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这饼它又大又圆又亮
“两位爱卿,对清屯充饷如何看?”朱翊钧微笑着说道:“辽东乃卫所军户制,恐怕政策不好推行吧?”
李成梁赶忙说道:“万岁放心,微臣定严加督促,手下部将有侵吞者,严惩不贷。”
朱翊钧摇了摇头,说道:“只要将侵吞之地退还,朕便不追究。”
“文官武将为国效命,朝廷亦将使其无后顾之忧。”
“所以,朕准备实施退仕退役保障制。也就是朝廷将继续发放俸禄,直到终老。”
李成梁和李如松对视一眼,有震惊,也有感激之色。
“万岁仁厚。”李成梁躬身道:“如此,就更无侵吞军屯之地的借口。若不退还,严惩亦是自招。”
朱翊钧颌首,说道:“告诉那些部将,莫要盯着那点军屯,眼皮子太浅。”
“大明立国两百余载,人口滋生,疆域却无增长,人地矛盾已是不得不解决的大问题。”
“朕决意开疆拓土,十年后,尔等武将便不虞无用武之地,建功之时。”
“仁宣之时,弃交趾,弃大宁,弃河套,弃奴儿干都司,朕每思之,心甚痛。”
李成梁躬身拱手道:“微臣愿效犬马之力,为吾皇万岁重开万里疆哉,重振皇明之赫赫国威。”
“朕对李卿寄予厚望,望卿不要辜负。”
朱翊钧不掩赞赏,说道:“十年哪,辽东必须安定,兴兵大战方无后顾之忧。”
“但这十年,不仅李卿要努力,朕亦要勤勉。朝廷为钱粮所困,泱泱大明,本不该如此。”
朱翊钧微皱起眉头,甚是苦恼郁闷。
说着说着,把自己给代入进去了。
就是因为缺钱,多少大事都做不了。
来个东巡南巡,携美游览,欣赏一下大明壮丽的山河,都是奢望。
一想起那些从他兜里偷抢银子的贪官污吏奸商,朱翊钧又忍不住磨牙。
不,以后该磨刀。猪都养肥了,也该宰了过大年了。
李成梁和儿子交换眼色,心中凛然。
这皇帝好像在咬牙切齿,虽然动作很轻微。
“微臣惶恐,不能为万岁分忧。”李成梁只好公式化地躬身请罪。
朱翊钧自失地笑了一下,说道:“非是李卿之过。”
顿了顿,朱翊钧又随口问道:“可去探望过张先生了?”
李成梁赶忙说道:“皇命在身,不敢私行。”
朱翊钧轻轻颌首,说道:“先生最器重的武将便是李戚二卿,离京前去探望一下吧!”
“是,微臣遵旨。”
朱翊钧挥了下手,又有内官捧着托盘过来。
却没递给李成梁,而是将托盘上的官衣官帽向他展示。
《明史·舆服志》:“侯七梁,笼巾貂蝉,立笔四折,四柱,香草四段,前后金蝉。”
“伯七梁,笼巾貂蝉,立笔二折,四柱,香草二段,前后玳瑁蝉。俱插雉尾。”
李成梁已封宁远伯,立时便看出乃是侯爵舆服,不由得心跳加剧。
貂蝉笼巾七梁冠,绝胜人间万户侯。
想当年,李成梁为了能封爵,走了多少门路,送了多少钱财。
现在,万户侯就在眼前,怎能不激动?
皇帝清朗的声音响了起来,“此乃朕为李卿所备,待到辽东大定,奏凯京师,朕当亲授之。”
我去,就是过个眼瘾啊!
李成梁虽有失望,却也有振奋。
起身跪倒,慷慨陈辞道:“万岁隆恩,微臣必竭忠效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朱翊钧颌首微笑,说道:“朕相信李卿,定能了却君王天下事。”
大饼画出来啦,它又大又圆又亮,还散发着香甜的诱人气息。
能不能吃到,就看你的忠心和本事儿啦!
要知道,明朝中后期封爵很难,但这又不是十分准确。
应该说是“大功之臣难封爵,无功之人乱封赏。”
本来呢,明朝前期已经形成了“一大功”和“累小功”两种模式为主的封爵制度。
其中“一大功”是在战事中立下匡扶社稷的重大功劳,而被封爵;
“累小功”则是都督一级将领,因长期镇守地方,积功而受封为爵。
两者分别对应战事与和平时期,互相补充,还是相对合理。
但正德时期,封赏了一大批外戚、内官子弟以及佞幸的武官,破坏了原有的封爵制度。
明世宗登基后,由于他与各外戚、佞幸武将关系疏远,于是将他们视为潜在威胁。
为了集中权力巩固统治,下诏裁革正德年间各类无功,而拔擢或冒封的官员与侯爵。
但封爵因此受到限制的,并非只有外戚、内官,还有一些真有战功之人。
比如名将沈希仪,斩敌五千余,镇守贵州、宣大、广西等地,而最高官职也只是都督。
贵州总兵右都督石邦宪斩敌两千余,镇守贵州十多年,死后也才被加封为左都督。
长期担任大同总兵的周尚文,升至武官最高品级左都督。
后来又以战功被授予三公虚衔,可依然没有封爵。
不封就不封吧,可最令人不齿的说了不算,算了不说。
嘉靖为激励将士,搞了个“封爵黄榜”,设立悬赏,承诺赐爵。
象俺答、把都儿等北虏首领,还有勾结倭人的汪直,都榜上有名。
好嘛,胡宗宪当真儿了,真的擒杀了汪直。
嘉靖却公然当自己说话是放屁,只升任其为太子太保。
为了狡辩,嘉靖声称胡宗宪能成功,是自己“默运玄功”,以天威相助。
不要脸到这种程度,也算是登峰造极了。
你有那道行,有那功力,咋不隔空降雷,把榜上的敌人都劈了呢?
对此,朱翊钧是鄙视,鄙视,再鄙视。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拉出屎还能坐回去,你练的就是这神功吧?”
正因为嘉靖出尔反尔,对后世造成极恶劣的影响,几乎成了定例。
历史上的万历,就学到了神功的精髓。
宁夏哮拜反叛,悬赏擒拿“哮拜”。哮拜自杀,他赖账。
抗倭援朝,又是悬赏,依旧厚着脸皮不兑现。
播州杨应龙叛乱,又悬赏擒杀杨应龙父子者授予封爵,还是说话如同放屁。
而李成梁能封伯爵,固然是得到张居正的支持,且花费不菲。
但他也确实有战功,既有“一大功”,又有“累小功”,不封也实在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