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修身三件事:品行正,心态稳,淡名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遇到什么事都要明明白白

1.脑子必须时刻保持清醒

做人办事都必须脑子清醒,要不然就会惹下糊涂事、犯下糊涂事。一个人要保持脑子清醒有很多方法,其中“诚信”最重要。为什么?因为诚信是为人之道、做事之本,需要保持,需要修炼。

(1)有了诚实,才能务实——从一个个案说起

领导学中有一条准则:“做官先要做人。”显而易见,诚实是为官的基本品德。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诚实是立身的基本要求,诚实也是最根本的官德修养。有了诚实,才能务实,才能对上对下胸怀坦荡,才能说实话、办实事、见实效,才能以人格的魅力赢得大片的人心。缺少了诚实,说话办事就有失客观性、准确性,就难以求得一是。

社会是复杂的,人们的认识也是参差不齐的。作为领导干部,就要脑子清醒,无私无畏,始终把大家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任何领导干部来说,形势好的时候,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困难较多时,要不气馁,善于沉着应对,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萎靡不振,更不能因为个人得失而放弃实事求是的原则。否则,就失去了做领导干部的资格。

领导学中有句话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清清楚楚地把这九个字牢牢地记在心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不图虚名,不求虚声,唯实是务,所务必实。

事实胜于雄辩,下面我们看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胡交锋、张春霞两位作者撰写的《“诚信是立身之本”——记全国“身边好人”称号获得者、日照市局(公司)政工科科长洪德利》,我们把主要的内容简要地概括了出来。

洪德利自1984年进入烟草系统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坚持学习,诚信待人,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逐渐成为工作中的“多面手”。他为人谦和,待人热情,很受身边人的欢迎。“做人要老实厚道。”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工作中,正是靠着诚实守信、严以律己的工作作风,走“精”“强”之路,树“诚信”品牌,洪德利引领大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①“死脑筋”

在分公司任主要负责人期间,洪德利提出了“树立个人形象、打造自身品牌”的口号。当时,分公司办公楼里有一面大大的镜子,洪德利给它起名叫“正身镜”。他说:“这面镜子不仅仅是让大家看看自己的领带戴得正不正、衣服穿得不得体,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每次走过这面镜子时都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做得到不到位、品行端不端正、待人真不真诚,通过对照自我检查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洪德利有个在保险公司工作的亲威,她曾多次找到洪德利提出想要做保险业务,请他帮个忙,接手他们单位小部分车辆和财产的投保。

“我们单位的保险业务是通过招标确定的,这个忙我帮不了你。做人干工作都要讲信誉,已经定下来的制度怎么能随便更改呢?”洪德利告诉她。

“原本想他是当领导的,家里人多少能跟着沾点光。没想到他就是个‘死脑筋’,这么点小事也不给我帮忙。”提起这事,洪德利的亲戚至今还有些想不通。

“诚信是立身之本。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如果整天戴着面具,处处设防,不说真话,不办实事,阳奉阴违,就会丧失起码的人格和尊严。这样的事情,我坚决不做!”洪德利的声音铿锵有力。

②“实在人”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洪德利深深体会到,只有靠诚信才能真正赢得市场、赢得客户。他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市场走访调研,并按照“一切从客户出发、一切为客户着想、一切为客户负责、一切让客户满意”的服务宗旨,立足于质量、市场、效益,突出诚信、文明、优质服务。

“这是我的联系电话,有事您就给我打电话。”在走访零售客户过程中,每到一处洪德利都会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并承诺有问必答。“这真是个实在人啊!”不少零售客户这样评价洪德利。

洪德利要求一线工作人员努力将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必须做到“三细一心”“三细”就是宣传准备细、检查内容细、接收处理细;“一心”就是树立一心一意为零售客户服务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坚持微笑服务,热情周到,切实保护好零售客户的合法利益,杜绝办理“人情证”“关系证”,严禁以私牟利、弄虚作假。另外,广泛征求大家对烟草部门在科学发展理念、思路、方法以及公正执法、文明服务、廉洁勤政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③“及时雨”

2007年9月,一位职工的妻子患了重病。突如其来的变故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经济上都给这位职工带来了巨大压力。细心的洪德利看到这位职工眉头紧锁、急躁焦虑的样子,便坐下来和他推心置腹地谈心、了解情况,并耐心开导他。

随后,洪德利带头发出倡议,开展了捐款献爱心活动。“一个人的努力就像一滴水,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一滴滴水汇集起来就会形成一股流不尽的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在他的号召下,大家纷纷伸出援手,多次到医院看望和安慰这位职工及其家属。在大家的共同关怀下,经过多方治疗,这位职工的妻子最终战胜了病魔,康复出院。

