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百货公司
陆允川前世做编导时,曾经制作过一部叫做《三合三分》的纪录片,就是专门探讨供销社和商业局的时代故事的。
有些故事说起来也很有趣。
供销社在最初设立时,是独立的。在1958年、1970年、1982年,供销社三次与商业部合并。
又在政策调整下,在1962年、1975年和1995年分别从商业部门里独立出来。
这就是有名的“三合三分”。
一部分分合合的历史,也是国家经济商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与生活水平变迁的历史展现。
在当下1980年的河山县,供销社和商业局就是分设,彼此平级。
供销社下设有农资公司、棉麻公司、土产公司等等机构。
商业局则坐拥有百货公司、糖酒公司、副食品公司、五交化公司等等重要部门。
区分“供销社”和“商业局”,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它们“服务对象”的不同。
粗糙一点理解,在很长的时期里,供销社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村人口”,乡镇里只有供销社和下辖代销点,没有百货公司。
而“商业局”的服务对象,是“城市人口”。当然,农村人进城时也可以来百货公司消费。
供销社的货品一般杂而全,一个大的卖场里,分为食品部、油酱部、烟杂部、棉布部、五金部、收购部等等。
农民们来一个地方,就基本可以买齐所需,堪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而在城市里,情况就有些不同。
商业局下设百货公司、五交化公司、副食品公司、糖酒公司等等部门,商业服务职能独立却又交叉。
以购买自行车为例,在百货大楼的门市部,市民们可以凭借自行车票购车。在专营五金、交电、化工等产品的五交化公司,他们同样也可以买到。
在某几个时期,因为生产力等问题,百货大楼和五交化公司甚至存在货源竞争的关系。
在河山县还有一个很好玩的故事,70年代初期,在纺织厂的家属大院儿,有两家邻居同时结婚,新娘子都要求要自行车当彩礼,并在婚礼那天接亲。
当时自行车在河山县非常紧俏,商业局一次补货最多也就八九辆。一次商业局通知到货时,两位新郎都连夜过去排队买车。
一个人去了百货公司,一个人去了五交化公司,还都幸运的占据了队伍的前端。
结果因为百货公司分到的自行车少,只有三辆,所以排百货公司的新郎就没抢到。而排五交化公司的新郎因为自行车多,幸运的抢到了。
好在两家关系不错,没抢到那家的新娘也知书达理,同意之后补上。
所以在结婚那天,这辆自行车刚刚接完上一家的新娘,就立刻马不停蹄的去接下一家,当了两次“婚车”。
这件事情在河山县一度传为美谈。
一路说说笑笑,陆有钢也给戴裕迟绘声绘色的描述了河山县“一车接两亲”的美谈,一行人终于来到了百货公司门前。
这时离百货公司开门还有十几分钟。
但令他们惊讶的是,明明是工作日的第一天,百货公司门前的客流依旧不少,甚至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拉着队伍尾端的大婶一问,才知道虽然元旦的三天大假期已经结束,但是80年代第一个元旦的各种余波还远远未平息。
为了庆祝80年代的第一个元旦,河山县商业局使了大力气,居然一口气搞来了10台姑苏产的12英寸孔雀黑白电视机和二十架名牌自行车。
元旦当天在五交化公司开售时,仅仅一个上午,电视机和自行车就被抢购一空。
当时陆允川他们忙着在庙会卖假领子,听闻这个新闻也只是羡慕感叹一番就作罢。
据那位大婶说,昨天有消息灵通人士搞到了小道消息,说百货公司又到了一批电视机,这次数量没那么多,先到先得。
说完,大婶还神秘兮兮的添了一句:
“电视票哪儿那么好搞哦,现在排队的,大部分都是没事干,就想看一眼电视机过过眼瘾的,一帮小年轻,瞎凑热闹......”
丝毫不顾她也是看热闹人群中的一员。
好在陆允川他们的目标也不是电视机一类的“大件儿”,这种玩意儿还不是现在的他们可以奢望的,当下也不再追问,而是安心排队。
七八分钟后,百货大楼的两扇门后出现了影影绰绰的人影,售货员来开门了。
之前还人声鼎沸的人群忽的一静,而后又“嗡”的一声炸开,所有人都摆出了起跑的姿势,准备迎接第一轮“进门”的拼杀。
颇有一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气势。
门一开,连那两名负责开门的女售货员都被人群冲的一个趔趄,在她们的骂声里,人们勉强排成了几列队伍。
但当抢先进门的人欢呼一声:“果然有电视机!”,人群就又疯了,不再维持队伍,而是争先恐后的想把自己塞进那个门框里。
陆允川他们没去凑这个热闹,而是等着人群都进的差不多了,才施施然朝里走。
进了门,凭借身高优势,80年代百货大楼的布局,就跃然陆允川的眼前。
和后世超市里那种琳琅满目任由选购的货架不同,这个时候的百货公司,顾客在付钱之前,是根本接触不到商品的。
两层楼的百货大楼,根据格局分列了不同的售货区域,每个区域上都挂着一个白牌牌,上边写着“一门市”、“二门市”。
每个门市都有自己专项售卖的货品,一目了然,绝不掺杂。
每一个门市部,都做了木框的长货柜,镶嵌着透亮的玻璃,商品就摆在货柜里,货柜后边,靠墙还有一排高高的货架,也摆满商品。
在柜、架之间,一般就站着两个售货员,或闲聊或嗑瓜子,就像是一位位门神,高傲冷峻,都不会正眼看一下顾客。
陆允川以前进城时都是忙忙碌碌,最多去副食品公司或者糖酒公司买点儿东西,来百货公司倒是头一回。
电视机的售卖专柜在二楼,人群都乌央乌央的朝二楼挤。
陆允川几人在进门后就四散分开,各自奔向自己的购买目标。
陆允川则跟着陆有钢,他准备先逛逛,四处观摩一下。
陆有钢心情激动,领着陆允川在人群里七绕八绕,来到了一楼最内侧的四门市,这里是卖电子产品的货柜,今天他就是来买那台心心念念好久的收音机的。
这个柜台人不多,只有几个人排队。
毕竟收音机这玩意儿,在村里算是稀罕物,但在城里早就已经大量普及了,有些阔气的比如孙老,家里都不止一台收音机。
队伍终于排到了陆有钢。
他从兜里掏出了那张保存了好久的“电器票”,有些局促又有些兴奋,吸了一口气,才看着营业员,露出了憨厚甚至有些讨好的笑容:“那个,我看一下收音机。”
货柜里是个十八九岁的小姑娘,懒洋洋的嗑着瓜子,不搭理陆有钢。
等到他再重复一遍后,小姑娘才吊着眼睛,噗的一声把瓜子皮吐到货柜上,然后侧转过身装作整理货架,只留给众人一个背影:
“什么收音机,我叫收音机吗?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