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跨境电商与国内电商的区别
1.交易主体的差异
国内[1]电商的交易主体在国内,是境内的企业对企业、企业对个人或个人对个人之间的交易。而跨境电商的交易主体则一方在境内,另一方在境外,可以是境内的企业对境外的企业或个人、境内的个人对境外的企业或个人。跨境电商的交易主体遍及全球,因此企业或个人在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时会面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群体在文化心理、生活习俗、消费行为上的差异。
2.业务环节的差异
国内电商是商品在国内的流通,而跨境电商实际上是国际贸易。因此,与国内电商相比,跨境电商的业务环节更加复杂,需要经历海关通关、检验检疫、外汇结算、出口退税、进口征税等环节,商品配送的速度对于消费者体验的影响至关重要。在货物由跨境电商卖家发出后,由于要经过出关、入关等环节,货物容易损坏,买家往往要经历更长的时间才能收到货物,这也影响了卖家的收款速度。跨境电商的退货问题,更是跨境电商卖家的痛点。相比之下,国内电商的买卖双方都在国内,货物通常以快递的方式送达消费者,速度更快且货物损坏的概率更低。
跨境电商业务环节因进出境货物的流向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业务流程。出口跨境电商的卖家基于电子商务平台完成信息发布、订单确认、支付、结汇等步骤(部分或全部),借助跨境物流将国内生产的商品出口至国外,卖家(出口主体)一般为生产厂商或自营式电商平台。
进口跨境电商的国内买家在国内或国外的电子商务平台上挑选、购买国外商品,由跨境物流直接完成配送,买家(进口主体)多为终端消费者。进口跨境电商按照货物是否进入保税区,又可分为直购进口模式和保税进口模式,两种模式的具体业务流程分别如图1.1和图1.2所示。
图1.1 直购进口业务流程
图1.2 保税进口业务流程
3.适用规则的差异
跨境电商一般比国内电商需要遵循的规则更多、更细、更复杂。国内电商只需要遵循一般的电子商务规则,而跨境电商则要以国际通用的系列贸易协定或双边贸易协定为基础。跨境电商从业者需要具备很强的政策、规则敏感性,要及时了解国际贸易体系、规则、进出口管制、关税细则、政策的变化,尤其需要了解买家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商业政策、法律法规等。
在跨境电商交易过程中,中国的一些跨境电商卖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对欧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熟悉以及不愿意投入法律咨询方面的成本等,常常被欧美企业起诉,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较多,后续的司法程序烦琐,赔偿问题麻烦,从而给自身带来了较大的交易风险。
微视频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视野拓展
自由贸易协定
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缔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目的在于促进经济一体化,其目标之一是消除贸易壁垒,允许产品与服务在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自由流动。这里所指的贸易壁垒可能是关税,也可能是繁杂的贸易规则等。自由贸易协定为我国与他国开展国际贸易合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为我国对外贸易投资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截至2022年8月,我国已经与韩国、新加坡、智利、柬埔寨等国家或地区签署了19个自由贸易协定,涉及26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