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竟是我义父!](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517/53363517/b_53363517.jpg)
第10章 推行屯田之策!
曹渊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人要害他,而且就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这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他开始不动声色地调查,暗中观察着周围人的一举一动。
军营里的一草一木,每个人的眼神、语气,都成了他关注的焦点。
他发现,一些原本对他友善的将士,如今却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他。
甚至在他靠近时,还会交头接耳,那窃窃私语的声音,让他心里很不舒服。
曹渊发现,这股势力竟然在曹操阵营中也有内应。
是谁?
荀彧?
陈宫?
还是其他人?
他不敢确定。
更让他担忧的是,这个内应似乎在策划一个更大的阴谋。
一些莫须有的“证据”开始出现,例如伪造的书信、编造的证词,这一切都指向他与敌方有勾结。
曹渊知道,这是要将他置于死地。
就连他最信任的胡泽,也被暗中监视,行动受限。
胡泽几次想要向他汇报情况,都被不明身份的人阻拦。
曹渊在曹操面前跪着,却脊背挺直,目光坚定。
荀彧等人面色凝重,看向曹渊的目光中带着怀疑和审视。
“渊儿,”曹操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有人说你心怀不轨,与敌方勾结,可有此事?”
曹渊抬头直视曹操的眼睛,语气沉稳有力:“义父明鉴,孩儿对义父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这一切都是有人故意陷害,孩儿有证据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曹操眉头紧锁,挥了挥手,示意曹渊呈上证据。
曹渊从袖中取出一叠早已准备好的文书。
当他拿出文书时,周围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眼睛紧紧盯着曹渊手中的文书。
他条理清晰地分析了内应的动机和手段,每一个细节都严丝合缝,令人信服。
随着曹渊的陈述,内应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荀彧等人也渐渐露出了震惊的神色,他们相互对视,露出恍然大悟和钦佩的神色。
其中一人忍不住惊叹道:“曹公子竟如此深谋远虑,我等实在是佩服!”
曹渊拿出最后一份证据,是一封密信,信中清楚地写着内应与敌方将领的通信内容,以及密谋陷害曹渊的计划。
这封信是曹渊冒险从内应的亲信手中截获的,也是他最后的底牌。
内应看到曹渊拿出密信时,试图扑上去抢夺,却被侍卫死死按住,他绝望地挣扎着,口中大喊:“这是伪造的,曹渊你陷害我!”
那声音因为激动而变得尖锐刺耳。
而曹渊则冷冷地看着他,说:“你以为你的阴谋天衣无缝,却不知我早已洞悉一切。”
曹操看着信上的内容,难以置信,随后他猛地抬起头,看向内应。
内应脸色惨白,浑身颤抖,他知道自己完了。
他张了张嘴,想要辩解,却发现什么也说不出来。
“来人!”曹操怒吼一声,“将这个叛徒拖出去,斩首示众!”
两名侍卫立刻上前,将内应押了下去。
鲜血染红了校场,士兵们噤若寒蝉,看向曹渊的目光,充满了敬畏。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曹操眉头紧锁,为粮草之事忧心忡忡。
曹渊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已有良策——屯田。
营帐内气氛沉闷,诸位谋士将领都在苦思冥想粮草的解决之道。
“义父,”曹渊开口道,“渊有一策,或可解粮草之急。”
话音刚落,荀彧便率先提出了质疑:“曹公子所言可是屯田之策?此策闻所未闻,恐难实行,风险太大。”
典韦也瓮声瓮气地附和道:“主公,末将也认为此事需谨慎,粮草之事关乎军心士气,不可轻易尝试新事物。”
曹渊迎着众人的质疑,朗声说道:“屯田之策,并非闻所未闻,古已有之,只是未曾大规模推广,如今我军粮草匮乏,正可借此良机,将屯田之策发扬光大!”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诸位试想,我军将士闲暇之时,可于营地附近开垦荒地,种植粮秣,如此一来,既不耽误操练,又能自给自足,岂不妙哉?”
荀彧捋了捋胡须,摇头道:“曹公子此言差矣。”
“粮草征集,自有其章法,我军只需依例行事,何须多此一举?屯田之策,耗时耗力,恐得不偿失。”
“文若先生所言,固然有理,”曹渊不卑不亢地回应,“然如今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粮草征集愈发困难,倘若能自行耕种,岂不更加稳妥?”
“纸上谈兵,终觉浅,”荀彧反驳道,“屯田之策,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士兵不懂农耕,如何保证产量?土地贫瘠,又该如何改良?”
曹渊微微一笑,缓缓从怀中掏出一张羊皮卷,“这是我根据以往经验总结出的数据,假设每亩地能产粮三百斤,我军现有五万将士,只需开垦……”
他快速计算着,“只需开垦一千七百亩地,便可满足全军一月之需。”
曹操一直沉默不语,此刻却开口问道:“曹渊,你所说的以往经验,从何而来?”
曹渊早有准备,从容答道,“禀主公,此乃草民早年游历四方时,偶遇一位隐士所授,那位隐士精通农耕之道,渊曾亲眼目睹他以屯田之策,养活了数百灾民。”
曹操的眼神逐渐明亮起来,他看着曹渊,仿佛在重新审视这个年轻人。
曹渊的数据和分析,让他看到了屯田之策的可行性。
“依你之见,该如何实施?”曹操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
曹渊心中一喜,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了一半。
他详细地阐述了屯田的具体步骤,从土地的选择、种子的播种到后期的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全。
众人看着曹渊侃侃而谈,就连一向对曹渊充满敌意的典韦,也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曹渊讲完后,曹操沉吟片刻,说道:“此事……”
李典本以为,曹渊会在荀彧连珠炮般的质问下哑口无言。
可眼前所见,却完全颠覆了他的预想。
曹渊不仅对答如流,更是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就连他这个向来不善言辞的人,也听得入了迷。
他偷偷打量了荀彧一眼,发现这位平日里一向稳重的谋士,此刻眉头紧锁,脸上也难得地浮现出一丝惊诧。
李典心中暗自思忖,看来,这曹渊并非徒有虚名,或许真有几分本事。
他不再盲目地附和荀彧,而是选择静观其变,等待曹操的决断。
陈宫同样感到意外。
他本以为曹渊只是运气好,才在之前的危机中化险为夷。
但现在看来,这个年轻人似乎确实有些真才实学。
他那双锐利的眼睛,仔细地审视着曹渊,仿佛要将他看穿一般。
陈宫内心也产生了一丝微妙的变化,他开始重新评估曹渊,不再将他视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陌生人。
营帐内,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如同一张看不见的网,在悄然编织。
曹操沉吟片刻,道:“就按渊儿所言,推行屯田之策,此事由你负责。”
此言一出,营帐内一片哗然。
李典心中一惊,没想到曹操竟然如此轻易地就采纳了曹渊的建议。
荀彧面色略显难看,但还是拱手称是。
而曹渊的脸上则露出了淡淡的笑容,胡泽更是激动地握紧了拳头,为自己的主公感到由衷的高兴。
曹渊接过屯田的重任后,便开始着手安排。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自然条件的限制,让土地开垦变得异常艰难。
一些士兵因为不习惯农耕,开始抱怨,甚至有人暗中偷懒,消极怠工。
曹渊私下里并没有生气,而是深入士兵营帐,耐心询问他们的难处。
体现他的体恤下属和坚韧不拔,不仅有智慧谋略,还有领导者的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