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东夷人方
上巳节的狂欢之后,随着时光流逝,殷商王国的气氛愈加凝重。东夷的威胁愈发严峻,帝辛和众大臣的决策愈发果断,征战的号角已然吹响,殷商的精锐之师准备在即,出征东夷,开拓疆土。
子诚站在府邸的庭院中,眺望着远方隐约可见的战鼓声,内心却充满了无尽的无力感。虽然作为贵族子弟,他的身份决定了他没有参与出征的义务,但他内心始终未能摆脱那种渴望与焦虑。每当看到那些英俊的青年战士们整装待发,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羞愧与失落。
“你不用担心。”子虚站在他身旁,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尽管声音微弱,但仍带着一丝安慰,“你的命运,不仅仅是战场上生死与共的争斗,也在其他地方。”
子诚看着身旁的子虚,内心依旧无法平静。他知道,自己没有像子禄那样的武力,也无法像那些将军们一样驰骋沙场,只能静静地站在一旁。而子虚,虽因重伤未能出征,却依然保持着一份淡然和从容,仿佛早已看透了这场争斗的本质。
然而,尽管如此,子诚依然忍不住感到一阵空虚与迷茫。他明白,自己能为殷商做的,或许仅仅是那份暗藏心底的忠诚和责任,但如何将这些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实际行动,他却始终找不到出口。
在这时,突然有一位使者匆匆前来,手中捧着一份由帝辛亲自签发的命令。子诚接过命令,仔细翻阅后,发现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子禄被任命为殷商先锋,统领殷商精锐队伍,出征东夷,打响这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战斗。
子诚心中猛然一震,抬头看向远方,仿佛能在那片无边的天空中看到子禄英武的身影。他知道,这不仅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责任与重担的开始。
“看来,子禄已经承担起了他应得的使命。”子虚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
子诚不由得紧握着拳头,沉默了片刻。“他…值得这个位置。”他声音低沉,带着一种难言的情感。
在这片时刻,子诚的内心掀起了波澜。媿好的身影再次浮现于脑海,她依偎在子禄怀中的那一刻,仿佛再次触动了他心底深处的痛楚。他知道,自己与子禄之间的差距,远不仅仅是武力和荣誉上的差距。
随着时间的推移,殷商的出征队伍逐渐成形,许多贵族子弟纷纷披上战甲,准备随队出征。而子诚和子虚,则依旧站在一旁,无法与他们并肩作战。子禄在训练时的英姿,已经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未来的殷商之星,他的指挥才能与领导气魄得到了广泛认可。而子诚,尽管心中有着一股澎湃的热血,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地注视这一切。
“诚,你并不比他们差。”子虚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每个人的路不同,终有一日,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子诚听到这话,忍不住笑了笑:“我能做的,或许只是站在这里,做些自己的事。”
“那你就做吧。”子虚微微一笑,“有时候,世界不止是战场,更多的是心中的那片天地。”
子诚静默片刻,终于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不能仅仅停留在痛苦与失落中,殷商的未来依旧需要自己去为之奋斗,尽管那份奋斗或许与战场无关。
就在这时,另一位使者赶到,带来了新的消息,帝辛决定派遣更多的精锐之士,子禄不仅要带领殷商精锐队伍出征东夷,还将负责前线的指挥和布局,成为此次战争的中坚力量。消息传来,子禄的威望愈加高涨,所有人都已开始准备,期待着他带领殷商大军凯旋。而子诚,依旧站在自己的一隅,注视着这一切的发生。“终有一天,我会找到属于我的位置。”子诚心中暗自发誓,无论那是何种形式,他都不会再停下自己的脚步。
东夷人方,位于殷商王国的东方海滨,相传为蚩尤和夸父的后裔,地势平坦,河流纵横。那里的人们生活粗犷,风俗古老而原始,素以勇猛、善战著称。东夷部落有着多个氏族,以血缘和部落间的盟约维系团结,力量强大,不容小觑。
这些东夷部落虽然原本与殷商维持了一定的贸易和外交关系,但近年来随着殷商国力日益强盛,东夷部落的逐步扩张与日益增加的边境摩擦让两者之间的关系日渐紧张。尤其是在帝辛开始加强王国中央集权后,东夷部落的不满情绪逐渐加剧,不仅不满殷商的侵略性扩张,还因殷商在沿海建立的防线压迫到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此次东夷部落的行动,原本只是一些小规模的突袭与骚扰,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愈加凶猛。在东夷部落中,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传说:若能打破殷商的防线,东夷就能一举推翻这座强大王国,重现蚩尤的荣光,恢复他们失去的荣耀。而帝辛早就觊觎东夷肥沃的平原和沿海的盐场、渔场。殷商与东夷的矛盾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出征的消息传来时,殷商的军队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备战。帝辛深知,此次出征不仅仅关乎疆域的安全,更关乎王朝的声威。如果殷商大军未能击退东夷,恐怕整个东南地区都将陷入东夷的掌控,而这对殷商来说,将是一个无法承受的打击。这场战争,既是对殷商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整个国家未来的一次重大决策。东夷兵力虽然不如殷商强大,但东夷部落骁勇善战,他们的勇猛可比任何一支精锐的战队。东夷部落的领土广阔,森林茂密,山谷众多,战斗一旦进入这些复杂的地形,殷商军队的优势便难以体现。
子禄被任命为先锋,带领大军冲锋在前,正是帝辛对他的无比信任。此次出征,除了常规的军队调配外,还决定派遣殷商精锐的甲士、弓手和战车。甲士擅长快速机动,能够迅速穿越东夷的森林,进行游击战,弓手则负责远距离打击,而战车则负责正面突破,为大军开路。
然而,最为凶险的,莫过于东夷部落的独特战术。这是一种利用地形的游击战术,东夷人善于隐匿,利用山谷和树林设下伏击,甚至能在大军进入某些特定的地带时发动致命的突袭。殷商大军即使进得了东夷的腹地,但一旦陷入这些陷阱之中,战局就很可能会急转直下。
“这将是一场硬仗。”子禄在出征前的祭祀上,目光坚定地看向他的队伍。他的声音如同战鼓般响亮,“我们不仅仅是在为殷商而战,更是在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荣耀!东夷的武士有着强大的力量,但我们有团结、有信念!这场战争,必须胜利!”
