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家庭中的劳动教育
张 蕊 上海市闵行区浦汇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是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源泉,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长拉近亲子距离,引导孩子形成积极正向劳动理念的有效途径。
家庭劳动教育究竟能在家庭教育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家长如何把准家庭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呢?
一、开展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一)学习生活技能,助力孩子成长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劳动教育的文件,2019年11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开展劳动教育奠定了基础,指引了方向。家长可以从相关的文件中了解怎样开展家庭劳动教育。2021年10月23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在“第二章家庭责任”的第十六条第六点就讲到: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2020年1月23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到,要加强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各学段,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落实初中生每人每学年不少于20课时的公益劳动要求。同年8月6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其中第三点第四条就强调了重视日常家庭劳动教育。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孩子成长观和成才观,当好孩子劳动教育的“第一任教师”,鼓励并“手把手”教会孩子家务劳动,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注重言传身教,培育优良家风,培养孩子生活自理意识和能力,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参与家庭事务管理;引导孩子开展孝亲敬老爱幼劳动,与孩子一起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学校要注重家庭教育指导,明确学生家庭劳动时间,合理布置家庭劳动作业,探索建立家务劳动清单。学生家务劳动等情况要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劳动教育的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和活动的开展,越来越体现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家长也要不断探索劳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家庭劳动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自立教育,家庭劳动教育不是家长简单的说教,而是家长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这一成长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家长积极做表率,凡事不代替包办,指导孩子一起劳动,享受劳动的过程,探讨如何掌握劳动技能。
请家长们思考一下,孩子的房间或书桌是他自己整理的吗?孩子的衣服是你帮忙洗的,还是他自己洗的?当你在择菜的时候,孩子会主动帮忙吗?你的孩子会做几个菜?会做几个小点心?
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对于孩子的劳动要求是不一样的,孩子的习惯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手脑并用启智,丰富休闲生活
课余时间,我们的孩子在做些什么?有的家长会说:“我家的孩子很乖,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有的家长说:“我家的孩子,我不知道他是在看书还是在做作业,因为我平常不太管他。”有的家长说:“我时刻陪伴着我的孩子成长,尤其是我的孩子还小,我要时时刻刻跟随着他、陪伴着他。”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课余时间比较丰富,看书、做作业、网上冲浪、室内运动、睡觉、看电视、听音乐、玩电子游戏,和同学、网友微信或QQ聊天……”也有的家长说:“我管不住我的孩子,不是玩手机,就是玩电脑,不爱学习,我很苦恼!”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爱学习,家长有没有陪伴孩子成长或者指导孩子成长?孩子的成长涉及方方面面,而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在劳逸结合的同时,给予他休闲生活的指导。
(三)营造家庭亲情氛围,亲子关系更亲密
在指导孩子劳动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亲子交流,谈一谈今天老师讲了一些什么内容,有没有和老师互动……家长的鼓励与关注,会让孩子感受到:我的爸爸妈妈非常爱我、关心我,指导我学会很多本领。家庭劳动的过程恰好给了家长与孩子交流沟通的全新方向,使家长在孩子眼中的形象更丰富和立体,也使得孩子在未来劳动的过程中更加乐于与家长交流。
家长陪伴孩子劳动的过程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建立这一融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一起分享孩子的劳动成果,会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尊重,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尤为重要。当然,不是说所有的劳动一下子就可以得到一个预期的效果,可能一开始会失败,会经历挫折。这个时候,更需要家长的鼓励,因为你的一个眼神,你的一个微笑,就会让孩子不胆怯、不恐惧,增加他的自信心。
(四)满足未来生活需要,奠定人生基础
家庭劳动教育为孩子的未来生活打下良好基础,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引导孩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具有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培养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培养扎实的劳动能力,掌握劳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具备与年龄相适应的生存生活、团队合作、综合应用、创新创造能力,养成主动劳动、坚持劳动的良好习惯。培育高尚的劳动精神,深刻理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创新实干、敬业奉献的劳动精神。
二、如何指导孩子开展家庭劳动
(一)培养自理能力,学会美丽示人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劳动能力,良好生活自理能力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家长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形象整洁、干净美丽。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年龄对照表,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有的自理能力进行了归纳,家长可以对照一下,你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会不会做这些事了呢?
