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
勇气的故事
你不能改变所有的境遇,但你能改变自己对它的反应
心力训练法的核心是勇气。我们要有勇气去直面恐惧,有勇气去踏上一条符合内心价值观的道路。按照这样的路线走,才能克服焦虑,过上充实的生活。
培养心理韧性是关键。韧性并不意味着坏事不会发生——毕竟对于人类而言,逆境也是常态。韧性是指我们从挑战中恢复过来的能力,它可以创造一个空间,让我们来选择如何应对挑战。在学习心力训练法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认识到有些人生境遇是我们无法把控的,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应对方式。正如杰出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1]在《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一书中所写的那样:“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一个空间。在那个空间里,我们有能量去选择自己的反应方式,而这些反应方式则蕴藏着我们的成长和自由。”
我的家族故事和维克多·弗兰克尔的经历非常相似。他在回忆录中描述了“二战”期间人们在纳粹奥斯威辛集中营里的生活。根据自身的经历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生死故事,弗兰克尔说,逃避痛苦并不能彰显力量,所谓力量,在于应对苦难时有能力做出有意义的选择,在于我们有能力去直面苦难,有能力去坚守赋予我们意义的东西。弗兰克尔写道,其实快乐并不是我们的主要驱动力,意义才是。意义是人类天生的驱动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摆脱痛苦的方式,我们通过坚守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而获得了全新的力量、希望和韧性。
其实,正是这种从逆境中恢复元气的能力让我能够走到今天,写出这本书,并通过分享我的专业知识来帮助大家。心力训练法的精髓就是我的家族得以存续的核心——受家族历史的激励,我希望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够勇敢地面对恐惧,去追求有意义、有目标、完满的人生。
我的家人们在寻找人生意义的过程中获得了力量和勇气,从而谱写了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从一个叫艾莎的女孩开始,那一年她19岁,生性善良,来自欧洲中部斯洛伐克的一个小镇托波尔恰尼。艾莎有两个姐姐,曼西卡和兹拉塔。兹拉塔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儿,名叫维罗妮卡,艾莎对这个小婴儿甚是喜爱。
有一天,来了一群士兵。艾莎被迫离开家人,被赶到一辆开往奥斯威辛的牛车上。孤苦无依的艾莎惊恐万分。人群被分成两拨,一拨分到了工作,剩下的则被送往毒气室等死。艾莎就排在分到工作的人群中。
艾莎负责整理被带到奥斯威辛集中营的人们的财物。正是在这里,一个奇迹发生了。艾莎在偶然间发现了这张照片,照片中的小孩正是维罗妮卡,也就是我的妈妈。
艾莎捡起照片,放进自己为数不多的几件衣服里。这么做很危险,一旦被发现她就没命了。那天晚上,她把照片藏进双层床旁边的砖缝里,从此以后,她每天晚上都会一遍遍地看着它。正是这张照片让艾莎坚守住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坚守住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这张照片让她能够勇敢地面对恐惧,同时也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那小维罗妮卡后来怎么样了呢?艾莎被带到奥斯威辛后不久,维罗妮卡和她的妈妈兹拉塔、爸爸约瑟夫、祖母“奥玛玛”,还有姨妈曼西卡一起被关进了劳改营。劳改营其实就是死亡集中营的前身。小维罗妮卡在士兵的看守下生活了两年,在她长到3岁时,斯洛伐克民族起义爆发了。劳改营里的士兵开始射杀营里的人们,维罗妮卡跟父母走散了。为了逃命,她不得不跟着祖母和姨妈一起躲进附近的森林里。随后她们逃到一个农场,在那里,一群陌生人帮助她们藏在谷仓中。这些陌生人跟她们非亲非故,但他们都有着舍己为人的美德,为了帮助别人,他们不畏危险,甚至甘于牺牲自己的生命。然而谷仓毕竟不是久留之地,祖母跟姨妈不得不带着维罗妮卡继续奔命,又一次带着爱的决心踏上求生之旅。奇迹再次发生了,她们被一个女人带进阁楼里藏了起来。在那里,她们跟另外14个陌生人一起藏了6个多月,直到“二战”结束、全国解放才出来。
这就是我家的故事。幼小的母亲那时才3岁,在那种恐怖的环境下跟自己的父母骨肉分离。她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祖父约瑟夫怀抱着再次跟亲人团聚的希望,在森林里亲手挖了个地堡,藏了6个多月。她的母亲,我的祖母兹拉塔,同样怀抱着跟亲人团聚的爱和憧憬,弄到了一份假文件,给一个医生的孩子当保姆,那家人也一样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助别人。战争结束几个月后,姨妈艾莎终于在托波尔恰尼跟家人团聚了。
我的人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个故事关乎勇气、力量和韧性,它根植于人生目标、意义和价值的统一。它告诉我们,不管面对怎样的人生境遇,我们都要看到自己直面恐惧、选择应对方式的能力,这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本能。然而,当一个人一出生就经历颠沛流离,骨肉分散,那么焦虑的性情必然会延续下去。我的母亲维罗妮卡就出生在这样的恐怖氛围中,所以我生来就带着焦虑。对于我母亲来说,我其实是她的家长——从一开始,我就肩负起照护的责任。
于是我开始热衷于帮助别人克服焦虑。从小时候起,这一目标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向往,一种呼唤。高中的时候,我对心理学的热爱体现在我最重要的艺术作品上——一系列描绘儿童情绪的画作。我从此下定决心,要去研究如何帮助别人克服焦虑,构建韧性。上大学时,我研究了许多早期对焦虑症做出贡献的学者,希望在学校开展焦虑症预防项目。2014年,我创立了“悉尼焦虑治疗诊所”(现更名为“焦虑治疗诊所”),旨在为儿童、青少年及成年人提供焦虑、压力、情绪、行为挑战和创伤性人生经历方面的循证治疗。此外,我还针对企业领导层及团队建立了巅峰表现、韧性及身心健康项目,并针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建立了成功学心态及技能。这些工作最终帮我研发出了这套心力训练法,它已经帮助过成千上万的人,不管是私人关系还是职场关系,这种方法都能帮助不同年龄段的人克服担忧、控制焦虑、提升情绪、建立韧性。我很高兴能够在这里跟大家分享这一方法。
[1]维克多·弗兰克尔(1905.3.26—1997.9.2),奥地利心理学家,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意义治疗与存在主义分析创办人。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二战”期间全家被纳粹关入集中营,最终只有妹妹和他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