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人到军工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6章 随遇而安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更快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之中。也在这一年,建设集团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重点保军企业。喜忧参半的是:公司的民品产业状况依然惨不忍睹,建设集团已经从全国工业500强的原第84名出局,建设摩托也从最高时行业排名第二位被挤出前十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极大的困境。由于企业产品订单大幅下滑,员工收入不断减少,下岗减员逐渐增加,造成公司上下人心浮动,公司生产现场管理困难重重。

公司生产现场管理室原有4个人,负责指导公司每个车间一名兼职的生产现场管理员的职责。我的加盟增加了现场管理力量,受到同事们的热烈欢迎。生产现场管理与安全管理虽然有所区别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工作的内容单纯得多,工作流程也是轻车熟路,我很快转换角色,以副室主任闲差居间养晦。

相对于实权在握的领导岗位,副室主任是个达不到列入公司组织机构的边缘化的普通管理岗位,级别没有了权力自然就没有了,权力没有了责任当然就没有了,压力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挫折不见得都是坏事,起码见识了人性本能,丰富了生活阅历,每天的工作简单清闲但价值不大,工作节奏骤然慢了下来,有机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思考如何培育函养。清闲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可以静下心来炒炒股、钓钓鱼,或者读读书、写写稿什么的。

这段时间看的书,以静心思考修身处世智慧和做人立品学问的古书为主。我发现,传统文化典籍对中国人而言,只要你秉持虔诚之心,持之以恒钻进去,你就会领略到一种令人开悟的功力。比如,《老子》《周训》里“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和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里“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让我知道了做人的境界在于气度和格局的提升。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志。即顺境时要收敛,懂得控制欲望;逆境时需忍耐,不可怨天尤人,这样才能路越走越宽,才可有所成就。鬼谷子的“锋芒不可露尽,责人不可苛尽,识人不可言尽。”说的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防身之术。因为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好人,也可能遇到坏人,教导人们与人交心要谨慎,“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当然,熟人可说四五分,朋友也许可说六七分。总之,要掌握好度。

简单无聊的工作波澜不兴。2001年2月,我与全室几位同事一起,按照上级加强现场管理的文件精神,编制了公司生产现场管理年度计划。并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生产现场管理守则》100条,完善了生产现场管理制度体系,成为今后几年公司各单位生产现场管理标准。3月底,根据公司总经理办公决议,生产现场管理室新招聘了6名员工,组成了生产现场管理执法队。主要负责公司生产现场的管理、检查、评比和考核工作。从第二季度开始,我们把公司各车间按生产特性划分片区,每周执法队分组进行检查,每月底汇集平时的检查资料进行考核。采取对管理好的单位挂“流动红旗”(俗称“红牌”),对差的单位挂“黄牌”的办法,加强生产现场管理。每个季度和节假日前,还要组织设备、动能、生产、安全等部门分为几个专业组对全公司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6月,举办了公司生产现场管理员培训班,学习《生产现场管理守则》。下半年,先后开展了“眼睛盯住市场、功夫下在现场”、“人人抓管理、事事讲规范、管理重微观”、“只有一流的管理,才能制造出一流的产品”等活动,公司的生产现场有所改观。

2002年2月,西南兵工局下发文件,要求所属企业学习生产现场管理全国先进单位长安集团,现场管理室分批组织了公司中干参观长安公司。在宣传教育上,我们组织举办了生产现场管理知识竞赛。还在《建设报》上连续刊登“5S”生产现场管理知识竞赛和“5S”管理知识问答,推行精益生产理念,建立“以现场保市场”的观念。在基础管理上,我们继续组织开展了整顿生产环境,拆除违章偏棚等活动。这年夏末秋初,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在湖北宜昌召开了兵器行业生产现场管理工作会,我代表公司参加了会议,在会上介绍了公司在生产现场管理上的一些做法,与同行交流了工作经验,基本了解了军工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03年上半年,我和同事们克服“非典”的干扰,按部就班地推进预定的计划。组织了以班组为单位,开展“一流环境制造一流产品”大讨论。制定《生产现场管理各类标牌》,对机加厂房和总装厂房进行改造,添制零件架、钳台、办公桌、塑料箱,各类看板,新建吸烟点、绿化带,厂区面貌焕然一新,公司生产现场管理滑坡现象基本得到制止。