(二)简单家务劳动,营造温馨家园
家务劳动,是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必须从事的一种无报酬劳动,包括洗衣做饭、照看孩子、购买日用品、清洁卫生、照顾老人或病人等。家长也可以想一想,你的孩子会做几样?你平常下班回到家要干哪些家务活?可以让你的孩子通过观察,来了解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家务劳动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智力、增强体质、巩固亲情、收获成果、培养责任感,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指导孩子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三)简单家常美食,提升生活品质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家常菜和小点心,你的孩子会做几种呢?他喜欢参与吗?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可能会用到剪刀、家用电器等。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陪伴方式。对于年幼的孩子,要一起操作,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有了一定的辨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之后,家长可以慢慢地放手。家长可以结合网上各种图文或小视频指导孩子制作美食,孩子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美食,不断提升生活品质。
(四)简单家庭种植,以备不时之需
很多家庭喜欢种一些盆栽来装扮家居,有些家庭采用水培的方法,实现了小葱、大蒜、白菜、胡萝卜、芹菜等“食物自由”。比如,留下葱根和一段葱白,放在容器里面进行水培,过几天它就会长出新鲜的叶子,随后可以继续水培,也可以放到花盆中进行土培,只要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就可以了。
家长可以在引导孩子种植的同时,开展一次植物小观察,刚开始种的时候是怎样的,每天有什么新鲜的变化,然后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又怎样了?网上搜一搜,会找到很多好方法。生活当中有很多小妙招等着我们一起去研发。
(五)简单手工制作,美化家居环境
对于家庭劳动来说,可以通过家里的一些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如种子贴画、布艺小包、坐垫、洗衣液瓶变废为宝等,让我们的家居生活充满各种各样的乐趣。通过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也让孩子在实践中提升欣赏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参与家居环境的美化。
三、记录孩子家庭劳动成长点滴
(一)家庭劳动相册,捕捉生活乐趣
细心的家长喜欢通过拍照帮孩子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如有的孩子做西红柿蛋汤、做西红柿炒蛋、打扫房间、整理衣服,家长将照片以“连环画”家庭劳动相册的形式进行记录,让孩子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二)家庭劳动记录,积累生活素材
等孩子会简单写作了,家长可以指导孩子把相关的劳动过程记录下来,如《蓝莓山药这样做》记录了孩子劳动的过程和感悟,《小小紫薯传真情》则在劳动的同时,传递了孝敬奶奶的真情。家长在孩子劳动的过程中还要指导孩子尊敬我们的长辈,正如中国那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家庭劳动记录也为孩子日后写作文和制作小报提供真实、丰富的素材。
(三)家庭劳动视频,留下童年回忆
智能手机有很多功能,家长们在帮孩子拍照的同时,也可以拍点小视频留念,这样更有动感,更有生活情趣。如《小小紫薯传真情》记录了浦汇小学五年级同学制作“雪顶玫瑰”这道点心的过程,从清洗紫薯、去皮、蒸紫薯、揉面、擀紫薯面皮,到用磨具切出圆形,将圆形面皮按规律叠放、用筷子压制、卷面皮、对切,形成一朵紫薯玫瑰,蒸熟、撒上椰蓉……短短的几分钟,展示了制作的全过程,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欲滴。童年的回忆弥足珍贵,点滴积累就在日常中。
劳动教育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德智体美劳相互融合,是孩子的成长之基。家庭劳动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家长和老师一起引导孩子在各种劳动中丰富情感、明白事理、养成习惯,逐步提高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养。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