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5章 光复军校的一个月
夏完淳的意思也很明显,大事化小,这事下不为例,刘秀还是念旧的,就同意了,这事就算了,到此为止。
刘秀还挺喜欢夏完淳,这就是有情商,怪不得小夏历史留名,确实是能人。
说话做事,很有一套,不仅言辞在理,而且不是个莽夫,如果他得理不饶人,刘秀还真的挥泪斩马谡。。
刚才说的多有道理,还不一一细说。
刘秀明白,这是给他留面子,毕竟都是老班底,不可能一竿子打死。
若是点破,那也是个大麻烦,撕破脸对谁也没好,内斗是最忌讳的。
至于处理,刘秀会慢慢解决就是了。想到这儿,刘秀觉得也没什么可犹豫的了,看样子少年班交给夏完淳,没有任何问题。
既然问题解决了,刘秀让夏完淳和阮小二去少年班,他还要和老兄弟说说。
“你们他娘的越活越回去了!需要钱给我说,还能少了你们!”
刘秀目光扫过,在场众人确实是刘秀铁粉,在他们心里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这会儿都低着头,没一个敢和刘秀对视的,有的只有后悔。
当然也有人不服气,比如后勤官,他觉得没有错,这年头都一样,谁不往口袋里大把装钱?怎么偏偏出了这么个怪胎,非要搞风搞雨?
可他不知道,这是在救他的命。若是这么下去,等到刘秀意识到问题严重,到时候就是抱着金山银山,他也没命花了!
刘秀面对阻挡发展的人,可是不会留情的,他的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杀。
“这次饶了你们了,再有下次,非把你们都开除了不可!还敢告状,反了天了!”
“从今天起,你们全部去新兵营报道,重新当兵,谁有二话,按违抗军令,军法处置!”
刘秀大笔一挥,下面的老兄弟也知道做的不对,都是噤若寒蝉,谁都不敢说话。
而少年班的学生,听了阮小二的述说,一个个也是喜笑颜开。
原本他们都怕夏完淳扛不住压力,那样的话,这一次的机会没了,往后也会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估计短期不会再有出人头地的希望了。
眼下少年班得到了刘秀的信任,这些少年都是情绪高涨。有的沉不住气的,甚至欢呼了起来。
刘秀打发亲兵带着老兄弟去了新兵营,他也没法真把这些人全开除了,刘秀还是认为,没有用错的人,只有用错的地方。
刘秀必须承认,他懂得那些军事知识,确实有点超前,眼下的军事指挥,他还需要学习。
只能说北伐军的水平也不怎么高,他才能搞定,李八也赶来了,“大帅,少年班的学生还是要再观察一下,别捅出大篓子。”
“嗯,这话说的不错,行了,成年班就交给你了。”
说来也怪,从小到大,李八一向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自从来到镇江后,好像很不合群,和阮夫人以及夏完淳都不太对付。
既然认可了改革之后,刘秀趁机,也是放开手脚大干了一场。军校里三天一小调,五天一大改。不同的新玩意,新名词传出,在整个北伐军传播开来。
而与之伴随着同样声名鹊起的,则是光复军校五虎这个名字。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刘秀最信任的学生。
光复五虎,头一个就是李八,实际掌控光复军校武力的,就是这位。
第二位就是夏完淳,这位也很不简单,而就连跟随刘秀多年的老兄弟,都倒在他手里,被他揪住小辫子开除了。
第三位就是阮小二,这位是刘秀的小舅子,原因就不用说了。
第四位就是王三,作为老师,却和成年班的学生吃住都在一起,据说刘秀答应下次出兵用他的方案。
最后一位是来自江北的傅青书,很多人不了解,只知道胆大心细,只要刘秀在军校,一直待在身边。
整个北伐军都知道,这说明光复军校不是个好得罪的,同时也是大帅重用年轻一派的信号。
至于年轻一辈的领军人物,还不好说,反正都是刘秀的希望之星。
光复军校这些人,都是刘秀亲手教出的学生,是他的忠实簇拥。
为了建立关系,光复会自然没少宣传刘秀的事迹,所以刘秀的名字,在江南也变得越来越有威望。
以前刘秀带人,光明正大的巡营,现在直接和将士同吃同住,无论见到军校任何人,没一个不知道名字。
这只是第一步,刘秀受到这么多人尊重,还是小小满足了一下虚荣心。随着改革初见成效,军校的权力架构也越发明确。
一个月后的大会上,台上台下都是年轻面孔,这让刘秀很是满意。
不过他心里也清楚,眼下这些学生对他其实还是盲从,靠的是刘秀的付出得来的。
要想真正让他们认可,在未来面对清军,那还需要时间,所以刘秀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大会上,主持人钱谦益仅仅是简单的讲了几句,就把位置让给了刘秀。
刘秀也不客气,他没有说话,看向下面一个个期待的眼神,心中也是豪气万丈。
“各位,军校一个月了,我很开心,不过既然过去了,我就不多讲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
刘秀没有满意,他知道时不我待,想让光复军校有战斗力,就要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事情,绝对不能再发生。
果不其然,刘秀话音刚落,下面立刻掌声雷动。这些学生都是年轻人,彼此之间已经熟悉,情绪就被调动了起来。
刘秀满意的点点头,这才继续道:“清军南下,要灭了我们汉人,汉人不为奴,我们北伐军,要杀鞑子!”
刘秀的话振聋发聩,下面的年轻人,都是热血男儿,这会儿都是纷纷要求杀鞑子,有的眼角都有些湿润。
老百姓可以说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面对动荡的时局,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应对的办法。只能被迫背井离乡,成为流民,甚至是客死他乡。
“各位,反清不是为了我刘秀,更不是为了金条,就是为了你们自己,明白了吗!”
“明白!”
学生们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个齐声回应,有性子急得恨不能立刻出兵杀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