一直到现在,这位职工还经常说:“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们就像‘及时雨’,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不仅在经济上帮助我渡过了难关,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给了我们全家莫大的安慰。”

四川汶川大地震、“春蕾工程”关爱女童活动、青海玉树地震……不论是在灾区群众遇到困难时还是在日常的慈善活动中,洪德利都会及时伸出援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无私奉献的情怀。

④忠诚于企业

2009年10月,洪德利调到日照市局政工科后,就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干部职工思想品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上。他深知,企业文化能在深层次上影响员工的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和品行,文化素质的养成要靠不断的熏陶、影响、渗透,行为规范的形成绝非一时之功,需要常抓不懈、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

“要做一个忠诚于企业的好干部。”洪德利经常这样勉励自己。他充分发挥“周五讲堂”的作用,通过聘请专家进行时政解读、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加强廉政教育等形式,利用企业文化的力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正是通过这种坚持不懈的学习教育,日照烟草“厚德载业、创新兴企”的理念根植在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心中,展现了“争优争先、激情奉献”的企业精神。

⑤懂得感恩

洪德利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感恩父母,感恩单位,感恩帮助过自己的每一个人。

20世纪90年代初,他刚到日照工作时,邻居张大爷一家对他很关心: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会给他盛一碗;端午节包粽子,也送给他几个;遇到洪德利头疼感冒,就提醒他打针吃药;看他不开心,就开导开导他。张大爷与老伴经常帮忙照看洪德利家里的小孩子。每当提起这些事情,洪德利都充满感激之情,说在张大爷一家人的身上学到了狠多做人的道理。

洪德利的父母都是70多岁的补实农民,认不得几个字。然而,每次回老家,父母总会这样“唠叨”他:“在单位要好好干活儿,咱有的是力气要勤快,眼里要有活儿,不要耍滑偷懒;要给领导当好帮手,和同事好好交往,多为有难处的人着想;心眼儿要正,人家的东西不要眼红,不要占公家的便宜”……这些朴实的教导,如今连洪德利的儿子都能倒背如流。正因为如此,才培养了洪德利宽厚待人的优秀品格。

在洪德利的笔记本上有这样一段话:“作为个人,要讲究内心的和谐;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要讲究人际关系的和谐;作为一个企业,要讲究整个企业的和谐,这都是围绕一个‘好’字做文章。”多年如一日,洪德利并没有豪言壮语和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个“好”字,并潜移默化,影响和感动着周围的人。“只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他说。

洪德利从1984年进入烟草系统,先后在多个岗位上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洪德利始终坚持诚实守信、严以律已、乐于助人的原则,多次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2009年11月,洪德利因诚实守信荣登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好人榜”。他能入选,因为他为人谦和,忠厚老实,跟同事相处得非常融治,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他工作勤恳,尽职尽责,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他恪守“潜心做事、低调做人”的行为信条,认真实践日照烟草“读好书、干好事、做好人”的企业座右铭。组委会给“诚实守信好人”的颁奖词是:“你们用诚信的品格与精神告诉我们一个成语叫作一诺千金。它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在你们身上,集中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追求,集中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

洪德利这样评价自己——“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平凡的烟草人,做的是平凡的事。能够站在全国“身边好人”的领奖台上,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是日照这片沃土养育了我,是烟草行业这个大舞台成就了我,有许许多多的好人帮助了我。

我时常想起我小学的语文老师。他只是一位农村代课老师,白天给学生上课,业余时间种地养家糊口。40多年寒来暑往,他一直在我们村里默默地坚守着这份平凡的教学工作,只为了一个简单的心愿——让村里的孩子有书读。去年我去看望他,已经退休的他很知足地对我说:“我现在挺好的。国家政策好了,我已经转成公办教师,每月都有退休金。看到你们这么多学生有了出息,我是打心眼儿里为你们高兴啊!”从这位恬淡的老人身上,我看到了坚忍执着的力量,看到了大爱的无私,看到了好人的光芒。

说实话,我离好人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但我一直在努力。我始终坚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这“三老四严”就是我的做人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我坚持做好每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路上如果发现烟头,会发自内心地从维护环境卫生的角度把它捡起来;看到水龙头开着,便顺手把它拧上;看见别人有困难,能帮上忙的就帮一下……

我认为,做好事不应刻意而为之,而是贵在坚持。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潜心做人,时时处处向榜样看齐,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修养,讲操守,重品行,立足本职,甘于奉献,为行业发展、社会和谐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各位领导干部都要明白脑子清醒是非常重要的,认认真真做自己、认认真真做工作,不搞虚妄的事,不摆吓人的架子,才能带好队伍。一句话,只有诚信做人、踏实办事,才能赢得大家的信赖。