子禄的话语激励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尽管有着无法忽视的危险和挑战,殷商精锐们的士气却高涨得如火如荼。出征的前夜,几乎所有的战士都已整装待发,酒宴间,年轻的贵族们相互鼓励,言谈间满是激昂和决心。
子诚虽然没有被派往战场,但他心中依旧为子禄祈祷。他知道,子禄作为先锋,必将面对最严峻的挑战,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就是战斗的最前线。每一次出征,都有可能是生死一线。
“你没有武力,但你依然为殷商做着你的事。”子虚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子诚的沉思,“你将来的路,会有你自己的战斗。”
子诚静静地望着远方的星空,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深知,这场战争,或许并非仅仅是刀枪之间的较量,也许对于他来说,这将是一场心灵的试炼。
西伯昌与微子再次会面,地点依旧是在微子的府邸,一间布置简朴却气氛凝重的书房内。窗外夜色渐深,映照着室内温暖的烛光,微弱的火焰跳动着,仿佛象征着两位老者心中的忧虑与不安。
子诚随着父亲微子一同进了书房,静默地站在一旁。微子和西伯昌互相问候后,随即展开了话题。西伯昌并不像往常那样言辞温和,此时,他的面容更加凝重,话语间流露出一种久违的决然。
“微子大人,东夷的局势愈加严峻。”西伯昌首先打破沉默,“我听说,东夷联合了周边的各个部落,兵力已经足以和殷商正面抗衡。如果我们不加快出征的步伐,恐怕迟早会被压垮。”
微子微微颔首,眼神却有些游离。他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我们知道东夷凶猛,但你也清楚,殷商的内部问题多如牛毛。若是贸然出征,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内乱。国中有多少势力不满,想必你也察觉到了。”
西伯昌的眉头一皱,声音低沉:“这些内忧外患难以调和,但殷商的威胁不可小觑。倘若东夷能突破防线,后果不堪设想。若真是那样,王朝恐怕要面临分崩离析。”
微子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深邃,“可殷商若继续扩张,必然会激怒更多部族。你以为他们只是在与东夷交锋吗?事实上,朝中诸多贵族心中早有不满。你也在王朝中见得多了,朝堂上的风云变幻,哪一场不是尔虞我诈?”
子诚听着两位长者的对话,心情复杂。他低垂着头,思绪万千。父亲微子的言辞总是温和却极具深意,而西伯昌则更多从王朝的宏观层面考虑问题。他自己也清楚,东夷之乱并非单纯的边疆问题,而是殷商王朝的动荡和矛盾的集中体现。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血与火的较量。”微子缓缓说道,“更是王朝命运的决战。你心里明白,诚。”他停顿了一下,看向站在一旁的儿子,眼中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期许,“无论如何,我们都得为未来考虑,不能让无谓的内乱和动荡消耗掉一切。”
子诚默然不语,心中却充满了困惑和痛苦。他深知,作为殷商王朝的年轻一代,他和父亲微子肩负着无可回避的责任,但他对眼前的局势却感到无力。尤其是看到父亲和西伯昌之间微妙的矛盾,他心中更是难以平衡。
西伯昌的眼神突然变得锐利,他凝视着微子,语气渐渐加重:“微子大人,难道你不认为现在是变革的时机吗?殷商内部的问题早已埋下祸根,继续压抑下去,迟早会爆发出更严重的后果。你我都知道,子禄如今已是先锋,东夷之乱若不压下,殷商的力量恐怕会大打折扣,甚至连百姓也会动摇。”
微子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抿了抿唇,却没有立刻回应。西伯昌见状,似乎有些急切,“你难道不相信殷商的王朝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吗?必须采取果敢的行动!”
