陵城百里之外依旧按兵不动,他们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这让苏然和楚枫等人心中充满了疑虑。他们不知道叛军是否已经察觉到了他们的撤离计划,只能更加谨慎地推进各项工作,希望能够在叛军有所行动之前,顺利完成撤离,为炎华王朝保留复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