(2)践行“从严”“从实”“从细”“从众”之风

根据上面的讲述和分析,领导干部务必做到以下“四风”:

第一,践行“从严”之风。领导干部坚持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将从严要求落实到各个环节。要严守纪律,在是非问题上管住自己、立场坚定。要坚守工作原则,严格按制度程序办事,无怨无悔地工作,保持坦然心态,树立正气,克服私心杂念,懂得敬畏、关心大家,懂得知恩知足、知荣知耻。

第二,践行“从实”之风。领导干部安排工作的任何环节都要从实际出发,要大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发文件、做规定要实,真正做到知单位之情、做实在之事,不定不切实际的政策,不提无法落实的要求;评价工作、反映情况要实,公道正派、出于公心,一是一、二是二,不有意拔高、不刻意贬低;推进工作要实,不心浮气躁、不粗制滥造。

第三,践行“从细”之风。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单位工作无小事”的观念,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坚决克服敷衍了事、漫不经心、粗枝大叶、马虎从事等不良风气。要大力推进单位各项工作精细化管理,积极借鉴现代质量管理核心理念,建立组织工作科学化质量保证体系。

第四,践行“从众”之风。领导干部要力戒搞个人主义,要把工作做到大家中间去。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大家的有力支持。领导干部不管职务高低,必须明白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大家赋予的,要把单位、大家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必须也只能把权力用来为单位、大家服务。思想上尊重大家、感情上贴近大家、工作上依靠大家,只有领导干部的三观问题解决好了,做好单位工作才有根本的保证。

古人说:“不诚不足以立身,不信不足以成事。”人们常说一个人保持脑子清醒不容易,因为利益和诱惑能够把诚信击碎。其实作为领导干部保持脑子清醒并不难,关键是要把住自己、端正自己,要做明白人,不做糊涂人,以“诚信”两字当头,严格要求自己,坚决不在个人利益面前有打算,把好上面四点,就可以做到脑子清醒,就像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等为工作鞠躬尽瘁,像洪德利那样认认真真工作,都是把“做人办事讲诚信”这句话放在了首位,深知搞好工作就是一切为了大家,一切依靠大家,从大家中来,到大家中去,“一来一去”就架起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领导干部要做到诚信待人、诚信办事,要成为大家心目中满意的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是要在思想深处对权力、地位、利益有正确的认识,在做人修身问题上真正过得了关。领导干部身处要职,一定要防止众星捧月、恭维之话不绝于耳。如果陶醉于权力的光环之中,漠化了修身正己的意识,就会掩耳盗铃看不清真相,单位工作就会出现绊脚石。所以领导干部必须从平时做起,把“诚信”两字记得牢牢的,把它当作“总开关”“总闸门”,树立端正的人生观、工作观,确保做人不走样、工作不变调、路子不走歪,这样才能真正践行“从严”“从实”“从细”“从众”之风。

2.谨慎一些,就不会遇到麻烦

做人要明白事理,不可莽撞行事,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做人一定要谨慎一些,牢记“防患未然”之训,不要动不动就有“亡羊补牢”的习惯。在生活工作中,有些人等到出现漏洞以后,才知道自己做错了,这是非常不成熟的表现。领导干部修身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修炼自己的谨慎功夫,做任何事情都要谨慎为之,不能没有立场、没有原则、没有尺度,要紧紧把握住对的路,做对的事。

(1)不懂谨慎者走绝路

大家都熟悉“防患未然”这个词,它告诉人们做人办事谨慎,在细节、关口上才能不出问题。但是真正要把“防患未然”做到位,则需要洞察力、判断力,做不到就会走绝路。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可以这样概括:

一、东吴换将麻痹了关羽。东吴采用吕蒙之计,以无名书生陆逊为水军都督,关羽大喜,谓东吴用人不当,东吴不足为虑,撤走大部分守军以敌曹军。

二、关羽北取襄阳、樊城,水淹于禁,活捉庞德,围困樊城。

三、吕蒙奇袭荆州得手,使得报信烽火不举,关羽浑然不知,待后路完全被断时,方得突围将士报告,回救已晚,被吴、曾两军前后截杀,无奈退入麦城,廖化求救于刘备义子刘封和守将孟达时,刘封素恨关羽竟不救,最后关羽和义子关平被捉身亡。

关羽的大意来自自己的过分自信,从而导致最后的悲剧。历史上还有那么一些人,防范心理较弱,也没有防范的措施和方法,为此吃亏上当,悔之莫及。孙策就是一个例子。

孙策是东汉末年的风云人物,占有江东全部领土。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交战的时候,他与人谋划,袭击许昌。许昌是曹操的老巢,曹操部下听到这事,都很恐慌。郭嘉却说:“孙策新近吞并了江东的土地,诛杀了当地的英雄豪杰,这是他能得到部下拼死效力的结果。可是,孙策遇事轻心大意,不善防备。虽然有百万之众,和孤身一人没有什么两样,若是有一个埋伏的刺客杀出来,他就对付不了。据我看来,他必定死在刺客匹夫手里。”

