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漫游指南:回到过去的旅行和生存建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巨石阵,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现在我们来看看与上述迥然不同的旅行路线。你可以穿越到四五千年以前,在我们如今称之为英格兰的地区露营作为周末的消遣。现在位于大不列颠岛南部的威尔特郡的巨石阵就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在这次旅行中,你不会见到歌剧院、城堡、假发、清真寺、长笛,也不会经历餐桌漫谈或者瘟疫。相反,你倒是有可能见到现今在大不列颠岛早已灭绝的动物,比如深受时间旅行者喜爱的原牛——现代家牛的祖先,这种动物体型虽大,但只要你不惹恼它,它的性情就很温和。无论你说的是什么语言,当地人肯定听不懂。至于金钱你也不必担心,这时货币还没发明出来。任何有用的东西都可以用来以物易物。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个时期非常讲究实用性。

与今天不同的是,当时的英国主要是林地。如果你忘了带帐篷,那就用树干和树枝搭建一座遮风挡雨的住所吧。当地的柴火很充足,然而不幸的是柴火经常是湿的。如果你走运碰上了好天气,便可以生起篝火做饭。但如果没那么走运,就只能吃你自带的花生酱和芝士三明治了。

你前往旅行的时间正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岛上的居民此时已经不再游牧,开始向稳定的生活方式过渡。人们开始驯化动物、种植谷物、耕种农田、开垦森林、建造定居点。在这一千年中期的某个时段,所谓的钟形杯文化[11]在不列颠群岛出现,这些富有特色的容器由陶土制成,在欧洲各地都曾经出土。伴随陶器而来的还有海峡对岸那些肤色较浅的人。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这片土地上的人口整体上发生了变化。至于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目前尚未可知。在诸多可能的原因中,有一种可能性是新的居民带来了某种疾病,感染了对这种疾病没有免疫力的原住民。如果你在当地遇到的大多是黑皮肤、黑头发的人,那就说明钟形杯文化人群尚未到来。在这一千年的末期,人们将学会如何用红铜和锡造出青铜,美丽的石器时代就此画上句号。

关于这些变化,你并不会明显地感知到。这一时期生活在英国的约有几十万人,大约是今天人口的百分之一。就算你真的能遇见某个人,也不必逗留太久——毕竟你没有时间学习外语、适应陌生的食物以及治疗未知的疾病。不如在建造巨石阵的空地附近找个僻静处,欣赏植物、鸟类和昆虫,远远地观察巨石阵的变化。

当然了,在现代你去参观巨石阵的遗迹不是什么难事。不过巨石阵并不一直都是现在这个样子,它更像是一个项目,而不是一座建筑。在今天,这座遗址位于一片没有树木的平原上,同当时一样。在巨石阵建造之前很久,已经有人类来到此处并在当地定居。五千年前,这里已经能够找到人类建造的痕迹:住所、农田、坟墓。在随后的五百年里,巨石阵的早期版本现出了雏形。最初只是一些沟渠、矮墙和洞穴,后来插上了木桩。大约在公元前2600年,也可能是在稍晚些的时候,第一批石头被加入进去。后来人们运来了更多的巨石,对其进行加工、摆放、重新排列。与此同时,围绕着巨石阵的中心建起了越来越多的石头构造。公元前1700年前后,石阵最后一次被改动,在那之后不久人类活动的迹象便消失了。巨石阵的建造是个缓慢、渐进的过程,耗费的工时数以百万计,其中大部分活动都发生在后期阶段。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巨石阵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越来越深刻的印记(用的不是凿子,而是石头和木头制成的工具)。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你应该可以见到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的纪念碑。此外,你还可以了解巨石阵的用途。你也许会目睹下葬的过程或者漫长的游行;也许会遇见石器时代的朝圣者或天文学家,或是两者你都能遇见;也有可能在你旅行期间并没有人到那里去。另外,有件事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巨石阵一定与太阳的二至点有关。有些石柱结构指向一年中白昼最长的那一天日出的方向,或者反过来看,指向一年中白昼最短的那一天日落的方向。这几乎不可能是巧合。因此这两天在巨石阵附近的活动可能会有所增多。现代许多专家认为巨石阵与冬至有很大关系,而与夏至的关系不大。这个地区在夏天可能空无一人。换句话说,在12月底去探访这片遗迹,你更有机会了解巨石阵的原始用途。这段时间的天气不太适合露营。记得带上雨鞋、雨衣和暖和的帽子。


[1]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1784),常称为约翰逊博士,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人之一,集评论家、诗人、散文家、传记家于一身。他最著名的成就是花费九年时间独立编纂出《约翰逊字典》。

[2] 玛丽亚·西碧拉·梅里安 (Maria Sibylla Merian,1647—1717),生于德国的瑞士博物学家和科学插画家,研究植物和昆虫并进行绘画。1699年,在阿姆斯特丹市的资助下她与女儿一起到当时的南美荷兰殖民地苏里南旅行。两年后回到欧洲,发表了成名作《苏里南昆虫变态图谱》。

[3] 西哥特人(Visigoths),与东哥特人共同组成了东日耳曼部落的两个主要分支。公元4世纪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向巴尔干半岛迁移,定居于罗马境内。410年,西哥特人加入对罗马帝国的战争,攻陷并洗劫罗马,是民族大迁徙时期摧毁罗马帝国的众多蛮族中的一个。

[4] 汪达尔人(Vandals),东日耳曼部族之一,在民族大迁徙中于429年占领今北非突尼斯一带,建立了汪达尔王国。公元455年,他们从海上出发,最终洗劫了罗马城。

[5] 伊本·海提布(Ibn al-Khatib,1313—1374),一生著有60多部著作,涉及历史、地理、文学、医学和哲学等领域,只有少部分著作流传至当代,其中包括《格拉纳达志》《东方城市编年史》等。

[6] 赫罗尼姆斯·明策尔(Hieronymus Münzer,1437/1447—1508),生于奥地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者、医师和地理学家,于1494年至1495年进行了著名的伊比利亚半岛巡游。他是《纽伦堡编年史》的作者之一。

[7] 卡洛斯三世(Carlos III)是这位君主作为西班牙国王的称号,作为那不勒斯国王,他通常被称为卡洛斯七世(Carlos VII)。

[8] 费迪南多三世(Ferdinand III)是这位君主作为西西里国王的称号,作为那不勒斯国王,他通常被称为费迪南多四世(Ferdinand IV)。

[9] 莱昂哈德·霍洛夫斯基(Leonhard Horowski,1972— ),德国历史学家、作家,代表作有《国王们的欧洲》。

[10] 路易斯·施波尔(Louis Spohr,1784—1859),德国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挥家。施波尔是瓦格纳的早期拥护者,曾指挥演出过他的数部歌剧,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指挥棒的指挥家之一。

[11] 钟形杯文化(Glockenbecherkultur)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的史前西欧的一种考古学文化用语,因这一时期的陶土容器似倒钟而得名,起源于约公元前2800年,持续到公元前18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