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裁要以无为师
《道德经》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就是具有,也就是存在。无,表示没有,不存在。天下万物当然都是存在的,所以生于有。然而天下万物还没有生出来的时候,宇宙便已经存在了,那时一切都无。这种准备生出万物的状态,即称为无。由于万物都从这里产生,所以说有生于无。
就我们的行为来看,“有”就一定要有表现,有作为。但是我们的努力是有限的,而天下事务是无穷的。我们怎么用有限的人力来掌握无穷的事务呢?总裁如果坚持要有所表现,有所作用,以总裁一己之力,能够把整个公司所有事务都做得很妥当吗?如果一定要这样,岂不是自讨苦吃?
反过来看,我们若从无的原则,不表现、不作为,情况便完全改观。不表现、不作为并不是停止不动,而是明智地面对自己的“有限”,不要妄生枝节地画蛇添足,一切顺应自然,表现出真正的聪明。
总裁最好明白,既然担任这个职务,就容易时时刻刻都想有所作为,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别人斗争,控制不了自己。这样一来,表面上可能有所得,实际上却失去得更多。看懂了这个道理,便应该端正自己的方向,把原本朝向“有”变成朝向“无”。换句话说,要先忘了自己,特别是忘了自己的利益,才能够立公心,凡事为公司的利益着想。
总裁抱持着“有”的原则,员工就会觉得总裁所想的都是出于自己的立场,因而兴起抗争的念头。凡是总裁主张的,员工马上会想到,一定和员工的利益相违背,以致不假思索,马上产生抗拒反应。这种逢总裁必反的情况,对总裁十分不利。
反过来说,总裁抱持“无”的原则,把自己和员工融合在一起,不再是员工抗拒、攻击的目标。这时候总裁所说的,员工会认为对自己有利,因而欣然接受。这对于命令的下达、执行当然有很大助益。
“有”是冲突、对立、抗争的诱因,“无”则是和谐、互助协力的根源。总裁以无为师,才能够有效无中生有,做到“无为而无不为”。
无不为并不是无所不为。总裁若是无所不为,员工便会无所为。大家都坐在那里等待命令,以便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地应付应付。组织内充满了被动、消极的气氛,实际上大多是总裁无所不为造成的。
无为并不能无所不为,因为无所不为会把无为的动力消耗殆尽。无为具有任何发展演变的可能性,却不能突破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来因应庞大、复杂的无所不为。
总裁无为,主要用意在尊重员工的为所应为。各人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上,做好各人应做的事,所以能够无不为。唯有总裁无为,大家才能够不受干扰地无不为。这是无中生有的奥妙,要好好加以体会。
总裁身居高位,面对的因素既多且广,产生的变化远比员工多。如果把话说得十分精确,对于当前的目标固然有利,但是只要有变化就势必非改变原先的话不可。这样一来,便朝令夕改,大家都很不服气。为了避免朝令夕改,总裁常常把话说得含糊一些,替自己留有余地。何况有些事根本不能讲求精确。总裁最好心里有数,有些事务可以求精准,要求员工追求精确,同时也要明白,很多事务不需要,也不可能求精确,就不要要求员工在这些方面采取精确的态度。有为与精确基本是好的。只是不能过分,以免产生若干流弊,反而带来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