孙策的谋士虞翻也因为孙策好骑马游猎,劝谏道:“您指挥零散归附的将士,就能得到他们拼死效力,这是汉高祖的雄才大略呀!但您轻易暗地里出行,将士们都很忧虑。那白龙化做大鱼在海里游玩,就会被渔夫捉住;白蛇爬出山中,被刘邦斩杀了。这都是教训,希望您能谨慎些。”孙策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然而,孙策始终改不了老毛病。等到他出兵袭击许昌时,到了长江口,还没过江,就像郭嘉预料的那样,被许贡的门客所杀。

郭嘉对孙策的弱点看得准,虞翻对孙策的劝谏有道理,这都说明孙策平时就粗心大意,做事不谨慎。孙策虽为英雄豪杰,表面上能够听取虞翻劝他谨慎的话,但实际上没有做到。他全然不把对手放在眼里,单枪匹马,独自外出,结果却在他的意料之外,印证了郭嘉的判断。

上面两个例子都证明:做人办事一旦失去谨慎,就会误了大事。作为现代领导干部,如果你带队伍做事情,动不动就贸然行事,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工作没有效率。作为企业,管理者动不动就贸然行事,就会把企业带上绝路。这些因为不谨慎而引起的草率做法都是绝对不行的。

天下最正确的为官之道,在于走正道,不要起私欲。掌权者应该这样想:当你掌握别人命运的时候,那是一种责任,如果你不知轻重地肆意挥霍,不仅会辜负别人对你的信任,更是对别人工作的不尊重。古代有本书《官道》,里面有段话的意思是:“掌权者一定要谨慎为人、认真工作,万不可只顾自己利益。不然的话,爬上去是漫漫长路,而摔下来可能只是瞬间刹那。等到风云突变的时候,一切的功过是非,自然有人去评说,那时就只剩下何必当初了。”明朝权臣严嵩就是一个最好的反面例子。

明朝嘉靖年间,大奸臣严嵩权倾朝野,独揽朝纲20年。在这20年的时间里,他祸国殃民,坏事做绝,最终只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严嵩25岁便考中进士,后来担任过编修官职。正当他雄心勃勃,渴望大展宏图的时候,一场大病使他不得不离开了十分迷恋的官场,从此告病还乡,过起了默默无闻的隐居生活。

这一隐就是10年。等到严嵩重整旗鼓,回到官场的时候,正赶上权臣刘瑾风光的时期。当时严嵩根本没有机会,只有耐着性子等待。最后,经过了一番艰苦的努力后,在严嵩65岁那年,他终于成为内阁首辅,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大权。

大权在握的他,开始疯狂地贪贿收财。只要是能收钱的机会,他一个不放过。他还让他的儿子做他的助手,代他草拟批签。

就这样,严氏父子卖官鬻爵,大肆搜刮民财,加上受贿索贿,没用多久就富甲天下了。很多正直的官员反对他们父子玩弄权术,暴敛巨财,于是上书皇帝,要求查办严嵩,但都没有成功。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严嵩父子大肆排斥异己,不断地残害忠良。

严氏父子用别人的鲜血和尸骨作为自己权力地住的基础,筑起了血的债台。由于他们长期结党专权,操纵国家大事,引起了世宗的猜忌。到了1561年的时候,严嵩已经年过80岁,不仅眼花,而且耳聋,几次不经意之间犯了禁忌,得罪了皇上,终于失宠失势。

1562年,御史邹应龙弹劾严嵩,明世宗下诏将严嵩罢职,勒令回籍休养。严嵩之子不仅被罢官,而且被斩首抄家。家破人亡的严嵩四处乞讨,终于在1567年春天,在一片唾骂声中,饿死在乞讨途中。

作为堂堂的内阁首辅,严嵩可以说是权倾朝野,高高在上。当他俯视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的时候,没有谨慎地要求自己去做对的事情,没有用平和低调的心态去待人处世,而是离自己的本分越来越远。严嵩把权力看成了私有财产,他无节制地专权敛财,在百姓中积怨很深,终于在上下一致的反对中,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古往今来,这种一心弄权往上爬,最终跌落惨重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他们在仕途上的奔波不可谓不辛苦,坐到最终的位子往往要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一旦他们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挥霍手中的权力,把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忘得一干二净。

