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4章 他真有这么厉害?
武松被这个少年的话逗了一笑。
这么有趣的少年,倒是少见。
哪怕是整个梁山倒过来,敢对自己说出‘不许藏私留手’这句话的人,也绝不超过双掌之数。
眼前的这个毛头小子,明明在得知了自己是打虎英雄之后还敢如此说话,想必也是有着不俗的武艺。
否则赵权也不会放出这样的话来!
“想要让某家不留手,倒是要看看你小子能拿出来多少本事了!”
见对方应承下来,杨再兴解下背在后背的长枪,丢在一旁。
“小心了!”
杨再兴虽是草根出生,武艺也是从一位民间普通枪棒师父随意学来的,不似卢俊义、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人,乃师从武术大家周侗。
但奈何就是有人能够违背常识,能人所不能,正因如此,历朝历代之中,总有一些人脱颖而出,打破常规,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杨再兴在武艺一途之上,就是这一类的人。
武松的拳脚功夫很深,而且每一招每一式都衔接有度,流畅有力;反观杨再兴的拳脚,则是毫无套路可言。
武道一途,一曰技,二曰力,三曰勇。
有技无力,学的都是花拳绣腿,毫无杀伤可言;有力无技,不过一莽夫,难有所成;力技皆成,而无勇毅,终究不过一怯懦之辈。
虽然杨再兴的武技不如武松,可是凭借着一股与生俱来的怪力,和远超同龄人的悍勇,一时间竟然和武松打的不相上下。
周围的人越看越心惊。
之前还没有什么感觉,毕竟这个少年打的都是些小喽啰,纵使赢了,也只是让他们惊叹一声。
但现在对上的可是景阳冈上拳打猛虎,狮子楼斗杀西门庆,快活林拳打蒋门神,飞云浦绝地翻身的武松!
能够和这位爷打的不相上下,难解难分,可见这个少年的的确确是有真本事的!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赵权瞧的分明。
武松一开始是在试探杨再兴,然后逐渐的加大了自己的力气和拳脚速度,几十个回合过后,看样子武松已经摸到了杨再兴的极限。
接下来不出五十招,估计杨再兴就难以招架了。
果然,随着武松拳脚上的速度和力气越来越快,越来越大,杨再兴的应对节奏慢慢变得乱了起来。
“砰——”
又过了四十二回合的时候,杨再兴一个应对不暇,挨了武松侧腰一掌,随即连退数步才稳住身形。
杨再兴血气方刚,正要欺身再战,赵权却看出了这个烈性子少年的意图,抢先一步走到了两人中间。
“住手!”
“败了就是败了!”
“若是一副输不起的模样,才叫人平白笑话。”
“男子汉大丈夫,赢得起,自然也要输得起才是!”
杨再兴听到赵权的话,心里的斗意慢慢消退。
“你说的没错,是我输了!”
武松见对方认输,上前两步走到杨再兴的跟前。
“我看你年岁不大,身子骨还没长成就能有如此气力,是个练武的好苗子!方才交手,你的拳脚没有章法,全凭一股子力气。”
杨再兴没想到自己的底子全被人家看穿了,索性坦言。
“你说的没错,我年幼时跟着路过村里讨营生的枪棒师父学过几天,后来一直都是自己每日摸索,对着草人木桩练习,才有今天的地步。”
武松听了杨再兴的话,眼里的欣赏更加明显。
“不若这样,你拜我为师,我把拳脚功夫都教给你,日后等你身子骨长成,未来成就一定不可限量!”
杨再兴闻言,先是眼前一亮,随即又摇了摇头。
“不可,我是要来这里参军的,拜了你做师父,跟着你学拳脚套路,那还怎么参军?”
“哈哈哈,这就是你多虑了!”
武松爽朗一笑,一如当年周侗见到他少年时的自己一般,不愿美玉蒙尘,收了自己为不记名弟子,传了自己拳脚功夫。
如今自己收这个少年做弟子,想来也算是薪火相传了。
“我现在就在赵将军手下当职,你拜我为师,自然也是要参军训练,如此一来,怎会有冲突?
何况你拜我为师之后,日后若是上了战场,为师也好对你照顾一二,免得刚收了个弟子,转眼间倒在战场上。”
赵权听到武松想要收杨再兴为徒,心里暗自感慨命运这玩意还真是奇妙。
一旦将时间线打乱后,很多故事的走向就开始变得越来越有趣了。
至于武松收杨再兴为徒,赵权当然赞成。
杨再兴报名参军,参的是自己的军,归属于自己阵营的人,一旦武松成了他的师父,那么多了这层关系,日后就是拉拢武松,也多了个保障。
想到这里,赵权笑着拍了拍还在愣神的杨再兴。
“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叫师父?”
“要知道你眼前的这位,可不仅仅是打虎英雄这么简单,他的师父是前前任八十万禁军教头,手底下教出几个徒弟。
一个是号称枪棒天下第一的卢俊义,一个是接任了八十万禁军教头一职的林冲,一个是拳打镇关西的鲁提辖!”
嗯……还有一个更是重量级,是那位差点带着南宋绝地翻盘的岳鹏举!
当然这句话赵权没有说出来。
不过即便如此,杨再兴一听到自己即将有一位这么强悍的师祖,以及好几位师伯,当即朝着武松纳头便拜。
“师父在上,受徒儿一拜!”
砰砰砰!
杨再兴对着干硬的地面就是接连三个清脆的响头,让武松心里乐开了花。
“好!从今天起,我武松也是有了亲传弟子的人了!”
这个时代,拜师传承是不亚于家中生子添丁的大事。
有了亲传弟子,就相当于自己的衣钵有了传承,自己代表的这一门有了后!
没有人愿意自己这一门的传承在自己的手里断了香火,以后若是入了土,那可是没脸去见师父师祖的大逆不道之事!
所以收了杨再兴这块美玉做徒弟,武松甚是高兴。
亲眼见证了这一幕的围观群众,目睹了这个少年拜师大礼完成后,立即爆发出了一阵欢呼。
“恭喜打虎英雄得一良才!”
“这是好事儿!”
“真叫人羡慕啊!”
赵权见杨再兴和武松的拜师礼完成,便带着一行人在城东逛了一圈,视察了开商禁和征兵报名的情况。
一圈走下来,赵权心里颇为惊讶。
自己还是小看了开宋辽商禁对于那些宋朝境内商贾的诱惑力。
从那些负责通商事宜的小吏处,赵权得知了除却济州境内原本的商贾之外,很多周边的商人都闻讯而来。
并且还有着更多南方的商人,正在赶往济州的路上。
自己开商禁,到时候只要打通入辽渠道,建立坊市,只要稍加运作,那么收取的商税抽成,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另一边,跟着武松回军营的杨再兴,忍不住朝着自己的这个师父问道。
“师父,为何先前您会开口阻止我和赵将军切磋?”
听到杨再兴的疑问,武松似乎想起来什么伤心往事。
“和他交手?”
“你知道当时这位赵将军上梁山之前,‘一杆梨花白缨枪,挑了半数梁山汉’的事么?”
杨再兴听到武松这句话,心里无比震惊。
原先在济州城里只是从瓦子里听说过这位赵将军擅长奇袭作战,也擅长砍人脑袋!
没想到他竟然还做过这等骇人听闻的事情!
一杆大枪就挑了半数的梁山好汉,他真这么能打,那还是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