子诚终于忍不住开口了,打破了两位长者间日益紧张的气氛:“父亲、西伯大人,你们讨论的都是大局,但我们身边的人怎么办?我看到子禄,看到那种眼中燃烧的火焰,他似乎早已准备好与东夷生死搏斗。可是我们呢?我从未见过如此纷乱的局面,难道这些血腥的战争真的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吗?”
微子轻轻叹息,眼中满是复杂的情感,“诚,这些问题你还太年轻,不明白。你所说的和平,或许是理想,但在这个充满争斗的世界里,往往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战争,并非我们选择的道路,而是逼迫我们必须走的路。”
西伯昌也沉声接道:“诚,东夷不容小觑,事关国家存亡,哪里还有选择的余地?你若真有能力,也应当明白,一场战斗或许能换来更长远的和平。你需要做的,是为王朝的胜利做好准备,而非停留在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
子诚的内心愈加沉重,心中那些未曾言表的情感,如同暗潮汹涌。在这场似乎不可避免的战争中,他感到自己已经被抛到了一个极为孤独的位置上,父亲和西伯昌代表着王朝的未来,而自己不过是这历史洪流中的一粒微尘。
他深吸了一口气,低下头,再次沉默了。
夜色更深,书房里充斥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氛围。三人之间的对话像是穿越了时间的迷雾,遗留在彼此心中,久久未曾散去。
大军出征的日子终于来临,殷商的号角在晨曦中响彻云霄,震动了整个都城。子禄被任命为先锋,他的名字如雷贯耳,早已成为年轻一代中的英雄象征。朝堂上的诸多贵族,纷纷送上祝福与期待,而子诚则带着复杂的心情,随父亲微子一起前往城外的征途起点,准备送别即将出征的子禄。
子虚伤势虽未全愈,但在伯邑考的帮助下,他已经能够勉强走动。尽管他已经决定不再参与出征,但他依旧决定随同子诚一同前往送别,给子禄最后的祝福。两人并肩走在通往营地的小路上,身边的空气充满着紧张与肃穆,仿佛预示着这场征途注定不同寻常。
然而,当他们走到大军集结地附近时,子诚的步伐突然停滞了。眼前的场景让他内心的波澜翻涌——媿好正与一队贵族少女站在大军队伍的前方,站得极为显眼。她穿着一袭华丽的绛紫色裙袍,姿态优雅,目光中满是温柔与深情,而她的眼中唯一的焦点,正是子禄。
子诚顿时心如刀绞,喉咙间有些发紧,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媿好与子禄站在一起,二人言笑晏晏,似乎已经忘却了四周的一切。媿好轻声笑着,低头看向子禄,而子禄也低下头,露出了温暖的笑容,似乎从未有过任何的疑虑和犹豫。他们的关系,子诚已不再陌生。媿好的心意,早在上巳的祓禊之日便已表露无遗,而那时他却毫无察觉,甚至怀抱着一丝无谓的幻想。
“子诚,我们快去吧。”子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断了子诚的思绪。
子诚猛然回过神,看着依然和媿好亲密交谈的子禄,心中一阵剧痛。他深吸了一口气,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转身向子虚点了点头。
“走吧。”他声音有些沉重。
两人走近大军,子禄见到子诚与子虚的身影,顿时露出了笑容,迈步走了过来。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些熟悉的面孔,他们都是此次出征的将领与贵族子弟。子禄的气场和气度似乎与他从前有所不同,他身上仿佛笼罩着一层威武的光环,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诚,虚,你们来了。”子禄的声音依旧如往常般和煦,只是其中多了一丝庄重与坚毅,“这一路上有你们的祝福,我心安。”
子诚强挤出一丝微笑,心中却如有千万只蚂蚁在啃噬。他看了看媿好,她仍站在不远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子禄。子诚忍不住低下头,手中的剑柄微微发凉。他知道,自己注定无法与子禄同享这份荣耀。
“愿你们凯旋。”子虚的声音平静而含蓄,目送着自己的朋友,心中也有说不尽的复杂。
这时,媿好终于轻移步伐走了过来,她站在子禄身旁,眼神中充满柔情。“禄,出征一别,不知何时能再见,愿你一路顺风,早日凯旋。”
子禄点了点头,目光温柔地注视着媿好,“媿好,你放心,我一定会带着胜利归来。”
子诚站在一旁,感觉自己仿佛是一个局外人,心中一阵苦涩。看着媿好与子禄亲密的样子,自己的心几乎要碎裂。那个曾经并肩战斗的朋友,如今却与他渐行渐远。甚至,在媿好的目光中,他始终看不见任何属于自己的光芒。
“子诚,别伤心。”子虚悄声说道,似乎能感受到他的情绪,“你会找到自己的道路的,记住,子禄的选择未必代表着你的命运。”
子诚抬起头,望着大军即将出征的队伍,心中复杂万分。他深知,自己的路与子禄的路已不再相同。每一个选择背后,承载的都是无数的牺牲与责任。而他,或许永远无法站在那些英雄的光环之下。
随着大军的出征号角再次响起,子禄与众将领骑上马,渐渐消失在远方的视野中。子诚站在那里,目送着他们的背影,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悲伤和失落。
战争已不可避免,而这条路,也终将是属于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