现代领导干部同样要谨慎对待自己、对待权力、对待责任,要做对的选择,做对的事情。如果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那么错误往往就是不可避免的。在经济大潮中,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现象屡见不鲜。面对历史这面镜子,有些大权在握的人并没有引以为鉴,仍然选择了那条随意所为、随欲所为的道路。

历史事实表明:任何一名掌权者不知谨慎、不知收敛、不做对事,反而飞扬跋扈、为所欲为,最终的结局就只能是走到绝路上,后悔也无济于事。相反,真正懂得谨慎、懂得是非的掌权者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深深明白:只有修身正己,坦坦荡荡,用权限和能力去服务大众,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自己才会心安理得、踏踏实实。

(2)懂得谨慎者能成事

“谨慎”两字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是成就大事的法则。在现实的生活中,有些人喜欢炫耀才华,不懂得谨慎处世,结果招惹了一身麻烦。而那些真正身怀绝技的人都懂得谦虚谨慎,把自己的才华用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这么一位能人“一言九鼎”:

当时秦国自恃强大,四处征战。有一次,秦国大军攻打赵国,赵国因为在长平遭到惨败后兵力不足,渐渐抵挡不住了。赵孝成王要相国平原君想办法向楚国求救。平原君决心亲自去楚国谈判,争取联楚抗秦。

出发之前,平原君打算带20名文武双全的人一起去楚国。要从手下的三千门客中挑选20个人确实不容易,挑来挑去,只挑中了19个人,最后的一个人却怎么也选不出来。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坐在末位的门客站了起来,自我推荐说:“我来当这最后一个吧!”

平原君看着这张陌生的面孔,问道:“先生叫什么名字?到我门下来有多长时间了?”那个门客平静地说:“我叫毛遂,来到主人门下已三年有余。”

平原君摇了摇头说:“有才能的人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儿很快就胃出来了。可是先生来到这儿已经三年了,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您这个人。”

毛遂解释说:“您平时看不见我,那是因为我平时不爱出风头,谨慎处世,不争名夺利。”

很多人都认为毛遂在说大话。可是平原君欣赏毛遂的胆量和口才,就决定让毛遂跟他一起去楚国。

来到楚国以后,平原君跟楚王的谈判进行得很艰苦,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楚王说什么也不同意出兵抗秦。平原君的门客都在台阶下等着,看到平原君毫无进展的谈判,大家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这时毛遂高声嚷道:“合纵不合纵,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了,怎么从早晨说到现在,还没说完呢?”毛遂一边说着,一边不慌不忙拿着宝剑上了台阶。

楚王听见毛遂的话,非常不高兴:“我正跟你的主人商量国家大事,哪里轮到你来多嘴?还不赶快下去!”

这时候,毛遂已经走到离楚王很近的地方了,他按着宝剑跨前一步说:“你用不着仗势欺人,我现在可以随时取你性命!”

楚王看着毛遂手中的宝剑,听他的语气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不得不缓和了口气:“那您有什么高见,就请说吧!”

毛遂详细分析了当时各国的情况,尤其楚国当时的处境,合纵与否的优势与劣势也讲得非常明白。毛遂这一番话,一针见血,说到楚王的痛处,他不由得羞红了脸,连忙说:“您的一番话让寡人汗颜啊!”最后,楚王同意了“合纵抗泰”的事。

回到赵国后,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从此,毛遂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成就了一番事业。

古往今来,很多有成就的人往往都明白平时谨慎处世、谨慎从事,但在关键时候敢于露一手的道理,他们不会刻意地去张扬自己、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是在关键时刻才会显示自己的能力。毛遂平时不露声色,在人前总是谨小慎微、十分低调,从不表现自己的智慧,以至于主人平原君都对他毫无印象。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候,他能施展自己的才干,力挽狂澜,这就叫“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曾国藩说过:“做官为人当须谨慎,多想一想正途,方可成就大事情。”这句话的意思说白了就是一一为官者的才华在于谨慎对待周围的事情,不要一股脑儿地不分是非动起来,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才是真正的官道。

宋朝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贾黄中,他五岁起跟父亲读书,十五岁就考中了进士,当了校书郎。

贾黄中为官向来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大守时,有一年闹灾荒,百姓饿死不少。贾黄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饭,救活了几千人。他在金陵任职的时候,发现府库内藏有几十匣金银宝贝,价值连城,马上清理上报朝廷。

宋大宗十分高兴,夸奖他说:“做事恭谦,小心谨慎,不论是做君的还是做臣的都应该这样。若不是你廉洁奉公,这些前朝的宝贝一定会丢失。”此外,还特地召见了贾黄中的母亲,赞扬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亲。

贾黄中办事认真、慎重,但是遇到大事也能当机立断。后来他被派往外地任职,做了很多有利于百姓的事。贾黄中死时,家中很穷,皇帝特地赐钱三十万,又给他老母亲白银三百两,以表彰他为官廉洁无私,他母亲教子有方。

