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科幻奥林匹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让创新插上科幻的翅膀

顾扬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自1996年到2003年,累计参赛学生已达765万之多,真可谓发展之势如火如荼。

作为组委会名誉主任,江苏省委常委王珉同志始终关注“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他特别指出,科幻作文写作是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的有效载体。根据他的提示,自2000年起,“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中,个人决赛试卷增设了以“科幻”为内容的作文竞赛项目。从几年阅卷的情况看,不少作文想象奇特、构思精巧、文通字顺,其内容丰富多彩,可读性颇强。如:有关医学的《纳米“神医”》(无锡);有关动物学的《最后的恐龙》(姜堰);有关基因的《真爱是谁》(海门);有关心理学的《情绪转化器》(太仓);有关德育的《拖拉大王奇遇记》(武进);有关电脑网络的《幻影人生》(滨海);有关天文地理的《错误》(如东)。2001年是以“基因”、“克隆”为内容范围的作文竞赛,竞赛中也赛出了一批科学性、思想性、文学性较高的作文。如:具有科学忧患意识的《长生不老之后……》(如皋)一文,在生动的故事描绘之后,点示了基因破译50年后,成功的同时产生的负面因素:生存的意义的变异、竞争力的丧失……。又如文笔优美、故事动人、感染力和说服力颇强的《基因的转移》(如东)。而且这次作文呈现出文体多样化的特点,体裁有小说、小品、散文、评论、随笔、书信、日记等。让读者感到亲切、真实、自然。这些优秀科幻作文,立足现实、展望未来、表现出新时代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炽热情感和奋斗精神。2002年的竞赛作文题是根据“俄科学家建议:摧毁月球”这件国际科技大事来命题的,选手们竟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和写作技巧,以“研讨会纪实”、“日记”、“论文”、“小故事”甚至“诗歌”等不同的文学样式,幻想出各种图景画面,表达了他们对“月球是否能毁”的看法。

吴岩同志在《20世纪末10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选》一书的序言中将新中国的科幻小说的发展经历规划为四个时期,一是被称为中国科幻文学的“边界划定期”,从1954年郑文光创作《地球到火星》,至1978年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结束(此时,科幻从属于科普读物,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品类);二是“边界超越期”,从1978年《珊瑚岛上的死光》发表到1984年将科幻小说纳入“精神污染”范畴结束;三是“刀锋边缘期”,从1987年到1994年,科幻小说作为科幻文学的一部分,令科幻文学复苏,并有了儿童到成人,成人到儿童之间的更广阔的天地;而第四时期,从1995年起,继续星河、杨鹏和韩松之后,王晋康、刘惠欣等作者相继涌入,将中国科幻文学从科普作品的阴影和儿童文学的巢臼中拉出,“从他们的作品熟练地穿行于高科技的世界的能力,精深地探讨人类在科技进步过程中感受到的压力和反抗的水平上看,中国科幻文学领域已经获得了无可限量的生命力”,而且“力图从多个角度反映科幻文学中的科学风采。”“最重要的是,科幻文学通过科学提供的广阔前景,向我们展现各种古老的矛盾在未来人类生存过程中的最新表达方式”(《20世纪末10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选*序言》)。

我们编的这本《中小学科幻奥林匹克》,虽不是很优秀的宏篇巨著,但这是一本新时期中小学生们自己写成的科幻作文集,通过该集可以看到新时代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且可以为想了解科幻文学或学习写科幻文学的朋友提供一些信息和资料。本书分十一个专题,第一至第六个专题,主要是从第十二、十三届竞赛作文中选出。第一个专题是写宇宙星际方面的;第二个专题是科学小发明,日常生活类的;第三个专题是关于火星的;第四个专题是有关“消灭环境污染,拯救地球”的;第五、第六个专题均为基因和克隆方面的。前六个专题的体裁基本是科幻小品、科幻小说、科幻故事、科幻书信等记叙文。第七至第十个专题都是第十四届作文竞赛中的优秀作文,即同一命题不同年级、不同要求写出的作文。体裁主要有科幻说明文、科幻散文和科幻论文。特别是科幻论文是很少见的样式,即表达的内容为幻想式的,行文的结构是座谈会式的,而构思的过程及结果又是证论式的。故,这种作文从命题到完成都充满了新意,实在有必要收集,以再度促进创新思维的开拓。最后一个专题主要是为了激励中小学生的写作热情,扩宽视野,积累写作信息和经验,而选用了部分外省中小学学生给《科学大众》杂志“科幻世界”栏目的投稿。这十一个专题都配置了导读文。其中,姚艳老师写的《奇妙科幻 创造未来》不仅是该章节的导读,更是启发读者思考如何正确认识科幻文学,并重视更有效地应用这个载体,培养创新思维的一篇好文章。

