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曲序跋纂笺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南西廂記(李日華)

李日華,字實甫,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撰傳奇《南西廂記》、《四景記》二種。

《南西廂記》,呂天成《曲品》著錄,現存明刻本(題《仇池洞天李西廂記藏本》)、萬曆間金陵富春堂刻本(《古本戲曲叢刊初集》據以影印)、明刻本、萬曆二十八年(一六〇〇)序周居易校刻本《合併西廂》本、明末閔遇五校刻《會眞六幻》本、明末汲古閣原刻初印本、汲古閣刻《六十種曲》本、民國初年貴池劉氏重編《暖紅室彙刻傳劇》“西廂附錄十三種”之十二(據《會眞六幻》本重刻)。

李日華西廂序[1]

梁辰魚[2]

樂府變而爲詞,詞變而爲曲,故曲莫盛於元,而猶以《西廂》壓卷。實甫而下,作者繽紛,其餘不足觀也已。姑蘇李日華氏翻爲南曲,蹈襲句字,割裂詞理,曾不堪與天池作敵,而用列諸眾之末者,豈成其賤工之誚耶?凡曲,北字多而調促,促則辭情多而聲情少;南字多而調緩,緩則辭情少而聲情多。李氏無乃欲便優人之謳,而快里耳之聽也?議者又何足深讓乎?特采存之,彙成四帙。若曰毀西子之粧,合習倚門,碎荊山之玉,飾成花勝,繩以攛易,則予誠不得爲之解矣。

仇池外史梁辰魚伯龍序。

(明刻本《仇池洞天李西廂記藏本》卷首[10]

南西廂記識語[11]

閔齊伋

梁伯龍謂[12]:此崔時佩筆,日華特較增耳。間有換韻幾調,疑李增也。崔割王腴,李攘崔有,俱堪冷齒[13]

閔遇五識。

(明末閔遇五校刻《會眞六幻》所收“更幻”《李日華西廂記》卷末)

附 南西廂記跋[14]

劉世珩

焦理堂《劇說》謂:“李日華改實甫北曲爲南曲,所爲《南西廂》,今梨園演唱者是也。”閔遇五據梁伯龍說,以爲本崔時佩筆,“李攘崔有,崔割王腴,俱堪齒冷”云云。今讀其曲詞,一沿王、關之舊,甚至直鈔不改一字,無怪當時有“齒冷”之譏。

日華,字實甫,蘇之長洲人,非字君實,嘉興人,著《恬致堂集》、《六硯齋筆記》之李日華也。王靜庵《曲錄》亦誤從之。此本汲古閣曾刻入《六十種曲》,今依閔遇五《會眞六幻》本付刻。然兩本曲牌,皆多訛誤,又有脫字,不合律調處,並爲一一正訂,直可駕毛、閔兩刻而上矣。

夢鳳識。

(民國間貴池劉氏暖紅室重編《暖紅室彙刻傳劇》“西廂附錄十三種”之十二《南西廂記》卷末)


[1] 中國藝術硏究院圖書館藏萬曆二十八年(一六〇〇)序周居易校刻本《合併西廂》所收《新刊合併陸天池西廂記》卷首,有梁辰魚撰《南西廂記序》,與此序文字略同。

[2] 梁辰魚(一五一九—一五九一):生平詳見本卷“浣紗記”條解題。

曲,底本闕,據萬曆間周居易校刻本《新刊合併陸天池西廂記》卷首《南西廂記序》補。

堪與,底本闕,據《南西廂記序》補。

用,《南西廂記序》無。

眾,《南西廂記序》作“家”。

豈,底本闕,據《南西廂記序》補。

彙,《南西廂記序》作“以”。

四帙,《南西廂記序》作“全劇”。

[10] 此本藏南京圖書館,參見孫書磊《梁辰魚批訂〈仇池洞天李西廂記藏本〉考論》(《南京圖書館藏孤本戲曲叢考》)。

[11] 底本無題名。

[12] 梁伯龍:卽梁辰魚(一五一九—一五九一),生平詳見本卷《浣紗記》條解題。

[13] 梁辰魚此評見南京圖書館藏明刻本《仇池洞天李西廂藏本》第一折睂批。民國間貴池劉氏暖紅室重編《暖紅室彙刻傳劇》“西廂附錄十三種”之十二《南西廂記》卷末亦有此文。

[14] 底本無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