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4章 姜治方 —— 一位集邮大家的故事
【集邮传记文学】
中国集邮人物列传(95)
95、《姜治方——一位集邮大家的故事》
作者:顾雪林
1926年春,国民党中央党部在广州举办“政治讲习班”。
姜治方1907年出生于湖南长沙㮾梨镇一个清末秀才家庭。据他自己回忆,早在1917年,10岁的他就开始了集邮。此后60年锲而不舍,一生与集邮结下了不解之缘,终成中国的一代集邮名家。
姜治方收藏到的1878年清代发行的第一套“大龙”邮票近900枚之多,在国内和国际集邮界享有盛誉。他的中国封片、首航封和珍贵的中央苏区实寄封等三部著名邮集,深得中外集邮家的高度评价。姜治方的邮集曾三次获得国际邮展的奖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1953年秋天,在一个周日,夏衍、田汉、周鲠生、周竹安等到姜治方家赴宴。
进餐时,夏衍说:“老姜的邮集作为一个整体,非常可观。收集不易,希望这部邮集不要再分开了。”
姜治方当场表示:“我的邮集决不再分散,今后都统统捐献给国家。”
姜治方还向夏衍建议,建立中国邮政博物馆,自己捐赠的邮集可以作为建馆的基础。
1957年秋的一天,中国对外友协楚图南会长在京举办酒会,招待日本友好人士中岛健藏。姜治方和夏衍等应邀参加。席间,夏衍对姜治方说:“今天上午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预展,其中,八国联军侵略京津地区的实物不少,独缺这个时期的邮票。希望姜老拿出点来,捐献给历史博物馆,填补这个空白。”
姜治方当即答应说:“可以。”
夏衍高兴地说:“好,我明日就派人到你家去取。”
翌日,文化部文物保管处处长张珩到姜治方家,姜治方将准备好的德、英、美、日、法、俄等国在这一时期发行的邮票、明信片和邮笺等交给了张珩,托他捐赠给中国历史博物馆。这是姜治方第一次捐赠邮票。
1961年,姜治方调往长沙湖南大学任教,因南方天气潮湿,姜治方把邮集依然存放在北京家中。
在那个“特殊时期”,姜治方的长子恐其父亲毕生所集珍邮遭殃,用两个平板车,把姜治方的邮集、集邮书籍、集邮杂志等捐送给中国集邮总公司。从此,姜治方一生所存,在邮电部有关领导的关怀下,被妥善保存了下来。
1979年2月16日,邮电部在长沙湖南大学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嘉奖著名集邮家姜治方捐献全部邮票和邮政文物的爱国行为。邮政总局局长宋兴民代表邮电部向姜治方表示感谢,授予其奖状和奖品。其中,奖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全集(2册)”;奖金人民币5000元。当年,新华社及很多报刊杂志都刊发了姜治方捐献邮票的消息。
(2025年3月11日,上午,10: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