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庐山山居逸景】
山手指月明,林波抚风轻。
古寺钟音远,幽潭鹤影清。
闲云舒意态,野老话桑情。
静处尘嚣忘,心宁梦亦宁。
赏析:
这首《庐山山居逸景》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田园画卷,将江西庐山的清幽之景与闲适的山居生活融合,展现出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庐山的独特魅力与作者内心的平和。
开篇奇喻,引入空灵之境:“山手指月明,林波抚风轻”,起笔便以新奇的比喻夺人眼球,将庐山的山峰比作指向明月的手指,赋予山峰以灵动的姿态,在月色的笼罩下,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空灵的氛围。“林波抚风轻”则细腻地描绘出山林中风拂林梢的轻柔画面,“林波”生动展现出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微风中起伏如波的动态,“抚”字运用拟人手法,把风轻柔的触感刻画得淋漓尽致,奠定了全诗静谧、悠然的基调。
声色交织,勾勒清幽画卷:“古寺钟音远,幽潭鹤影清”,从听觉和视觉两个维度丰富了画面。远处古寺传来的钟声,悠悠扬扬,穿越山林,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增添了几分古朴与庄严,也让庐山的静谧更具层次感。“幽潭鹤影清”则聚焦于山间的幽潭,清澈的潭水倒映着仙鹤的身影,“幽”字点出潭水的静谧幽深,“清”字既形容潭水的澄澈,又凸显鹤影的清晰脱俗,一动一静,展现出庐山自然景观的清幽纯净。
动静结合,尽显生活意趣:“闲云舒意态,野老话桑情”,“闲云舒意态”描绘天空中云朵自在舒展的形态,云的悠闲与前文的宁静山水相呼应,更衬托出环境的悠然。“野老话桑情”则将视角转向人间生活,山脚下的老人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农事桑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动一静,将自然的闲适与人间的烟火气完美融合,展现出庐山山居生活的质朴与和谐。
直抒胸臆,升华宁静心境:“静处尘嚣忘,心宁梦亦宁”,诗人在前文层层铺垫描绘出庐山山居的宁静美好后,直接抒发内心感受。在庐山这宁静的居所中,尘世的喧嚣烦恼被抛诸脑后,内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宁,这种安宁甚至延伸到梦境之中,表达出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深深眷恋与沉醉,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和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