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市“17+1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宁波市“17+1合作”造成的影响
(一)影响重要合作项目的推进
新冠肺炎疫情使政府及相关行业机构的线下招商、招展工作出现延期。笔者调研采访了多年在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经商的华商会会长和宁波市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促进会秘书处有关成员,新冠肺炎疫情对宁波市和中东欧国家的重大合作项目以及在中东欧国家物流产业的“双国双园”“姊妹园”项目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个别“17+1合作”国家对于在宁波市工作的人员的安全存在一些顾虑,一些中东欧国家人员不愿到宁波工作和访问交流,影响合作项目推进实施。
(二)影响重点企业经贸合作
笔者在对宁波市有关重点企业的调研访谈中了解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面临人员到岗难、安全防疫难度提升、生产原材料紧缺、物流通道不畅等问题,难度较大,许多订单无法按时完成。而且有些订单就算完成了,国外客户由于担心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而拒绝接收我们生产的产品。在此情况下,毁约赔偿还在其次,最严重的是会导致大量中东欧客户的流失,使得此前的商务成本沦为“沉没成本”。
(三)影响中小企业和产业链
笔者分别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刘作奎研究员和上海大学全球问题研究院江时学教授,他们最担忧的还是参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中小企业状况,认为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中小企业。宁波市与中东欧深度合作的很多都是中小企业,由于其本身风险管理和抗压能力较弱,外部融资能力有限,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将会持续面临生存危机,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和债务违约问题。在风险叠加情形下,甚至可能引发整个产业链外迁的连锁反应。
二、对策建议
(一)精准研判,做好预案
由宁波市商务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智库、行业协会、企业等,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宁波市“17+1合作”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调研、及早分析、精准研判。加快制定应急预案,对重大活动、重要安排、重点项目“一对一”“点对点”提出应急对策,尽可能减少影响和损失。
(二)多方联动,加大扶持
建立中东欧企业服务联络员队伍,全身心服务企业,倾力调研一线企业,切实解决困难,鼓舞企业士气。加强各级各部门联动协调,在落实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全力协同商务、海关、金融机构等各有关部门在特殊时期对相关企业提供特殊政策,以帮助其渡过难关。补贴重点中东欧商贸商业、商户和楼宇承租户租金,加大金融机构对相关中东欧企业的扶持力度,设立困难企业专项帮扶资金等,精准、切实有效地减轻企业负担。精细、稳妥有序地开展企业复工复产,充分运用数字“17+1”经贸促进中心,搭建企业线上招聘平台和组织线上培训,选择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搭建示范区中东欧企业线上招聘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员工不足问题。
(三)打造平台,完善服务
加快打造集门户网站、数据中心、项目撮合、企业综合服务等于一体的“17+1”经贸合作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对标中国—东盟信息港,在平台中引入“政府+外贸企业+生产企业+金融机构+海关”等模式,完善平台功能,采用“政府+企业”双运营主体管理模式,帮助和促进相关企业在网上开展工作,同时为中长期“17+1合作”提供更好的线上经贸合作平台和服务保障。
(四)化危为机,拓展合作
进一步加快与中东欧国家的国际医疗合作,支持宁波医疗机构与中东欧国家医疗机构在人才和技术上的合作,争取引进若干家中东欧和欧洲地区的医疗机构,引导宁波与中东欧企业加强多学科联合科研攻关,推动中医药及相关技术产品走出去,提升宁波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积极争取化危为机,积极向上级争取宁波与中东欧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各项政策,加快启动宁波与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示范区建设,争取更大范围、更多品种的中东欧商品准入宁波市场,加快推动开通义新欧宁波专列,有效组织中欧班列货源,保障国际物流通道畅通。
参考文献
[1]刘作奎.大变局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J].国际问题研究,2020(2):65-78.
[2]于洋,韩硕,屈佩.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提质升级[N].人民日报,2021-07-08.
[3]农贵新,傅叶挺.疫情背景下宁波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重点突破研究[J].宁波经济, 2020(9):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