白居易诗云:“权门要路是身灾,散地闲居少祸胎。”当一个人因失势而失去被利用的价值时,围在身边的人一般会一哄而散,往日热闹的门庭立马门可罗雀。简而言之,一般人不再把此人放在眼里了。这好像是坏事,但也可能是好事。虽然不再被人重视,但也不遭人惦记,还看清了什么人不值得深交。

人是活的,是会改变的。在公司生产现场管理室工作的那段时间里,虽说谈不上消沉,但有点消极倒是真的。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将摔在哪里,自然就会知道该避开哪些坑,该避免哪些事情。我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告别了憨厚率真的以往,收敛起心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把心直口快作为大忌,敏事慎言少说话,处处留足回旋的余地;慢慢培养“事缓则圆”的耐性,遇事尽量慢半拍,除了本质工作外也不刻意干什么。

但万变不离其宗,作为退伍兵出身的军工人,工作在我的心里还是那般重要。虽说没有了从前的劲头,但以往的认真态度还在,只不过再也谈不上多么神圣了。不争不抢,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尽力而为就行了。为什么不敷衍了事,不放任自流,还要尽力而为呢?因为我认为,不管在台上或在台下,我干的活公司都是付了工资的,虽说现在的工资比过去当芝麻官时少了很多,数额不菲的职务津贴也都取消了,但做人要有点感恩之心对不。至于别人领了工资干不干活,关我何事?人总是有缺点的。我何必计较别人的态度,他人的工作一切悉听尊便,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说话则尽量客观,不用自我夸奖,引起别人的注意;也不必过分谦虚,不说对自己不利的话。

有了这个概念,工作起来就简单多了,我在严以律己的基础上持开放的态度,不让外部环境主导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奉行“事不过三”的原则:电话打一次两次对方不接,就不再打第三次了;短信发一次(最多两次)都没有回,就不再主动发了,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吧。凡是遇到争权夺利,避而远之又何妨。其实有些时候,比如工作遭遇挫折的特殊情况或工作环境恶化的非常时期,为了不惹麻烦,必须放弃一些所谓的“原则”,尽量避免无谓的口舌之争,以减少在琐事上的内耗,把更多功夫和时间,花在值得的人和事上。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是也。

一言以蔽之,公事也好私事也罢,对那怕一丝一毫的怠慢,不必卑微的等待,也不和层次不同的人生气较真,更不为不值得尊重的人犯贱。坦然地转身离开,力求眼不见心不烦,就什么都化解了。鲁迅先生说:“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子也不转过去。”想想也是:国有企业也不是哪个私人开办的,手上的工作是干不完的。

说穿了,员工与企业是签订了劳动合同的,雇佣关系是一种交易,员工为企业干活,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同事之间相互是平等的,人家又不欠你的,你有啥资格要求别人任劳任怨。当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似精明,但若以大气与小气为标准来判断;或从积极与消极的角度来衡量,这种态度倒是不值得提倡的。

我把“越简单越有效”的信条也用在了人际交往上,既一如既往乐善好施,但又注意把握好分寸:对超过职责或原则(或解决起来有困难)爱莫能助的种种事情,要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量力而行,再也不因轻易承诺而承担不必要的责任来为难自己;对自己努努力能解决(或花钱能解决)的难事,求人不如求已,以免给别人添麻烦。对朋友诸君在自己需要时出手相助的友善之举,则牢记在心,一有机会就想方设法将所欠的人情加倍奉还,这个做人的原则依然如故。

工作之余,闲暇时间也很少加班了,遵循“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的传统理念,周一至周五,投点小钱试水股市,体验了一把心惊肉跳的大盘涨跌,也算自得其乐。周末则常邀三五好友休闲娱乐,既有气质出众的企业精英;也有牢骚满腹的江湖朋友,或结伴郊野游玩、或相聚茶楼酒肆,大家或煮酒论道,或切磋牌技。相互以礼相待,好不惬意。

