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5章 杭州投降了
这两天杭州到处有点空,老百姓都不准出门,明天就要新年了,没有一点热闹的气氛,巡逻的清军,老远的才能看到个把人。
三天之内,刘秀军没有进攻,就在城外静悄悄的等待,他也只给杭州三天时间考虑,他还不信了,张存仁能玉石俱焚。
他们连清军都可以投降,当然也会投降刘秀,只要意识到无路可走。因为杭州这么多人,根本没有足够的粮食,只要时间稍微一长就一定,自动投降。
刘秀军灭了援军,张存仁也后悔了,其实他只是不想死,这才投降的清军。本来以为清军很快就会统一江南,他也能有个好名声。
他本来是个猛将,投降清军也是有条件的,就是不能屠杀老百姓,清军也遵守了承诺。
要知道张存仁这人,功夫不错,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他也自视甚牛,说他只要有十万兵便可纵横天下。
因为打败了鲁王军,清军大将博洛很看好他,他得到了“万人敌”的绰号。其实他打得吃力,他也意识到了,以前都是纸上谈兵。
这次不说刘秀,阿福带着人,他也出兵杭州打过,结果也吃了瘪。
以前鲁王军来的时候,张存仁作为负责人,他没有直接守城,而是在城外大发百姓,开工修了新城墙,这也是一个好心,老百姓没事做这不行。
他还派了与他有旧仇的绿营军官,负责工程,当然不敢怠慢,建造得很坚固。
战守的成败是将军的荣辱,老百姓只有吃苦。张存仁有名了,可是没有解决问题。
这次就不一样了,刘秀灭了援军,显示武力这一招很好用,如果够心狠,不用流血,就能搞得杭州城里,饿死了无数人。
如果围城三月,刘秀可以确定,杭州人必然饿死大半,因为没有储备粮食。
刘秀控制了粮食,杭州各路粮道不通,只是两天,城中米价涌贵,一斗直二十五缗。
只不过三天时间,市场上的米既尽,糟糠亦与常日米价等,有赀力人则得食,贫者不能也。
如果米吃光了,糟粮也吃光了,吃糠饼了。那些时髦女郎,只能老着脸皮约了,到街头乞讨。
要知道这种情况出现过,老幼妇女,三五为群,行乞于市,虽姿色艳丽而衣裳济楚,不暇自愧也。
也有拉不下来脸的,穷人没得吃,还出不了城,清军不允许,全家人手拉手,沉入钱塘江自杀,如此凄惨。
按照常理不应该如此,为何杭州的粮食储备,连这点时间也坚持不了呢?
这个原因,清军有总结,将张存仁的投降,归于杭州人奢侈作风,根本受不得艰苦的生活。
其实不是这回事,杭州在北宋就早早的进入了消费主义时代,南宋时西湖就得了“销金锅”的绰号。
当然不但杭州尚淫奢,江南男子诚厚者十不二三,妇人则多以口腹为事,不习女工。至如日用饮膳,惟尚新出而价贵者。稍贱,便鄙之,纵欲买,又恐贻笑邻里。
杭州是个时尚之都,奢侈之城,吃货之乡,有杭儿风,有韭菜精神,只买贵的,不买便宜的,面子很重要。
杭州的老百姓不只是讲究时髦摩登、名牌价贵这种,虚荣主义的内核,还需要时新时鲜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运来,这就需要强大的交通物流支撑,否则供不了一城人的新。
其实杭州没粮食的根本原因,在于物流太发达,仓储又不足,一旦围城立马吃紧,时间一久就饥荒了。
物流过于发达,围城时反而闹饥荒,不利于长期坚守,这在开封也发生过。
崇祯十四年到十五年,李自成三打开封城,打了超过一年半时间,也是打不下来,攻城拔寨之战,打成了围点打援。
起初官军与百姓,还是万众一心抵抗李自成,百姓募捐了绵衣棉被,送给官兵。到后来饿狠了,大家只好万众一心找吃的,到了杀人为食的地步。
粮尽之日,家家闭户,甘心待毙。白昼行人断绝,遇有僻巷孤行,多被在家强壮者拉而杀之,分肉而啖,亦无人觅。
间有鸣官,亦不暇为理。虽出示禁拿,亦不胜其禁也。甚有夜间合伙入室,暗杀其人,窃肉以归。居民虑不自保,先将仆婢自杀而啖,尤不忍闻者,父食其子。
天地冤惨,日月为昏。官府当然也施粥了,但施了仅一个月,但是时间长了,粮尽民死。
开封其实有军储预备仓,积谷备荒年的,但前一年偏就遇到了荒年,散赈了,散赈中发现,所积八十余万石粮食都是多年陈粮,陈粮已售,新粮未购,李自成来了。
开封的残酷,张存仁知道,于是刘秀要求他投降之后,开始仔细观察,他发现,刘秀军打的旗帜不是大明,而是大汉,而且口号也是驱除鞑虏,没有反清复明。
此时的杭州没有鞑子,都是绿营,也是汉人。张存仁就说了他的看法,也许这是一只新力量,可以谈判投降。
绿营开会讨论,结果是应该没有援军会来了,既然来的已经被消灭了,再来估计也是送菜,杭州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于是清军的反应,出奇的一致,先打听一下来的是哪路神仙,到现在他们都不知道,对手是谁,所以输的一点不冤。
第二天清军使者就出城了,刘秀还在吃早饭,就已经到了,这是来谈判的,看能不能既往不咎。
刘秀不急,反而问参谋部,这就奇怪了:“还没打就降,不是太早了点吗?”
傅青书在一旁说:“大帅如雷霆,当者无不摧破。”
果然使者问了几个问题,刘秀军到底属于哪里,他们确实不信这是南明军队,这战斗力爆表,差距也太明显了。
听说不是南明的军队,刘秀还承诺既往不咎,只不过要到战俘营走一遭,如果没有大罪过,做一段时间义务劳动,就可以放人。
只要有条活路,杭州绿营就满足了,这就是无条件投降。能够不死,使者大喜,拍着胸脯保证,回去说服满城百姓投降。
果然第二天张存仁的降书也来了,他不怕死,但是他不想死,而且为了清军,不值得,当然就没有抵抗的勇气。
而且刘秀还说了,以后一定是汉家天下,但是绝对不是朱家的江山,他欢迎汉人人才,既往不咎。
使者说到了城里百姓,还说如果是鲁王军的话,他们绝对不服气,毕竟那是手下败将。
杭州和平投降了,这当然是好事,刘秀没有进城,反而让张存仁整理投降军队出城,小心一点没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