试想一下,贾黄中遇到那么多金银财宝,起了别的想法,会是怎样的结果?但是历史没有假想,贾黄中靠他一贯的谨慎、廉正的为人,做出了最对的选择。

明朝洪武年间,郭德成担任骁骑指挥,曾有一次进内宫,明太祖拿出二锭黄金放在他的袖子里,说:“只管回去,不要说出去。”郭德成恭敬地答应了。

等到走出宫门的时候,郭德成把金子装在靴筒里,装出喝醉的样子脱下靴子露出了金子。把守门的人将这事报告给太祖,太祖说:“是我赏给他的。”有人为此责备郭德成。郭德成说:“九重宫门防守得这样严密,暗藏金子一旦被发觉,岂不要说是你偷的?况且,我的妹妹在宫中侍候皇上,我进出皇宫不受阻挡,怎知道皇上不是以这个办法试探一下呢?”众人听了,都佩服郭德成的见识。

郭德成真是一个十分明白的人,他为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预先采取了防范措施,这是谨慎做对事情的一大法则。

现代领导干部做人办事,必须守住自己修身正已的底线,应该立足于事情的复杂性,对错的事情必须有防患意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这就叫防患未然,不会出麻烦;否则,再多的亡羊补牢手法,都是没有用的!

3.别让糊里糊涂毁掉明明白白

权力能让明白人明白,也能让糊涂人糊涂。领导干部最需要把“权力”两字的分量掂清楚,该做好的要坚决做好,该拒绝的立刻要拒绝,别让糊里糊涂毁掉明明白白。

(1)精明与糊涂是孪生的一对

做人之难,往往与这样两个词有关——“糊涂”与“精明”。每个人都不想成为糊涂之人而愿成为精明之人,但是人与人之间总存在相处的关系,总有是是非非存在其中。那么究竟该怎样办呢?

小事与大事相对,精明与糊涂孪生。如何对待这个问题,是一个人智慧与否的象征。郑板桥有一句名言:“难得糊涂。”其实,真精明与真糊涂只有一步之遥。现在流行一种所谓的“糊涂学”曲解了郑板桥的意思,反而注重强调:“小糊涂小精明,大糊涂大精明,不糊涂不精明。”普通人也许可以这么做,但是领导干部则需要警惕,因为领导干部手中有权,在工作中要起表率作用,做事要端端正正、明明白白,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左宗棠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他认为:“精明”与“糊涂”是一对矛盾的字眼,人们又比较倾向于“精明”一词,这当然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谁不首先考虑自己呢?但有些时候,如果你把糊涂融入自己的做人之道中,或许就会游刃有余,但是有时候是绝对不能这样做的。所以他总结出一条道理:“凡小事精明,必误大事。”那么什么是“小事”呢?这里的“小事”不是指无关痛痒的事,而是指为了一已之私想办的事。也就是说,只顾自己利益,想弄出精明来的人,必定耽误大事,成就不了大事。

杨昌浚与左宗棠“同乡布衣之交,共事日久,相知最真”,他对左宗棠的一生曾做过这样的评价:“凡有利于国家之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见无不为,为无不力。”也就是说,在国家大事上,左宗棠特别认真,从未糊涂过。另外,在教育子女这样事关耕读家风能否传扬,左家门风能否光大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也从未糊涂过。

有人可能这样认为:在一些“小事”上,左宗棠很少去计较。比如,在他的一生交往中,胡雪岩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如果真要是不分大事小事一概计较的话,胡雪岩的许多行为都是左宗棠所不能容的。但是,左宗棠从未去计较这些,而是只关注粮饷的筹集,别的一概不过问,从而既维持了自己与胡雪岩的朋友关系,又保证了军粮的供给。其实,左宗棠与胡雪岩往来是公事公办,不打折扣,不是为了一己之私。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左宗棠处理事情的手法,要注意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情况。评价一件事情,如果脱离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情况,就很容易产生误读,尤其今天领导干部必须杜绝与商人不明不白的关系,不能打着各种旗号而实则为了一己之私去结交,否则,就是糊涂人干糊涂事!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人,表面看似糊里糊涂,可是心里透亮,一切看得清清楚楚,遇到大事则一点也不含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在精明与糊涂上有两种人是最可怕的,一种是大智若愚者,一种是大愚若智者。而小事不计较不在乎,非但不计较,反而表面稀里糊涂,大事不含糊的人则属于大智若愚者;而总在小事上精明,或者自以为精明而别人都是傻子者,则属于大愚若智者。前者是一种深刻的大智慧,而后者则是一种完全的弱智。