一般来说,伴随着企业人事布局而来的都是一次重新洗牌,关于运作(或者叫站队、投靠或资源再分配)的故事往往就发生在这个时候。我是个曾经抓了一把好牌,因不按官场术出牌而离开牌桌中场休息的人。我并未注意,我居然还一直受到过去的领导、同事和朋友的暗中关注。大家见我赋闲下来后方寸不乱,并未郁郁寡欢沉沦下去,不像在普通岗位自我放逐“混日子”,也没有堕落为玩世不恭的“老油条”,不免心生敬意。

甚至有个堪称莫逆之交的资深同事,悄悄猜测我:“懂得隐忍的人,所谋必定不小。你娃不简单。”这话听上去似乎有些道理,其实不是这样,是这位兄台高看了我。我自己知道,鄙人坦然承受失败的苦果确实并无所谋,真的没有。至于竭尽全力的承受过后结局如何,对我来说无关紧要,心若向阳,那怕于事无补,只要于心无憾,这就够了。

耐人寻味的是,我将计就计的果断放弃,带来了全身而退的不错结局。古话说“君子绝交,不出恶语”,从那以后与人井水不犯河水,彼此相安无事。我没有了职位让人处心积虑的窥探觊觎,我行我素,逍遥自在。上级、下级和周围的同事,普遍对我默默的支持和尊重。公理何在,人们拭目以待。

2003年五一节放假期间,有个与我交情不浅的公司重要部门的老领导,约我促膝交心,相谈甚欢。

这位受人尊敬的兄长学养非同一般,循循善诱,满腹经伦。他告诉我:建设集团年初改组了新的领导班子后,企业眼下面临极其严峻的形势及机遇:一是建设集团已被国家列为“分立破产”的建议名单,这是国防工业系统难度最大、涉及群体最广、情况最为复杂的改革项目;二是即将实施“退城进园”的企业搬迁,土地招商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三是在连续执行了数年“用压缩产量减亏”的策略以后,公司新班子制定了“军品立位、民品兴业”的发展方针,开始全面扩张摩托车生产规模,重整摩托车产业。并与精工电子、朝阳贸易签订120CC压缩机技术转让合同,第二支柱民品车用空调压缩机又获得新的发展;四是正在收购同属军工企业的明光仪器厂及明光的全资子公司明佳浩威光学公司的破产资产,拟成立重庆建设珠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资产重组。以上无论哪样,都是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系统工程。

老领导说得头头是道。我一直在听,心中波澜不兴。

老领导端起茶杯呷口茶,侃侃而谈:老弟喜研书理、思维敏捷、善于提炼、擅长写作,兼具文人性格,是写大文章的人呀。写作方面全公司少有人能比肩云云。

这一番夸赞,弄得我面红耳赤,心里很惶恐,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呀。本想辩白几句,但碍于情面,也就没有说什么。

不料老领导见我低头不语,以为我接受了他的坦言,高兴之余大发感慨:这么大一个全国知名的中央企业,没有功底深厚的笔杆子啷个得行嘛?

“那还用说吗。”他的观点与我的认识不谋而合,我随口回应道:公司硬实力不在话下,再加上软实力,企业发展才如虎添翼嘛。

老领导赞许地点点头,似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他略一示意:企业发展,人才先行。不如以大局为重,姑且屈就人力资源部虚职,把文字工作统筹起来。进而态度诚恳地问一句:“意下如何?”

这几句话信息量很大,逻辑的跳跃性很强,我听懂了其中的意思,顿时叫苦不迭,赶紧摇头婉拒。我不是不赞同老领导对文字工作的解读,但相比悠闲自在的现场管理,玩文字游戏真的没得意思得,又苦又累不说,还是个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但凡有点私心,谁还愿意再成天忙忙碌碌,劳心费神了。

老领导见我不为所动,仍不放弃,言辞恳切地反复作工作:老弟从读者熬成写手也非一日之功,不找个用武之地发挥优势,岂不可惜?他的坦率和真诚对我有所触动,觉得老兄话说得入情入理,不免有点心动。此刻的想法简单、愿望质朴:如今正值企业多事之秋、用人之际,蒙兄厚意,却之不恭。犹豫再三,只好一扫适才的百般推辞,顺水推舟地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