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原则是指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准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第一,实事求是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首先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必须要真实、准确、客观、公正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果的主要依据和评判标准,起着一定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因此,评价体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学生为本,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精神,构建科学性、权威性、全方位、全要素的评价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人的思想和行为比较复杂,加之学生的思想还不完全成型,处于易变的阶段,甚至会出现一些偏差,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复杂性。评价的对象、主要指标的设计和具体实施,一定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伦理精神,对各个要素进行伦理维度的评估和审视,评估和审视通过后方可开展评价工作。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定要按照客观的标准,选择比较科学的评价方法,通过比较、鉴别等形式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科学、全面、有效地评价其发展质量。同时,评价时还需考虑评价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比如经济条件因素、文化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管理服务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以及教师队伍的现状等。

第二,系统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不同部门、多个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工作。因此,在质量评价的过程中要体现评价的系统性、全面性、整体性、层次性,需要多项工作、多个环节的有序协调、统筹兼顾、系统落实。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系统性,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每一个专项工作的质量评价是一个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要服从整个大系统,以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系统性特征。另外,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系统性是指既要坚持不同类型子系统工作质量评价的连续性,又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大系统评价阶段的连续性,一次评价不代表评价的结束,而是为下一次评价工作做好准备和铺垫,只有在持续性的评价中才能逐步完善和发展质量评价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重视定量评价,而且还需从整体上予以定性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相连,理应形成合力,但在实践中与新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其功能与作用的发挥受各种条件、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水平呈现出多样化、动态性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设计、分析、考量,指标体系设计要科学、合理;资料收集要全面、准确;分析判断要客观、公正;效果反馈要及时、中肯,尽量多提建设性意见、建议和今后努力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专业性比较强,有规范的工作流程和严格的工作要求,教师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熟悉,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业务能力精湛,教学科研水平高,办事公道正派。在质量评价的过程中,设计指标体系是基础性工作,也是关键性工作;是开展质量评价的前提,需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设计系统的、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动态的、长效的指标体系,不仅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各个要素,还要体现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相互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按照要素的主次关系权重赋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涉及多种评价指标体系和不同的评价要求,比如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方面的评价、课程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等。为此,应该从整个系统把握这些质量评价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关系,各个指标体系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协同,系统构建,既要体现系统的一致性,又要突显各个质量评价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收集质量评价的各种资料,一定要全面、完整、准确,才能确保质量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通过比较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深刻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效果反馈是质量评价成效的实现,根据质量评价结果对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选择、收集资料的过程、分析判断正确与否等做出反馈和有效地调整,是为了有利于质量评价的长效性和科学性的发挥。

第三,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对于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是新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责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是反馈和提高质量的主要途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改革,不断增强其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有效性。质量评价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7]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目的和评价的手段都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完善学生、发展学生、提升人性,实现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主要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三个层面开展评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要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为谁培养人”层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人才的培养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要从教育对象的成长发展需求出发,关注对象的全面、可持续、协调的发展,从中寻求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着力点和生长点。”[8]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体需求出发,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的核心素养,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9]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培育文化素养,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解答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冲突与思想困惑,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难点、痛点问题,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矛盾,不断完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如何培养人”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要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即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管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服务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发挥教书育人功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主动与学生积极沟通、平等交流对话,加强人文关怀,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发挥文化载体的感染、熏陶、“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