小事精明必误大事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只关注局部,忽视整体和全局,甚至不能从全局的高度和角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也许尚无大的过失,但对一个领导来说,必然贻害无穷,给事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人,好像天底下只有他最精明,而别人都糊涂,为了一己之私而事事计较,处处谋算,玩弄心术,结果,到头来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其结果正如左宗棠所说,“凡小事精明,必误大事”。

前些年,《检察日报》上有这样一篇报道:57岁的徐某某是一位颇受领导赏识的经济学专家,他在担任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兼高新建设公司总经理期间,因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131万元,挪用公款1000万元,于2003年11月26日被审判。这篇报道耐人深思,作者是这样写的:

第一,“我收钱是私人感情间的事”:新疆某股份公司经营的主业是榆油管道,不能确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的政策扶持该公司,徐某某与公司领导多次商谈,决定采取嫁接手段与香港一家企业合资。经徐某某跑前跑后多方努力,这家股份公司终被评审为高新技术企业。这样,该公司顺理成章地可以享受高新区企业所得税三年免收三年后减半、营业税前三年返还50%、缓交土地出让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徐某某也因此拿到了30万元的好处费。

新疆某集团公司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数码港大厦、物流中心和LNG(液化天然气)项目的过程中,得到了徐某某的大力帮助。为了表达感激之情,集团公司老总两次给了徐某某45万元。对此,徐某某向办案人员解释说:“我是收了新疆某集团公司老总的钱,可这是我们私人感情间的事,并不是利用管委会主任的职权受贿。”

第二,挪用千万元只为还一人情:2000年3月,高新建设总公司要进行卫星广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乌鲁木齐某银行向高新建设总公司发放期限为一年的2000万元抵押贷款。

高新区新拓公司董事长薛某某听说高新建设总公司的2000万元贷款即将到位,就找到徐某某商量借用1000万元。徐某某即安排财务处长肖某某具体操办。

2001年3月21日,高新建设总公司的贷款到期,薛某某并没有按其承诺归还1000万元。为了遮掩挪用1000万元公款的事实,徐某某找到银行负责人,与其签订了一份借款延期协议,将高新建设总公司2000万元贷款期限延展一年。

此后,徐某某曾多次向薛某某催要这笔巨额贷款,薛某某只将300万元打入高新建设总公司的临时账户上。徐某某见还款无望,决定动用高新建设总公司财务账上的700万元填补这个窟窿。为了能从财务账上公开提出700万元,徐某某指使薛某某打了一份申请报告,谎称新拓公司偿还银行贷款出现困难,特向高新建设总公司借款700万元。徐某某让肖某某将700万元从总公司财务账上转到那个临时账户。

徐某某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挪用1000万元公款为薛某某使用?薛某某曾利用自己的关系将徐某某的一个朋友(系服刑人员),从南疆监狱调到昌吉监狱服刑,并支付了办事所需的全部费用。薛某某还曾送徐某某一个纯金属相工艺品和一块浪琴手表,价值8900元。薛某某还许诺将来自己公司效益好了给徐某某一定的股份。

第三,监督机制的缺失,让他独断专行:徐某某有一个观点:“我帮企业办事能让他们得到更大的实惠,自己拿点好处费是一种感情回报,不能说是以权谋私受贿犯罪。”

徐某某在开发区是“一把手”,他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权力运行就自然失去了有效的监督制约。徐某某把开发区用于搞项目的贷款,擅自挪用给有恩于自己的个体老板使用。1000万元,如此巨额公款从开发区的账上倒出去,他没有和其他任何领导商量沟通。令人费解的是,当初中请向银行贷款上项目是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的,银行贷款到位了没有,资金用到了什么地方,从此没人管无人问。掷用出去的巨款追不回来,到期的贷款归还不上,徐某某调用开发区的资金填补,管委会的领导仍然无人知道。徐某某一案的确给人们留下许多思考和警醒。

徐某某认为“拿点好处费是一种感情回报,不能说是以权谋私受贿犯罪”,这种糊涂、错位的观念让他越陷越深,最后使他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现代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徐某某为警示,加强修身正己,做明白人,不做糊涂人。

(2)怎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明白的人

现在上上下下都大力提倡领导干部“一定要做明白人,不要做糊涂人”,短短十三个字平实浅显,却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看似简单的道理,但做起来并不简单。

“一定要做明白人,不要做糊涂人”要求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始终把修身正己作为自己的立足点,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为单位或企业办实事、办好事。

“一定要做明白人,不要做糊涂人”要求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自律意识,始终把廉洁奉公作为从政的底线。当今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各种诱惑无孔不入。有些领导干部就是因为被花花世界迷惑了心灵,放任贪欲而不能自已,铤而走险牟取不义之财,走上犯罪道路。作为一名想有作为的领导干部,就意味着自己担负的责任更大,如果不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就难以抵御权力的诱惑,使自己走向糊涂的一面。

