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的成就与不足
新中国建立之初,语文改革的任务比较繁重。当时中央确定的三项改革任务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并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末,三项任务有了眉目,这才开始解决印刷铅字字形的统一问题。1955年文改会成立标准字形研究组,开始研究统一印刷铅字字形。经过了近十年的努力,多次修改,于1965年1月30日文化部、文改会发出《关于统一汉字铅字字形的联合通知》,随《通知》下发《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下文简称《字形表》),开始推行。从那以后,根据《字形表》确定的字形叫“新字形”,被取代的原来的字形叫“旧字形”,“新旧字形”的说法沿用至今。
《字形表》的制定并推行源自语文生活的实际需要。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印刷铅字字形存在着两个方面分歧。一方面是印刷字体与手写楷体不一致,如印刷体“八”字为求字形稳重,在捺笔的开头增添了横画,和小三角形的装饰;另一方面是一字多形比较混乱,如:群和羣、真和眞、捝和挩、黄和黃等。这些分歧给汉字的学习和应用增加了许多额外的负担,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得难于计算。《字形表》发布时,已经是“文革”的前夕,无法对《字形表》的利弊做深入研究。为了研制《规范汉字表》,2002年8月有关部门在烟台师范学院(今鲁东大学)曾举行“汉字印刷字形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交流了一批论文。最近《语文建设通讯》第111期发表了姚德怀和陈明然两位先生合写的《浅谈“新字形”和“旧字形”》,又一次提出了《字形表》的问题。我借机写了这篇短文谈谈《字形表》的成就和不足,作为对姚陈文章的补充。
我认为《字形表》的主要成就是解决了我国数百年来印刷字体与楷体不一致的矛盾,解决了印刷铅字的一字多形,实现了印刷铅字字形的规范和统一。这在我国的印刷史上是件大事。当时确定的整理字形的标准是:同一个宋体字有不同笔画或不同结构的,选择一个便于辨认、便于书写的形体;同一个宋体和手写楷体笔画结构不同的,宋体尽可能接近楷体,不完全根据文字学传统。这个标准时常简化为“以手写楷体为基础”“从俗从简”。“以手写楷体为基础”是正确的,“从俗从简”则带来了不少问题。《字形表》确定了6196个汉字(包括15个繁体字)的字形、结构、笔画数和笔顺。例如旧字形“吳”改为新字形“吴”,“吴”是上下结构,共7画。笔顺隐含在相邻单字的排序之中。“吴”介于“时”与“呒”之间,这三个字的笔顺如下:
时:竖、折、横、横、横、竖(包含竖钩)、点
吴:竖、折、横、横、横、撇、点(包括捺)
呒:竖、折、横、横、横、撇、折
《字形表》虽然只有6196字,可是表外字也一律按照整理字形的原则改为新字形,繁体字也改用新字形。这次字形整理实际的范围是全部汉字,它涉及的字要比《简化字总表》多许多,影响十分深远。1980年发布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沿用了《字形表》规定的“新字形”。在中国大陆,不论是人际界面还是人机界面,除了影印古籍外一切出版物用的都是新字形。
新字形的不足有三个方面。第一,有些意符、音符变为无理据的记号,失去了构字理据。下面举出三个例子。例一是“羡”和“盗”,这两个字本来都从(xián)不从次。“”表示因羡慕想要得到而流口水。“羡”的意思是贪婪、想要得到,是从从羑省的会意字。“盗”的意思是想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是从从皿的会意字。改为次,不再表意,成为记号。只省去了一个点,却丢失了理据。例二是“研”字的右偏旁,本来是幵(jiān),是音符。新字形改为开(kāi),成为记号。如豣豜、銒鈃、詽訮、硏研、姸妍等许多字。例三是“蚤”字,指跳蚤。本来是从虫(zhǎo)声的形声字。新字形把“”改为“叉”,不再表音,成为记号。这都是“不完全根据文字学传统”,“从俗从简”造成的。有些新字形失去或减少了构字理据性,变为没有理据的记号,增加了学习和使用的负担。
第二,新字形与传统字形拉开了距离,为阅读旧字形的印刷品增加了困难,为查阅使用旧字形的语文辞书增加了麻烦。例如“骨”字的旧字形10画,新字形9画。“象”字的旧字形12画,新字形11画。改动虽然只有一两画而为检索带来了许多麻烦。要到用旧字形印制的辞书里去找“研、蚤”是找不到的。“不完全根据文字学传统”是不妥的,打乱了汉字构形体系,降低了理据性,造成了沟通的困难,因小失大。至于“从俗从简”任意性很大,难于操作。有的连笔如“鬼、象”里的撇笔,增加了汉字的结构单位,不便于字形分析。旧字形“鬼”字,上半像鬼头,下半从人和厶。新字形因为连笔失去了人字。这个不足也是由“不完全根据文字学传统”,“从俗从简”这个整理字形标准产生出来的,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第三,新字形内部有矛盾,不统一。例如:“用佣拥痈庸甬俑涌蛹踊”中的“用”最右侧的竖带钩,而“勇”里的“用”却不带钩。“褥缛蓐溽”中的“辰”左边的撇包围“寸”,而“辱”里的“辰”不包围“寸”,改为上下结构。“美”字下面的“大”字的横比上面“羊”字的横要短,而“羹”里的“大”字的横却比“羊”里的横长,二者不一致。另外,在笔形归类上,《字形表》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向左钩的竖钩归竖,如“于”的第三画,而向右钩的竖钩却归折,如“戈”的第二画。二者不一致说不出什么道理。如“于”字第三画的竖也应该归为折。这些都是工作不仔细造成的。
新字形的使用已经50年,今后还要继续使用下去。要做修订非常困难,只能等待时机再想办法。
(《语文建设通讯》第112期,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