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君子先慎乎德
【原文】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解读】“君子先慎乎德”,立德第一,德为立身之本,立德树人,德为先。《大学》第一篇第一句“在明明德”,就是正心养性,去私欲,清杂念,使仁义礼智的善端本性扩而充之而为善德,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性。
“慎乎德”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审慎精勤,修养高尚的道德品性,“明明德”。二是要戒慎恐惧,慎独慎微慎终,严格地用至正至诚至善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做人做事,为国为民。“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
所以君子要审慎于德。有善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有人民的拥护,才会有国土,有了广袤的国土,就有了财富。有财富才能财用有余。德是根本,财富是末节,如果看重财富,轻视道德,重利轻义,就会发生上下交争利、争夺财富的现象。所以如果君王不行仁义,敛夺民利,聚集财富,民心就会离散。如果君王行仁义,为民谋福利,散富于民,就能凝聚民心。
所以,对人讲一些没有德性、违背理义的语言,别人也会用同样的语言回对你;用违背道德理义的方法获取财富,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方法夺走。(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尚书·康诰》讲“天命不会永远不变”,是说行仁行善,能得天命支持(百姓拥护民心支持),不行仁不行善,就会失去天命的支持(失去民心,在儒学经典作家的思想里,天民是合一的)。《楚书》上记载楚国人说:“我们楚国没有什么珍宝,只把善良美德视为珍宝。”当年和晋文公重耳一起流亡在外的重耳的舅舅子犯也说过:“我们流亡在外的人没什么珍宝,只把仁爱品德当成珍宝。”
这段文章语言平易生动,说理清晰,把美德与财富、美德与珍宝、美德与天命民心的关系说得清清楚楚,仁爱亲民的美德最珍贵,“是故君子先慎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