领导干部“一定要做明白人,不要做糊涂人”,要常思贪欲之害。人的欲望好比是火焰,如果燃烧在发动机的汽缸里,将是催人奋进的动力,如果不加限制任其蔓延,就有毁灭一切的力量。因此,领导干部要时刻对自己人性的弱点抱有警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修养,淡泊名利,提升境界。

领导干部“一定要做明白人,不要做糊涂人”,要常怀律己之心。人作为万物之灵的优点在于有自知之明、律己之心,古人提倡要“日三省乎已”,就是要经常性地审视、约束自己的言行,通过强化自律获得内心的自由,获得自我完善。任何制度只有内化为个人自觉的行为规范时才有意义。领导干部要自觉将自己置于制度的制约之下,主动接受组织、社会对人的监督,使自己掌权、用权始终保持在正道上。

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叫《勿让以权谋私披上“破格”提拔的“外衣”》:选人用人要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纪律,按原则办事、按规矩办事,不能有例外、不能搞变通,更不能借“破格”之名、行谋私之实。

何为“破格”?意指打破约束,不遵常规。就用人之道来说,“破格”提拔与“常格”提拔,构成了国家用人设计的一个硬币的两面。明人史可法针对人才的任用问题,在《论人才疏》中做了较为详尽的阐释;“但论人不论官,宫大者亦可小就,而后悬破格之迁;官小者亦可大用,而后课非常之效。”大官可以小就、小官亦能大用是其核心思想。

可是时至今日,小官大用,享受“火箭”提拔者多如过江之鲫,而大官小就者却无实例可陈,让“破格”二字颇为尴尬。原因何在?在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当权者,为了长期维持家庭的特权和群体的非法利益,进行权力“近亲”繁殖导致。细数近来“火箭”升迁的官员,诸如广东揭东县副县长江某某、衡阳耒阳市副市长王某、湖南湘潭副县长徐某、望江县委副书记常某某等,其简历上政绩均乏善可陈,却屡现“破格”提拔之痕。何以如此?因他们都有一位“官爹”在幕后“运筹帷幄”,很是巧妙地为以权谋私披上了“破格”提拔的合法“外衣”,并将“破格”提拔异化为“举亲为贤”的工具。然而,这层“外衣”真能遮掩任人唯亲、权力自肥的真实面目吗?在民众权利意识逐步回归,社会参与热情空前高涨的当今社会,这无疑是痴心妄想。因此,借“破格”之名,行“官二代”“火箭”升迁之实的乱象必须重拳整治。

虽然“破格”和“常格”一奇一正,构成了干部科学任用的完整体系,但是“常格”还需常用,畸形“破格”还是勿用为佳。一些地方干部选拔将“破格”替代“常格”,以奇压正,必然失之于正!

事实上,在那些官二代的“破格”提拔案例中,又有多少是报经同意的“默许”之举,个中原因值得深究。重构政府公信力,苍蝇老虎一起打是必要举措,同时敢于扒掉那些权力自肥行为的伪装同样重要。

这篇文章针对有些看似聪明实际糊涂的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提拔”自己亲属的社会现象,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这些领导干部就是糊涂人办糊涂事,把权力当作了谋私的工具,与大力提倡“一定要做明白人,不要做糊涂人”的要求相距甚远。

总之,当“明白人”的前提是要“学明白”“想明白”“做明白”,也就是多学习、勤思考、做正确。有些领导干部为何“糊涂”,就是因为没有“学明白”“想明白”“做明白”,所以才成了糊涂人。具体到工作中,有下面两点要注意。

第一,做明白人,必须学会全方位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两个方面:好与坏、长与短、高与低、大与小、上与下、远与近、利与弊、得与失等。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事物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一种性质、同一个特点,从这个角度、在这个条件下是优点,换一个角度和环境就可能是缺点。勇敢在某些时候表现为蛮干,宽容有时与软弱无异。另一方面,事物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老子的“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反者道之动”,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第二,做明白人,必须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从事的工作和事业也是这样,都有过去、现在和未来。领导干部搞清楚了所做工作的进程和方位,知道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是非分明,当断则断;就能时时领先一步,抢占制高点,把握正确的航向;就能在关键时刻抓住机遇,掌握主动权,跃上新的发展平台;就能志存高远,抵御各种诱惑,保持修身正己的本色。做一个明白人,不是学会耍小聪明,不是学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投机取巧,而是要做一个老实人,一个实事求是的人。说到底,就是做一个真正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把单位或企业的工作做到位,为大家谋福利,千万别拿那些带有“潜规则”的“聪明学”“糊涂学”来作为自己言行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