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中风

【概述】

中风(apoplexy)是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的一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

【主要病因病机】

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不节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

【辨证注意点】

1.诊断要点

(1)症状:

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2)辅助检查:

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诊断。

2.鉴别要点

须与痫证、厥证、口僻、痿病等相鉴别。

3.辨证要点

区分中风病期,分期治疗。区分中经络和中脏腑。分清证候,辨证治疗。

【辨证思路】

一、抓主症以辨病

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骤然起病,以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兼见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为中风。

二、区分中风病期及中经络和中脏腑,分期辨证治疗

急性期:发病2周内。

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中经络:中风病而无神志昏蒙者。

中脏腑:中风病而有神志昏蒙者。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马某,男,72岁,1992年6月26日初诊。患者右侧半身不遂9年,病初曾于北京某医院经CT检查诊断为“脑血栓”,虽多方医治罔效。现患肢屈伸不利,指趾麻木,手握力差,步履艰难,沉重如坠,面赤眩晕,两目昏花,少寐,恶心纳减,舌质红,少苔,中有裂纹,脉象沉细,尺弱。(程莘农教授医案改写)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抓主症以辨病。根据此患者右侧半身不遂9年,病初曾于北京某医院经CT检查诊断为“脑血栓”,故考虑为中风。

第二步:根据此患者右侧半身不遂9年,曾诊断为“脑血栓”,期间治疗效果欠佳。现患肢遗留屈伸不利,指趾麻木,手握力差,步履艰难,沉重如坠等症,兼见面赤眩晕,两目昏花,少寐,恶心纳减,舌质红,少苔,中有裂纹,脉象沉细尺弱。故考虑中风后遗症期,中经络,属肝肾亏虚之证。

第三步:可做哪些相关检查。根据患者的症情可做相关检查,如肌电图、CT等。

第四步:治疗。因辨为中风中经络,肝肾亏虚证,治拟滋补肝肾,疏通经络。针灸穴方如下:

主穴:百会、风池、太阳、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悬钟、太冲;

配穴:太溪、曲泉;

操作:头针以200次/min的高频率持续行针2~3min,留针期间间歇行针3~5次为佳。

电针治疗:①软瘫期:肌张力不高采用断续波或疏波,以强刺激为佳;②硬瘫期:肌张力过高肢体穴位可用密波,刺激强度不宜过强,以肌肉微颤为度。

【常用针灸处方、经验穴及操作要点】

陆瘦燕处方(《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医案选》) 取穴:阴包、曲泉、中封、行间、肾俞、关元俞、命门、关元;手法:捻转提插。

附: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

【概述】

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pseudobulbar paralysis,PBP)是以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为主的病证。可归属于中医学“舌喑”“喑痱”等范畴。

【主要病因病机】

痰浊、瘀血等阻滞脑络,导致舌咽诸窍失灵。

【辨证注意点】

1.诊断要点

(1)症状:

构音障碍表现为声音嘶哑、言语不清、同语反复和原有音色改变。吞咽障碍轻者饮水时偶尔或经常呛咳,张口困难,舌不能把食物送至咽部,仰卧位时可以缓慢吞咽;重者完全不能吞咽。

(2)体征:

咽反射存在,无肌萎缩,下颌反射亢进,掌颌反射阳性,叩唇反射阳性,腱反射亢进,常伴有锥体束阳性。

2.鉴别诊断

须与真性延髓性麻痹相鉴别。

3.辨证要点

证候分清风痰阻络、肝阳上亢、肾精亏虚、瘀血阻窍。

【辨证思路】

一、区分真性延髓性麻痹和假性延髓性麻痹

二、证候分风痰阻络、肝阳上亢、肾精亏虚、瘀血阻窍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王某,男,67岁,2008年10月17日晨起突然自感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舌根发硬,言语謇涩,饮水呛咳,流口水,饮食吞咽困难。5年前患脑梗死,经治疗后痊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查体:血压160/80mmHg,体温36.2℃,心率82次/min,律齐,神志清楚,颈有抵抗感,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舌质红、苔厚腻,口角左歪,舌尖向右偏斜,左侧肢体肌力3级,肌张力下降,洼田饮水试验3级,脉象弦滑。

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腔梗;脑白质缺血性改变。

第一步:区分真性延髓性麻痹和假性延髓性麻痹。根据此患者既往有脑梗死病史5年,晨起突然自感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舌根发硬,言语謇涩,饮水呛咳,流口水,饮食吞咽困难,故考虑为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

第二步:根据此患者表现为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舌根发硬,言语謇涩,饮水呛咳,流口水,饮食吞咽困难,查体示舌质红,苔厚腻,口角左歪,舌尖向右偏斜,脉象弦滑,属风痰阻络之证。

第三步:治疗。因辨为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风痰阻络证,治拟祛痰化浊,通关利窍。针灸穴方如下:

主穴:百会、风府、哑门、颊车、地仓、廉泉、金津、玉液、阿是穴(舌根);

配穴:丰隆;

操作:毫针刺,廉泉,施以合谷刺法,先向舌根方向刺入1.5~1.8寸,再向左右各刺入1.5~1.8寸;风府,针尖朝向喉结方向,进针1~1.2寸;哑门,针尖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诸穴以局部酸胀为宜。金津、玉液,用粗毫针或三棱针点刺少量出血,不留针,点刺后保持低头位。

【常用针灸处方、经验穴及操作要点】

醒脑开窍法 取穴:风池、翳风或完骨、三阴交、内关、水沟;针刺操作:风池、翳风或完骨,均针向结喉,震颤徐入2.5寸,小幅度、高频率捻转1min,以咽喉部麻胀感为宜。三阴交,直刺1~1.5寸,行提插补法1min。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行雀啄手法,使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内关,行提插捻转泻法1min。注意事项:此法针刺过程中要求出现较强针感,故应注意避免晕针。体质虚弱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