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地标:中华地标品牌探索与发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章

地理标志概念近代源于法国,最先运用于欧洲,先后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WTO组织负责开展相关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关注并引进这一概念,于90年代开展此项工作,分别由原农业部、原国家质检总局、原国家工商总局负责地理标志的认证、保护、注册等有关工作。纵观国际国内无论是《巴黎公约》 《里斯本协定》还是中国的《商标法》《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都明确地对地理标志进行着保护与管理。

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等同属国际通用概念,具有国际统一的概念标准。比如:中华老字号、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均属于我国内的优秀品牌,不属于国际通用概念,故而在对外进行文化交流、产品贸易时就没有地理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相对方便和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理解。而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地理标志都代表着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的高标准,全球地理标志产品约六万至七万个,中国已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约1万个,据有关统计显示每年全球地理标志产品交易量约超过5万亿美元。2019年3月1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国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文化多样,地理标志产品非常丰富,相关产值根据统计已经超过1万亿元,成为不少地方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施精准脱贫的途径之一。

由于中国在发展地理标志事业上起步较晚,虽然是地理标志大国,但是距离地理标志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欧盟是地理标志近代发源地,无论是政府、行业、民间都对地理标志产品有着深刻的认知,尤其是在保护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产业、消费地理标志产品方面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共识。反观我国,了解和知道地理标志的人们很少、很小众。这就大大制约着我国地理标志事业从地标大国迈入地标强国的步伐。

国际在开展地理标志相关工作时,目前还是在执行大农业概念,按照现在的基本情况来看,所认证的地理标志中,农产品地理标志通常占据着总体数量的约三分之二还多,比如此次签署的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就有超过90%以上的都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加工类均划入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范围内,这样的体系是否对我国发展地标产业有利,值得思考。比如红薯产业、葡萄产业,在我国基本停留在种植、食用方面,而在瑞士已经把红薯自身的有益成分提炼成生物制药,用于医疗,葡萄也已经开发出口服液、护肤品,等等,这就出现了西方地标强国用农业工业化与我国的农业初始化进行贸易竞争,在贸易的规则标准运用等领域,我们劣势十分明显,造就了我国很多地标产品都是以原材料输出,再高价购入的情况,这类现象十分突出,应予以重视,需要新的体制、新的理论概念指导。根据现代化的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应严格区分农业地标、工业地标、文化地标,让多国优质的地理标志产品得到公平竞争,让消费者更加直观、清楚地区分地标产品类别。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核心,如何让农产品地理标志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了解乃至保护十分必要,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理念,如:科技化农业、环境化农业,精品化农业、现代化农业,等等,尤其是提出了大力发展品牌化农业,这就为我国发展地理标志产业树立地理标志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地理标志不仅是农产品质量和生产企业的形象代表,也是品牌化农业的代表,是区域化公用品牌的主体,是农业地理标志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以地理标志产业撬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杠杆作用,对于擦亮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地理标志作为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被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市场、行业等部门越来越重视。2019年11月6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与来华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先生的共同见证下,签署了中国与欧盟《关于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谈判的联合声明》。这意味着中欧之间长达多年的地标谈判宣告结束,随之而来的中欧及多边的地标产品贸易、文化交流将越来越频繁,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也越来越重要,将对我国地理标志事业整体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故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原产地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中华地标品牌公益工程的开展与实施将从政策、产业、公益等多层面助推地标事业整体前进。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各项事业都在稳步前进,但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地理标志的产业发展也不例外,就现状而言,地标行业普通存在着品牌竞争力不强,树立品牌的观念不扎实,投机性较大,基础体系建设不牢,最具代表性的几大体系是:

第一,地标品牌文化输出体系需要适应新时代。以地理标志产品代表性较强的茶叶类来说,虽然我们是茶叶生产大国,但并不是出口强国,也不是人均消费强国,国内的消费也处在下滑状态,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茶文化的输出宣传体系至关重要,茶叶传承多年,茶文化也随之不变地传承多年,除了人尽皆知的喝茶降“三高”,甚至喝茶带有某些药效特性之外,其他的宣传方式比较匮乏,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社会进入快节奏,人们理性消费的观念越来越成熟。国家反腐倡廉的持续高压,杜绝浪费的意识形成,消费疲劳、恶意竞争等都会对我国茶叶产业造成影响,而已经形成的茶叶品牌也存在品牌定力不够,盲目追求资本,在成果保护、创新机制上需要进一步提升,如何适应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让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对茶文化的热爱不减,可能不仅仅是需要喝茶降“三高”,让人能变年轻等传承百年的宣传方式,更需要好的系列产品开发,既能喝又能用,既便捷又高雅,既实用又礼节,丰富茶叶系列产品的多样性,带动茶叶产业升级换代,完善茶叶文化的宣传推广体系,让茶叶、陶瓷、丝绸等地理标志产品继续成为我国最亮的文化名片。