当然,在科幻作文竞赛中也显现出参赛选手的一些不足。其一:创造性思维欠缺。一些作品的选材、构思的模式尚源于语文课本和新增的读本之中,甚至有近似10年前省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少儿心目中的2010年》一书所载的文章。究其原因:平时缺乏练习,不知科幻作文如何写。其二:年级越高,似乎想象力越差。优秀作文少且出现多人一面的雷同现象。考证其因:应试压力太重,学生失却了大量的实践和思考、想象及联想的时空,而在“唯分高为优等生”的观念下学生被迫忙于应试而死读书游题海,导致思维僵化,且因生活面过窄而缺乏知识的丰富和生活的热情。再又,因某些家长和校方不重视科技竞赛活动而令许多优秀的学生未能参与竞赛,也是“优秀作文少”的原因之一。

加强科学教育,是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1998年的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和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都显示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造力。根据教育部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的规定,高中语文课本的改革设计已逐级增加科普文章的含量。如高三两册语文课本是为学生前四册所学内容的综合和提高而编。在第五册中安排了写作单元:“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而在第六册语文课本的首页刊登了霍金的彩照,第一单元便安排为“科技说明文”和“科技论文”的单元,并在配套的《课外读本》中选编了杨振宁等中外著名科学家写的十一篇文章。

事实上,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语言是人的一种生命现象,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语文学习与人的生命有关联,而人的生存质量的高低与其科学性强弱有关。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动力。”因此参加科幻作文竞赛活动是极好的学习与锻炼机会,可以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想象力。如何通过这个活动让创新插上科幻的翅膀?笔者认为:要写好科幻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挖掘发散性思维。“科幻作文”和“科普作文”的差别,在于能否凭借一定的科学依据通过想象联想再度创新。一项调查表明,影响中国青少年创新的主要因素是定势思维。将语文学习和科普活动联系起来,以达到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运用科学方法能力的目的。

二、要多参加科技活动。生活的科学含量越高,科幻作文才有活的源头,作者才有创造性的想象基础。在实践中学习,可以积累科学知识,以便开拓思维,展开联想的翅膀。

三、要增加科普文章的阅读量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现在的语文教材中科普类课文已比老教材多了近五倍,单高中语文读本,每册就增加了八九篇,但还不够,另请订一份《科学大众》杂志。该杂志中的大部分文章均可成为科幻作文的范文,或能激发写作的灵感,或给予启示。

四、要注意体裁要求。科幻作文除与寓言、童话说明文、散文、诗歌或证论文,甚至是可以上台演出的台本有相似外,还要有科学依据和可散发的幻想,要区别于一般的同体裁的非科幻作品,更要区别于市场流行的魔幻、玄幻等小说。

五、要注意运用语文学习中所学的用词造句技巧,也要注意科学知识的专业词语及其运用,以表现科学现象及知识的真实性和严谨性。

六、要学些心理学知识。不仅可以增加自我调节能力和认知能力,也可重视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更可再次强化认识语文学习与科普知识密不可分的关系。

七、要多参加科普作文知识讲座,或科幻作文交流活动和竞赛活动。让自己在勤练笔的基础上,有展示、交流、验证、提高的机会。

以上想法仅供参考,欢迎批评、商榷。愿更多的同学多读科幻作品,常看科幻影视,学写科幻作文!

(本文作者为科幻作文竞赛评委会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