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们又踩在了一个时代的节点上
01
大家都知道,前中国首富曾经说过:“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子大。”显然,在高杠杆的扩张周期中,这就是金科玉律。但今天这一切都变了,首先,靠粗放型投资带动经济回报的范式已经不成立了。我们举一个例子:中国目前起码有1亿平方米以上的已建商业综合体属于重复开发、无效开发,其中大量商业综合体没有营业过一天,或者从来没有靠经营赚到过钱。那为什么过去要盖那么多呢?因为只要有配套商业性质的楼宇,就能批到地盖住宅,住宅那一部分非常赚钱,足以覆盖这一部分的成本。其次,早年消费者对软件的要求很低,综合体可以粗放经营,但今天消费者已经不吃这一套了。
现在做好一个商场,需要从前期的建筑设计、建筑配套到内部的商业组合设计,再到后期的招商运营能力、数字化能力,进行一体式考虑。前些日子,黑石资本谋求整体收购SOHO(这个交易已终止,关于为什么终止,我们这里不做讨论,只分析它当初的构想和底层逻辑)。大家可能不知道,黑石还拥有全球著名的酒店希尔顿(Hilton)集团,故而当其收购大量商业综合体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到全局性经营,将高档酒店引入被收购的综合体,改造优化写字楼和商场,使得这块地不断升值。所以,当中国商人的思维还停留在盼着国运昌盛,等地价上涨的时候,领先的资本已经在玩专业活儿了。
我可以断言,在未来胆子大不如专业主义重要。各行各业都需要一批专业的人。那什么是专业主义呢?这和大家热炒的长期主义有什么区别呢?
(1)专业主义更关注某个行业和事情本身,而不是持阿Q的精神胜利法。
(2)专业主义有更务实的表现,它以专业素质为核心目标。
我觉得强调长期主义,不如强调专业主义,因为最终还是专业硬才能有饭吃,才能活得久。长期主义容易变成口号,或者变成借口,如果你不适合这个领域,再长期也没用。专业主义,尤其适用于个人。我们一定要相信,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要想过得体面,最终靠的是自己对一个领域的极致专研。
02
最近与我合作的企业中,越来越多的是与财富管理相关的企业,无论是大型公募基金,还是国内外的保险集团。由于我个人职业的便利性,我早早地感受到了这是巨大的没有被满足的时代痛点。
如果在改革开放后的头40年,“脱贫”“奔小康”“逐步达到中产”“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是关键词,那么在后40年到60年,这20年间,从国家层面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找到共同富裕的模式;从个人的家庭层面来说,最重要的是完成个人财商的学习,完成家庭资产的组合配置,实现兜底和增值的双重诉求。
华大基因的董事长曾说:“60%的中国人将60%的积蓄用于自己生命的最后28天。”这件事在中国的当下依然是极其普遍的。我觉得,虽然本书更多讲的是一个个商业故事和理性的商业分析,但我仍然想和大家说的是,我们花这么多精力研究这些,难道不是为了过得更好一点吗?
03
只要不出差,我都会和我们公司年轻的伙伴交流,如果在公司觉得放不开,我会选择在比较轻松的环境和空间中进行交流。我发现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困惑。我生于1991年,但我觉得我和95后、00后还是有很大代沟。他们刚刚进入社会,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无论是高不可攀的物价,还是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的商业环境(当然,很多出生于1990年到1995年的人,如果没有太早出来实习,或者本科之后又读了几年书,也会遇到这样的环境),都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有时候,面对这样的环境,大家会感到困惑,觉得理想什么的变得无足轻重。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路,每一代人里最终能出人头地的都是极少数,而那些出人头地的,都拥有一些独特的品质,比如韧性和高远的志向。
有一次年终总结,公司行政问我要不要策划一些企业文化活动,我说不要。因为当时我们正处于创业初期,我相信发展业务、找到盈利模式更为重要。企业文化并不是不重要,只是我认为它更需要沉淀。企业文化是一群人经过自我筛选、自我淘汰、自我补充后,剩下的一些共同特质。如果你告诉今天的年轻人,你要……我相信不会达到什么效果。逐渐地,我找到了一些词语可以来形容我们的价值观。
(1)赤诚。何为赤诚?即真挚坦诚。信任是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品质,构建信任的唯一办法就是赤诚,包括对员工、对合作伙伴、对朋友、对读者。
(2)得体。何为得体?言语、行动等得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恰到好处。不站在道德至高点点评别人,不因为一些自身优势而好为人师。
(3)少年感。永远保持作为一个少年的好奇心,坚持梦想,对世界充满爱。不要变成一个暮气沉沉的人,不要变成一个油腻的大腹便便的人。我迄今仍感觉自己还是个少年,我依然对很多东西不喜爱、不接纳。比如毫无意义的互相吹捧和觥筹交错,将时间浪费在内耗上,说一堆假话。我在公司从不多开1分钟没有意义的会。
同时,时刻提醒自己,你不代表知识,你只是热爱知识,你拥有的知识可能随时不再有用,所以你必须不断学习;时刻提醒自己,你不是时代的脉搏,你只是在记录时代的脉搏,不能狐假虎威,迷失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最大的通胀仍然是能力的通缩。不要沉迷于毫无价值的事情,而是要找到自己对社会有用的部分。
04
一位资本大佬在他的书中写道,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老家的工厂做管道工,因为偶然的际遇,后来竟然成了投资界大佬。他回老家的时候,当初和他一起做管道工的老朋友还在那里,老朋友将仅有的几十万(一生的积蓄)托付给他理财。他说,那一刻他泪流满面,因为那钱比起别的大老板委托的要沉重得多。
每每有人向我咨询一些生意和理财问题的时候,我总是诚惶诚恐,因为也许对我来说,就是很简单的几句话,对别人来说却是关乎身家性命的事情。我既不能轻描淡写,也不能过度揣摩,给出不符合对方实际情况的建议。
今天,我们总是习惯于对别人评头论足,这是毛病,必须得改。我们必须有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因为,这个世界变得前所未有地复杂。很多时候,我们要防止自己身上出现世俗、势利的情绪和态度,这是一种个人走向衰败和油腻的熵增。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人更多的包容和同理心,才是这个世界上的一道光。
05
《寻梦环游记》里面有一句台词,大意是: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我经常想起外婆曾说过的道理,想起爷爷带我吃的大个儿生煎,想起老宅里的桃花树,想起那些已经彻底消失的家族往事。就像我妈会和我说她奶奶的故事一样,她还记得她奶奶告诉她的奶奶的奶奶的故事。所以,有的时候,我想那一切都没有真正过去。因为我们还没有忘记那些事情。或许,我们的命运都是汪洋大海里的浮萍,也许有人现在混得很好,但是下一个浪过来就被掀翻了。很多人喜欢从道德层面去审判人们的种种行为,我觉得没什么意义。“屁股在那里,你就是那样”,这是我4岁的时候,外婆告诉我的道理之一。
2021年,我们又踩到了一个时代的节点,世界将日益复杂。我们能做的,除了让自己具备更扎实、强大的财富管理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以及拥有专业主义的思维和不可替代的能力,剩下的就是反求诸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