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本书第一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概述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定义、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本书的逻辑线索、基本框架与主要内容,其对全书的阅读起到导读的作用;第三部分,详细讲述了公共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公共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第2章讨论了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的关系。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经济的所有活动是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在实际的市场经济活动中,是否需要另一种并非按照市场机制进行的经济活动,也就是公共经济活动的存在和发展呢?这种公共经济活动的存在是否合理?如何评价公共经济活动呢?这一章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具体内容包括市场体系及其经济效率,以及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表现,基于对市场失灵问题的分析,研究公共部门资源配置职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第3章介绍了多元化公共经济主体的定义和特征,同时分析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各公共经济主体的作用和影响。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体化,多元化、社会化、民主化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因此,分析多元化公共经济主体是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4章讨论了公共产品问题。公共产品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理论框架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在分析公共经济问题时,经济学家们十分关注对公共产品问题的研究。本章的内容包括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的定义、内涵,以及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区别。此外,本章还分析了公共产品的特征和类型,纯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生产的过程,以及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生产的过程。

第5章介绍了公共选择理论,作为公共产品提供方案的决定机制,其对政治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公共选择理论在公共经济决策中的运用依旧存在不足,这一章将对该理论进行分析。公共选择理论作为目前政府行为研究的一种较为流行的理论工具,首次将政府纳入经济分析的对象范围,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开创了政治经济研究的新视角,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公共选择理论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这一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内涵、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过程、方法论基础;二是公共选择行为在民主社会中的具体运行机制——投票规则,分别介绍了几种投票规则,例如“全体一致规则”“多数投票规则”“循环投票现象”等,同时探讨了在实际政治过程中政党行为、公共选择者的行为和利益集团在选举中的作用;三是在代议制民主中,官僚制理论以分析政府本身的行为特征为研究内容。另外,这一章还对政府失灵的表现和原因,政府寻租行为的类型以及政府失灵问题的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

第6章和第7章分别讨论了公共财政支出和公共财政收入问题。公共财政支出和公共财政收入是公共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公共经济学的研究中,经济学家们将这两部分作为重要的内容。

第6章首先概括说明了公共财政支出的定义、分类以及支出方式和影响因素。其次,对公共财政支出规模的组成和指标进行了分析。随着现代国家政府职能的扩大,无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从相对数量来看,世界各国的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本章对相关的公共财政支出增长理论进行了介绍,例如瓦格纳法则、皮考克(A.T.Peacock)和威韦斯曼(J.Wiseman)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马斯格雷夫(R.A.Musgrave)和罗斯托(W.W.Rostow)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论、福利经济学的公共支出增长微观模型等;同时对公共财政支出效益进行了分析。最后,分别介绍了购买性财政支出和转移性财政支出的内容。

第7章从四个方面对公共财政收入进行介绍。首先,重点介绍了公共财政收入的概念、统计口径与分类,以及公共财政收入的演进过程及其结构;其次,介绍了公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对税收原理和税收制度进行了分析;再次,介绍了除税收以外的一切收入——非税收入,包括非税收入的概念、内容、统计口径及其地位和作用;最后,对公债进行了介绍。

第8章讨论了财政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本章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是财政预算的内涵、基本原则和预算分类,其中详细介绍了我国“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程序。二是预算管理的内涵和预算管理的流程。三是财政管理体制,其中详细介绍了财政管理体制理论,包括蒂博特模型、奥茨分权理论、斯蒂格勒最优分权理论、特里西的偏好误识理论等财政分权理论。基于财政分权理论,还介绍了在联邦制和单一制下不同的财政体制设置。四是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历程,其中重点介绍了分税制改革以及分税制的优缺点,同时也对未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9章介绍了社会保障制度。首先,主要展示了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在此基础上深入讨论了社会保障的定义、基本内容及其功能,并对三种不同的社会保障资金筹资模式进行比较;其次,说明了社会保险的定义、特征及其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同时概述了我国社会保险的发展历程和内容;再次,对社会救济的内涵和基本内容进行了概述;最后,介绍了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的内容。

第10章首先介绍了收入分配的概念,明确收入分配的三个层次;其次,说明了收入不平等的测量方法,重点强调了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并简单讲解了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收入分配状况;最后,着重介绍了政府调节收入差距的几种常见的公共政策: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与教育政策,以及上述政策是如何影响收入分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