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针灸推拿名家思政案例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脉诊辨男女

一、案例

郭玉的师祖是一位不知从哪里来的老翁。当时正值西汉末期,社会动乱,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兵戈四起。不知何时,涪城“渔父村”(今绵阳市郊)来了个老翁,隐姓埋名,在此定居下来。因为他常常垂钓于涪水之畔,于是人们称他为“涪翁”。涪翁在乡间靠乞食糊口,有时遇见患病的人,就用随身携带的针刺砭石为他们医治,治疗效果非常显著。他医术精湛,诊脉如神,用针奇效,救了很多人的命,在涪州一带享有很高的威望,深受人们的爱戴。

郭玉的老师程高平素喜爱医术,以医为志,听闻了涪翁的事迹后,便前往涪城,想要拜师学艺。但涪翁并没有马上同意程高的请求,而是经过了多年的考察,在了解了程高的人品和求学的决心后,才把医术传授给他。涪翁著有《针经》《诊脉法》二书,总结了他研究医学的心得和实践经验。程高深通其妙,尽习其术,医名日显,他处处以涪翁为表率,亦隐匿不仕,潜心治学,终生热心为百姓治病,得与涪翁齐名。人们将其师徒二人尊称为“涪城二隐君子”。

郭玉在年轻时以师礼侍奉程高,学习医方、诊法和辨别三阴三阳脉象的医技与探究阴阳变化的技能。东汉和帝时,郭玉出任太医丞,诊治疾病颇多效验。汉和帝曾出题探究郭玉的医术水平,他让宠爱的近侍与侍女一同站在帷幕之后,各露出一侧手腕,让郭玉诊察,询问所患的疾病。和帝的近侍身型姣好,手腕白嫩,与侍女的手腕放在一处,竟也看不出区别。郭玉在诊脉后说:“这左边的手腕脉象属阳,右边的手腕脉象却属阴,我所学习的脉法中脉象有男女之别,臣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况,就像是在为不同性别的人诊脉一样。臣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感觉很是奇怪。”面对郭玉的回答,汉和帝大为惊奇,他使人将帷幕撑开,郭玉在看清帷幕后是一男一女两人后,才舒展开紧皱的眉头。从此汉和帝对郭玉的医术深信不疑。

二、解读

1.郭玉的老师程高在拜师求学的路上,百折不挠,经过多年的考验方得到涪翁的真传。唯有在学习的道路上,矢志不渝,方能实现人生理想。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本则案例中,郭玉根据自身所学,指出患者性别与对应的脉象有异,也正是通过实践检验了自己自身脉诊理论的扎实程度,也检验了自己准确的临床判断及对疾病的认识。

三、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