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4章 悄无声息
“娘,这东西能收粮食你跟人说过没有?”里正四儿子严肃的问他老娘。
“没……”里正娘子躲闪着儿子的眼神回道。
卢里正有七个儿子,这些儿子里老大和老四很得他看中,当然这两儿子也没辜负他的看重,平时村里有个大小事他们两兄弟很能拎得清,同时也能跟杨府打好关系。
他一直的愿望就是自己不能做里正了,这个位置老大不坐就得老四坐,总之不能把位置让给了别人,所以这次番薯芋头的事,这两儿子也知道的清清楚楚,晓得这芋头是卢家以后在村里立足的资本,不会被人轻易夺去里正名头的宝物。
“娘,你可要想清楚了再回答,这东西除了杨大官人知道能出粮食,然后就是爹和周老头了,爹为了这秧子放下身架去求人换回来的,这宝贝疙瘩也不能对任何人说,你跟大嫂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里正四儿子有些发冷的又追问道。
“周……老头……家传出来的……”
“不可能,周老头更不敢说了,这东西人家早都知道了从没对谁说过,娘知道是为什么?”里正四儿子脸色难看的说道。
里正娘子惊疑的看着儿子。
“说出来就是一个“死”!不信娘等着看,”里正四儿子说完,沉沉的看了一眼屋里其他几个女人,蹲下拿筐开始装苗秧子。
里正娘子被儿子吓得浑身血液倒流,她颤抖着身子看着门外不知如何是好。
里正大儿子平静的从自己屋来到堂屋帮忙,随着他若无其事的走进来,屋里的女人们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好像好久没听到惨叫声了?
“俺们先去给家里的地栽上,估计爹找周老头去大官人家了,”里正大儿子说完脸上布满了阴沉气。
“行,先以俺家种好再送,”里正四儿子连忙装了满满一筐,跟着大哥匆匆出了门。
屋里窒息的气息伴随着两个当家人走了,才慢慢的消散开,里正三儿媳妇壮着胆子起身去看妯娌情况。
“啊……不……不得了!大嫂……大嫂吊了,”她跌跌撞撞的跑过来,哭腔里的声音都破音了,惨白的脸上都是泪水。
其他儿媳妇闻言都慌忙跑去救人,唯有里正娘子吓瘫在地,这哪是上吊呀!十有八九是被上吊吧?
接下来是不是轮到她了?越想里正娘子越害怕,等儿媳妇们惨白着脸出来告诉她人没了,结果发现婆婆早就吓昏死过去了。
卢家大嫂上吊的事,差不多吓破了卢家所有儿媳妇们的胆子,里正娘子半夜被死去的儿媳妇回来吓疯了,打这以后她就被里正给关家里不给出来了,这就是卢家对外的说法,具体的也没人知道什么原因,就这版本流传出来也是一个月后的事了。
水清自卢家回来后,卢家人再没来找她们姑嫂帮忙了,到是周父起早贪黑的去帮忙,还抽了几天空跟里正出门教人怎么栽秧子。
后面都是卢里正亲自带儿子上门教人栽,家家户户也都是神不知鬼不觉的种了番薯芋头,现在只要是里正大手一挥,他们就像疯了一样往上冲,这就是再生父母呀!说不尽的感恩戴德。
水清偶尔出门忙事,总能听见村民对村正的感恩话,她扯嘴笑了笑觉得真是好手段,周家弄出来的就这么被人摘了桃子!要不是他们胆小不想出这风头,想是早就被人过河拆桥了。
六月中旬炎热的太阳已经变得炙烤起来,看着村外堵满饿狼一样的眼睛,卢里正担心夜长梦多,带着周父通知了杨府收割粮食,村里浩浩荡荡的人开始飞舞着镰刀。
杨府也把家里所有长工派出来帮忙收,村民集中的田种的粮食他们不割,只负责收脱粒好的粮食秤重,然后就是一袋麦粮换两袋黑米粮,换的粮食不是马上就发,等所有的粮食上来了统一分配。
村民集中的田全部收割完,兑了二百四十多袋黑米,丰安庄抛除杨府,算村民人头只有二百一十户人口,村里也不是每家都来种集中田的。
像车曹两家就没来,不是他们不来,是村里大多村民不给他们来,还有住在杨家街那边的十几户也没来,林林总总的家户,估计有四五十户的样子没参加。
没来种集中田的人家,被里正强制的参加了种杨府的田,这些人羡慕懊恼的看人分完粮食,才垂头丧气的领大官人家分配的半袋粮。
集中田换的粮食没用完的,就跟大管家换了稻秧子栽,最终栽好收的粮食还是要回到杨府的,杨大管家倒也是痛快的答应了。
杨府准备好犁具也没召回长工,还让他们继续帮着犁田种田,把田里的秧苗赶紧栽上,好护卫着丰安庄的安全。
最近村里丰收的风声传出去了,围在丰安庄的饥民更多了,乌泱泱的人皮包骨的哭着喊着要救命,如果这里不是有杨府镇着,丰安庄应该也是家家都是空房子了。
现在实实在在的见到了粮食,村里村民们越发的卖力气干活了,脸上带着快活的笑意,粮食兑着野菜吃能度到秋收,秋收结束加上那个粮食,想想夜里睡觉都能笑醒过来。
“老周头、卢里正,我们老爷奖励你们一整袋粮食,”大管家让伙计们把粮食放他们俩人面前。
“谢谢大管家,”周父跟卢里正高兴的连忙道谢。
“好好的带村民种田,我们杨府不会亏待你们的,听说你们种了什么管饿的菜?”大管家漫不经心的看着卢里正。
卢里正眼里都是疑惑,这事杨府不是知道吗?
