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会计要素的界定和分类可以使财务会计系统更加科学严密,为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对每个会计要素的确认都应既满足其定义,又符合其确认条件。会计要素如图2-1所示。
图2-1 会计要素
企业财务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形成的财务关系。为了具体地反映与监控这一内容,我们需要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把企业的会计要素划定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
一、资产
(一)资产的特征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1)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以及其他交易或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资产。例如,企业签订合同,在半年后购买产品,在签订合同时不确认资产。
(2)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控制。例如,企业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拥有实际控制权,可以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形成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属于资产的范畴。对现在无法确定未来经济利益的资产,企业应该对不能带来或不能确定经济利益的部分计提减值准备。例如,待处理财产损失或库存已失效、已毁损的存货,它们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就不应作为资产。
(二)资产的确认
资产的确认既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又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概率在50%以上)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列入资产负债表。
(三)资产的分类
企业的资产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两大类。
(1)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合理地预期将在一年内转换为现金或被销售、耗用的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2)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以外的所有其他资产。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二、负债
(一)负债的特征
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具有以下特征:
(1)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负债。负债有确切的受款人和偿付日期,或者受款人和偿付日期可以合理地估计确定。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确认为负债。
(二)负债的确认
负债的确认既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又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三)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其偿还期的长短可以分为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内的债务。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应付股利和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
三、所有者权益
(一)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在数量上等于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
(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3)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具有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权。
(二)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享有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对企业的投资部分,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前者称为实收资本(股本),后者称为资本公积。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3)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
(一)收入的特征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具有以下特征:
(1)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那些偶然发生的经济流入(如罚款收入、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的收益、债务重组收益等),属于利得,不属于营业收入。
(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流入不是收入,如银行借款、企业代税务机关收取的税款等。
(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收入的确认
收入的确认既要符合收入的定义,又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收入的分类
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在所从事的主要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收入的特点是经常发生、在收入中占较大比重。
(2)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指企业在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的特点是不常发生,在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
五、费用
(一)费用的特征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具有以下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如用银行存款支付销售费用。
(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可能会减少企业资产、增加企业负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二)费用的确认
费用的确认既要符合费用的定义,又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费用的分类
1.产品生产成本
产品生产成本是指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又称产品制造成本(或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按其与产品的关系,又可以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1)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直接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其他直接费用。
(2)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间接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间接材料费、间接人工费以及其他间接费用。在制造业,间接费用也称制造费用。
2.期间费用
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一般按期间归集,故称为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这些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1)销售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2)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3)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开展理财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六、利润
(一)利润的特征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指标之一,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收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如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以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利润的确认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三)利润的构成
利润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税金及附加,再减去期间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后的金额。
(2)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3)净利润。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