第二,科技体系的建设。地理标志多是农产品,而中国的农产品发展基本停留在种植和食用的初级阶段,虽然市场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产品供给能力显然没有跟上,这与我国地标事业长期以来的科研精准投放有着直接关系,也与企业重利益、轻科研,或者无力搞科研有很大关系,使得中国很多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研发过程中都碰到了萃取技术瓶颈,地标产品很多有益分子的提取都离不开萃取技术,萃取技术的成功运用,意味着产品质量的提升、产业的提升,但是由于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国家投放的科研力量需要更加精准等原因,让许多优质的农产品不得不以原材料的方式进行贸易,失去了高端竞争力。比如:生姜、黄精、葛根、玫瑰、葡等等研发的口服液和相关产品,在市场中很受欢迎,据市场调研得出消费者更期待除保健产品供给之外,还能否有护肤产品日用品等系列产品的研发投放。这就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协作,建立有效的科研体系,形成完善的科研机制,让更多的优质地标产品发挥最大化价值。

第三,金融体系建设。地理标志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助推,好的地理标志产业更是依赖金融的保驾护航,尤其是农产品地理标志,由于其特征,很多产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抗风险能力弱,大部分产业与气候、环境息息相关,不稳定性突出,造成了资本进入太少,太过挑剔,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现象,制约着部分优质地标产业的发展,而反观已经形成的地标品牌,如知名茶类、特色的药食同源类产业又受到资本的追捧现象,大量的资本进入,虽然助推了已经形成品牌的地标产业更上一层楼,但是也出现了资本逐利,打破行业规则,造成诸多乱象,尤其部分地理标志生产企业在其基础体系都不健全的情况下,就盲目引进资本,出现了许许多多资本进、行业乱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新的金融服务体系,规范化的金融体制,国家帮扶机制等,企业更须从实际出发,打造完善的自身金融体系。

第四,行业市场体系建设。大部分地标生产企业对于国内外行业现状及市场现状存在着许多未知领域,由于体制的不同,地理标志行业在国际上大多由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在统筹开展工作,政府做服务引导。而在中国,地理标志产业的相关工作是由政府统筹,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做配合服务。这种体制的错位对许多出口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尤其是大宗贸易遇到恶意竞争时往往会碰到国际贸易中人为的技术壁垒,被冠以知识产权侵权、标准不统一等标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故而在国际市场体系对接贸易中,及时了解双边及多边的行业市场状况,做好市场的分析和预演十分关键,国内地理标志市场体系有些混乱,亟需捋顺。这既需要政府加强引导管理,更需要企业自身建立健全市场体系,不仅有营销,还要有召回,不仅有科学的配送,更要有周全的服务保障,在市场中营造出买地标,就是买质量、买信誉、买服务、买知识、买放心的意识。企业更要抱团经营,尤其是地理标志本身就是区域公用品牌,代表的就是一个团体,而非哪个人、哪一家企业。所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团结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地标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

第五,质量标准体系。质量安全是一切发展的根本,标准是通往成功的标尺,地理标志自身质量就高于其它普通产品,这是其自身的优越性,故而建立完善的生产体系,至关重要,产品生长的环境、生产流程的规范、生产人员的卫生要求、包装运输、包材的使用、药物残留、肥料的运用、储存的标准、产品的研发等等都需要极高的标准要求,标准是核心竞争力,由于地理标志属于国际通用概念,既有国际标准,也有各国国内标准,争创国际标准,对我国地标产品提高国际市场份额,争取国际话语权,乃重中之重。我国部分鲜果类、肉食类、水产类地理标志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强,均与标准有直接关系。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在部分西方国家十分严重,一些地标产品在符合国际标准的情况下却碰到了人为设置的技术贸易壁垒,以不符合出口目的地国家的国内标准为由,加大了贸易成本与风险,故而企业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是品牌树立的基础。

第六,知识产权与人才体系建设。中国企业在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相较于发达国家意识差别整体较大,如鱼露产品,我国食用鱼露产品可以追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有着完整的技艺传承,经过传承发展具备了优良现代化生产标准技术,纯度和鲜味都是一流水平,但是企业一味地重生产、重市场,对知识产权的认知不够深,在国际竞争中,被越南率先在欧盟注册了同类产品的标准知识产权,使得我国部分鱼露生产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失去优势,而恰恰鱼露产品的国际需求量巨大,给我国的鱼露产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并陷入被动局面,这种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是地理标志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地理标志产业普遍存在着升级换代需求,这需要更多的高端人才加入,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现代化、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政府和企业需要多鼓励有志之士参与地标事业建设的浪潮中来,建设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是根本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地理标志品牌形成应该建立在综合体系的基础上,合力而成,不应该是一时的灵光闪现、盲目利用资本投入,而放弃体系建设,这是地理标志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地标品牌公益工程,简称“中华地标品牌公益工程”的设立初心和使命,就是以公益的力量深度挖掘弘扬中华优秀的地理标志文化,树立中华地标品牌,弥补行政管理外的行业公益组织、社会团体的力量空白。建立健全理论体系、国际标准体系、市场体系、文化标准体系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在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总局认证的地理标志基础上,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认证的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优中选优,遴选出文化代表性强、文脉悠久、质量过硬、信誉较好的产品作为中华地标公益工程推荐产品,进行融媒体推广,对接营销平台,收录在《中国地标品牌发展报告蓝皮书》中和国际交流平台上。

自2016年实施该项公益工程以来,中华地标团队不断加强学习,认真研究,扩大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特别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主题教育中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早已为中国的地理标志事业发展整体规划,指明了方向,设定了目标,提出了要求。作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心得体会,梳理了党和国家对于中国地理标志事业的有关政策和讲话精神,集中参见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与地理标志事业发展相关的经典语录,特精心摘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