周父连忙从口袋里掏出干藤子,“就是这个菜杆子,种好了砍了晒干剁成碎粉子,兑进粮食里煮熟吃可以管饱顶饿。”
杨大管家接过去看了看,发现不是什么稀奇的菜,又把菜杆子扔给了周父,带着佣人回去了。
“老周头,他不是大管家吗?他咋不知道这粮……”
周父赶紧对他做了噤声的动作,左右看了一眼,“里正你不知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吗?杨府那么大的府邸,主子老爷多的数不过来,又不是每个主子老爷都知道这粮种的事。”
“更何况这东西多么金贵呀?他们府老爷们都不是善茬,当初说好只给几家种的,这要是被不该知道的人知道了俺们全村都种了,你跟我能好过了?”
“这是不通气的东西,杨府里也是少数老爷们知道芋头种子,俺们只要埋头种好东西,以后不管是一直乱下去,还是马上就太平了,这跟咱们都没多大关系,乱不乱的俺们不还是要种粮食吗?”周父给了一个意会的神色。
卢里正眼里多了一抹凝重,看自家比别人他都能想明白,老周头怕杨府没用的主子老爷过来要东西,担心家家户户白忙一场!
“这事就到这了,俺们就是吃这菜杆子的命!”卢里正看着芋藤子无奈的笑道。
周父闻言也跟着笑,“俺们这菜杆子我看也不错了!俺家住的离栅栏近,每天都能听到别庄上的人在那哭呢!”
卢里正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不说了把粮食送回去,在这太扎眼了遭人惦记。”
“行,”周父一下扛起粮袋子小跑着回了家。
春收的粮食,基本达到了村里每一户人家的要求,田里栽秧的人比之前冬种的人又多了不少,家家户户几乎都是倾巢出动老少忙活。
周父带着分种自家田的村民,日夜在田里栽秧砸田埂,没事的时候还偷摸给芋头地锄草。
也不是只有他是这么做的,家家户户都心照不宣的默契干活,伺候好了都是自己的东西大丰收,事关活着谁也不敢大意马虎了,当然对于番薯芋头这东西,村里人是一个字都不敢漏风的,就连平时村里喜欢学话的妇人们,都紧紧的闭上了嘴巴。
卢里正也明确的说过了,谁要透露出去一个字,他卢家大儿媳就是她们的下场,同时家里的老爷们更是日夜不停的叮嘱,所以至今都没一个人冒过泡出来。
“老爷你看,”大管家远远的指着水田里的人笑。
杨老爷扇着风抬手遮阳看了一会,“长工有点少了,把家里的长工都放出去栽。”
“都放出去府里……”大管家的觉得太冒险了。
“没事,大老爷派了三百多家兵今夜就到了,把长工们都放出去帮忙干活,水田早日栽完村里还得巡逻起来。”
“好的老爷,”大管家恭敬的点头道。
杨老爷看了一会回身进府,片刻的功夫杨府又出来六七十个长工,都卷着裤腿赤脚下水田一言不发的开始忙栽秧子。
卢里正一看杨府又增加了人手,这可把他高兴坏了,不断的催促着人加紧干活,有的人家栽好分包的水田了,就分配过来铲田埂堵水漏。
丰安庄的田,在紧赶慢赶的催促声中结束了,秧季结束村里立刻开始巡逻起来。
“真热!”莲花晒黑的脸上都是汗水,手下堆满了切片的葫芦。
“明远他们还白天出去抬死人吗?”水清好奇的问莲花。
“早上天不亮里正组织人出去抬,村外堆的人不但没减少还越来越多了,真是想不明白这些人咋想的,丰安庄明明不给外人进来,他们咋还不死心的过来呀?”莲花万分不解的嘟囔道,最近丰安庄都快被死人围起来了。
“碰运气吧!万一讨到了一口吃的呢,”水清无奈的低声说完。
“三嫂,成山的一个堂嫂子没有了,”莲花停下手上的活开口道。
水清漫不经心的问道,“怎么没的?”
“她出来说了一句藤子,被卢里正听到了带人去了他家,她当天夜里就没了……”莲花眼里都是无语和恐惧。
水清猛然抬起头,“她好端端的说这干什么?”
“显摆呗!这东西咱们每家都是捂着盖着的,人家都知道有好东西藏着,偏她就……听说里正大儿媳也是因为这个没的,”莲花左右看了一眼靠近她嫂子低声道。
“里正大儿媳妇因为这个没得不亏,春上我们还没种,她就知道的一清二楚,要是嚷嚷的满村人都乱说,丰安庄的人还会老实种田吗?杨府还会派家丁护院帮着巡逻庄子吗?越是到这个时候有好东西越不能说,”水清觉得里正大儿媳妇脑袋有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