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重生从救下女知青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卖虾

周耀坤站在竹排的另一端,也跟着提了一个虾笼上来,虾笼内同样是一堆活蹦乱跳的河虾。

“今天大丰收啊,二十哥!”周耀坤抱着手里的虾笼,兴奋的冲着周耀文喊道。

周耀文掂量了一下虾笼的重量,感觉跟自己预想中的收获差不多,一个虾笼能有个两三斤的收获。

把所有笼子都收了之后,周耀文二人又依次把笼子里的虾倒进了事先准备好的箩筐里。

八个笼子全部收完之后,看着箩筐里活蹦乱跳的小半筐河虾,周耀文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这些河虾个头还不小,而且这么新鲜,哪怕是收购价感觉至少也能卖个一块五。

除了河虾之外,虾笼里也捕捞到了一些黄鳝和小河鱼,不过相比于河虾的数量,黄鳝和小河鱼就少了一些,加起来也就两三斤的数量。

收完笼子之后,周耀文和周耀坤又把早上从江边挖来的蚯蚓扔到了虾笼里,重新放了下去。

把笼子重新都放下去之后,周耀文拍拍手,笑着对堂弟说道:“走吧,我们去集市里卖虾。”

周耀文没有打算回家再从村口走到集市而是选择了走水路。

大庙街就在小港江的最下游的位置,只要顺着水流飘下去就能直达大庙街集市的入口,还不用自己挑着箩筐在村口招摇,避免引人注目。

这种闷声发大财的事情当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两人撑着竹排顺着水流一路而下,来回轮换着撑了一个小时的竹排总算到了村口的桥头。

小港村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跟大庙镇仅一桥之隔,过了桥就是大庙街的集市。

这也是为什么小港村那么多村民喜欢种菜的原因,

相比于其他远离集市的乡村,小港村不仅是背靠小港江水源充足,种出来的青菜比其他地方的成色都要好不少,同时也是距离镇上集市最近的村落,小港村出来的青菜新鲜程度也是其他地方不能比拟的。

周耀文把竹排的绳子绑在桥头岸边的一棵小树上,然后又和周耀坤两人一块挑着小半箩筐的虾从河堤的楼梯上走到集市的入口。

这会差不多七点半左右,天已经彻底亮了。

再加上因为今天是圩日,所以这会集市已经是热闹非凡。

集市入口的这段街道是水产区,长度大概五十米左右,宽度大概在三米多,这会两边已经摆满了摊位,来往的吆喝声和讨价还价的声音不断。

周耀文不打算把时间耗在摆摊上,因此扫视了一圈之后,最后把目光定格在了一个十米开外腰间别着一个钱包的中年人身上。

这个年头腰间带着钱包的,大概率就是老板或者商贩。

周耀文看着他跟一个人有来有回的在那讨价还价,商量了好一会之后最后露出一丝无奈的神色然后开始掏出腰包里的钱数了几张交给对方,然后对方喜滋滋的把自己箩筐里的鱼倒进了中年人三轮车上的水盆里。

等到对方提着箩筐离开之后,中年人脸上才露出了一丝喜色。

周耀文凑到中年人跟前,然后用白话笑着问道:

“老板,刚捞上来的虾公收不收?”

小港村虽然离大庙镇很近,但是两个地方说的话却不是一样的。

镇上的人通常讲白话,而小港村则是讲村话,也就是所谓的壮话。

这也是廉州这片地方区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主要方式之一。

不过因为小港村距离大庙镇很近,所以村里基本都会讲白话,住在大庙镇上的城镇人口,反而不会讲壮话。

而大庙镇距离远一些的乡村的村民就不一定都会讲白话了。

1978年以前大庙镇远离城镇的村落因为交通不便跟镇上往来并不多,因此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只会讲壮话,别说普通话了白话都不一定会讲。

中年人扭头看向周耀文,操着一口方言味很浓的廉州白话说道:“收倒是收,不过你有多少捏,如果太少了或者不够生猛的话我不太好卖,价格可能不会太高窝。”

周耀文微微一笑,对对方的话不以为意。

刚才自己往整个水产市场扫视了一圈,压根没有多少人在卖河虾。

这东西目前对大庙街的水产市场来说是香饽饽不过分,怎么可能会不好卖。

中年人之所以这么说,无非就是想要压价。

周耀文没有直接回应中年人的话,而是直接招呼着周耀坤把装着河虾的箩筐挑了过来。

看到箩筐里活蹦乱跳的河虾,中年人先是愣了愣,随后面带喜色的说道:

“这么多,还有黄鳝?”

周耀文笑呵呵的看着老板问道:

“怎么样,老板?”

中年人有些不太自然的收敛了脸上的喜色,心里暗道一声不应该。

这下子不好跟这个后生讲价了。

“这个虾公倒是挺新鲜啊,不过数量就这么点,我给你一块三一斤怎么样?”中年人看着箩筐里活蹦乱跳的河虾,干咳了一声,又继续说道:“至于黄鳝嘛,数量少了点,一块一斤吧。”

周耀文看了对方一眼也没有说话,只是转头拿过扁担对周耀坤说道:“二十三,我们走吧。”

看到周耀文挑着箩筐就要走,中年人有些急了,一把抓住了箩筐上的绳子,然后有些着急的说道:

“哎哎,老表,怎么回事,别走啊。”

“有什么话可以好好说嘛,价格好商量,好商量。”

河虾在吃不饱饭的农村人眼里可能也就那样,但是这玩意在城镇人眼里可是美味。

再加上河虾在水产市场上数量一直都不多,所以从来都是稀罕货,不愁卖不出去的。

中年人看到周耀文这一箩筐虾的时候心里就已经乐开花了。

这玩意可比鱼好卖多了,要是数量够多的话搞到廉州市区里卖的话没准价格能卖到三块钱一斤。

周耀文重新放下扁担,看着中年人说道:

“这么大个集市里那么多个老板我就找了你,老板你给点诚意,如果价格合适的话我这里天天都有虾公给你收,数量只会比今天多不会少。”

老板愣了愣,然后惊喜的看向周耀文,

“你确定天天都有这么多虾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