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听话的沟通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父母不要让孩子盲目听话

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听话的孩子自制力强、自觉性高,相对于那些叛逆的孩子来说,管教听话的孩子能省很多心,但听话并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我们也不可让孩子盲目听话。

冬冬今年五岁,活泼好动,妈妈经常说这孩子很不好管。

周末这天,妈妈好不容易放假想带冬冬去逛街,可是,妈妈和冬冬走在街角的时候,突然发现儿子不见了,妈妈往回走了几步,发现儿子竟然和路边的流浪小狗玩了起来,他还将自己手上的零食递给小狗。

“宝宝,你在干什么?”妈妈问。

“妈妈,我在喂小狗啊。”

“喂什么小狗,我不是告诉过你吗,不要碰野猫野狗,脏死了。”说完,妈妈就拽起冬冬离开了,冬冬一脸愕然地望着妈妈。

这里很明显,冬冬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孩子喂流浪狗,是有爱心的表现,孩子的善举应该得到鼓励,而不是禁止。如果我们家长忽略了这一点,而把它当成不听话、犯错误的行为,就大错特错了。

所以,我们可以说,孩子活泼好动,我们应该辩证看待。具体来说,父母可以这样引导:

1.理解孩子的行为

很多孩子调皮捣蛋。父母带他出去玩,他总是喜欢做一些危险动作,比如登高、从高处往下跳。父母因为担心他们的安全而制止他们的行为。

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安静、听话的孩子更好,因此,对于孩子的一些调皮的行为,家长会加以制止和约束。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需要有广阔的天地来让他们成长。因此,对于孩子那些活泼好动的行为,我们不可过度约束,只要给孩子一定的指导、保证他们的安全即可。要知道,孩子在奔跑、跳跃、攀爬这些活动中,更易获得健康的身体,也更易活跃大脑,获得开朗活泼的性格。

2.不要让孩子盲目听话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在采访中称,自己从未对孩子大声说过一句话,也从未提出让孩听话的要求,他说:“因为我觉得把孩子往听话了培养那不是培养奴才吗?”因此,对于孩子的不听话,你不妨告诉孩子:“爸妈并不是要你盲目地听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什么都听话的孩子就是庸才。”这样说,会很容易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理解。

3.鼓励你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你不妨告诉孩子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名外国教师来到了中国的幼儿园,他看到一个小班小朋友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他对这个小朋友说:“嗯,画得真棒!”孩子高兴极了。

此时,幼儿园教师走过来问这位外国教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那个教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

其实教师或家长这样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我们的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作为家长的我们,如果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粗暴地干涉,就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给孩子一个行为标准

这个行为标准的制定必须是在和孩子已经站在统一战线的前提条件下,也就是孩子认可有时候父母的话是正确的。

此时,你应该告诉孩子一个原则,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下,他知道什么要去执行,什么要坚决反对,掌握好这个度就可以了。总之,不是不管他们,而是怎样合理地管的问题。

因此,综合来看,对于孩子不听话这一问题,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我们不需要培养那种盲目听话的“乖孩子”,因为“乖孩子”真正成为社会精英、业界尖子的不多,他们大多在一般劳动岗位上工作。当然,并不是说“不听话”的孩子就一定聪明,出尖子。孩子的“听话”应更多体现在生活规矩、行为道德上,而孩子天性叛逆,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应做出正确的引导,用于在学习和对待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