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化软实力的白热化竞争
“软实力”这个重要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1990年在他发表的《软实力》一文中被首次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以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为代表的“硬实力”,还应该包括文化、意识形态、民族精神等状态呈现出来的“软实力”。之后他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论述,认为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相比硬实力,软实力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它呈现出来的吸引力和重要性已经超越了硬实力。随着世界历史的不断向前推进,这一论断也在实践中不断被证实,这样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各国对软实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的极大关注与重视,对它的竞争已经愈演愈烈,甚至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和军事这些“硬实力”而言的软实力。它是由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习惯传统、思想方式、精神追求等构成的,是依托于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基础而形成的文化知识体系、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等。软实力以文化特有的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等形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凝聚着社会的意识,体现和表达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此来增强国家的综合力量。由此可见,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内”和“对外”的双重领域。“对内”而言,一个民族和国家内在素质的整体提升、民族凝聚力与感召力的极大提高以及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巩固树立都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内在保证;“对外”而言,在世界范围内民族形象的树立、价值观念的认可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更需要文化软实力的外在保障。从这一角度来讲,“对内”更多地体现着文化软实力的要素性,“对外”则更多地体现着它的工具性。在这二重性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中,文化软实力将它的重要性和吸引力体现得淋漓尽致,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狂热追求。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不但能从事劳动生产,还能使劳动成果在进一步的劳动中实现被运用、享受和发展。所以,一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体现着这个民族和国家对生存需要的超越,体现着他们强大的智力与能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时刻表明和印证着,文化软实力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交相辉映,为硬实力的发展壮大提供着强大的发展动力与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创造力的最大凝聚,没有文化成果的极大积累,没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指引和力量保证,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富起来,更不可能强起来。因而,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占有的力量比例也在不断提升,促使国际间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呈现着白热化的状态。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重要力量来源,不但是国家硬实力发展的重要支撑,重要的是文化在某些方面尤其是突出方面,构成了同样体现“软实力”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观念的核心内容,影响着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频繁与密切,国际地位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硬实力标准,而是依靠良好有效的政治机制、政治价值观念、外交政策和外交手段等软实力,将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军事硬实力良好地结合起来是国家实现自己战略目标和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文化作为民族与国家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已经成为各国竞相壮大的领域,它们都深切地认识到经济和军事硬实力关乎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与否,文化软实力同样如此。尤其是在信息化和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强大的科技力量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作为文化软实力重要部分的巨大作用更加显而易见。所以,世界各国在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都力图以强大的软实力来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进一步推动国家繁荣富强。在这样的世界形势下,自党的十七大我国就明确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放在了国家战略目标的突出位置,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向前推进,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使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文化事业不断朝着大发展和大繁荣的方向前进,文化软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新时代的我国也将提升文化软实力放在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以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为底蕴,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支撑,加快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以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构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力图保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能在激烈的世界文化软实力竞争中,更快更好地抢占有利位置,最终赢得战争。
一 新科技革命继续推进
世界的发展历史无时无刻不在证明着,每一次科技革命的爆发都将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向另一个阶段,都将世界文明推向另一个高潮。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腾飞、文化的繁荣、人类生活水平的巨大提升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通过生产力的不断革新改变着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翻天覆地与日新月异成为了科技革命的另一个代名词。18世纪中叶,随着蒸汽机的改良吹响了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号角,以蒸汽机为核心的各类发明创造使人类的织布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多类行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人类生产实现了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人类社会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形态到现代工业社会形态的转变,从此人类踏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这次工业革命以机器的发明和社会化的生产创造了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人类社会关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资本主义成为新兴力量取代了封建主义,开辟了新型的国家发展道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化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9世纪70年代爆发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它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带动了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以电能为动力的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电气工业体系的建立。以内燃机为基础的汽车和飞机创造,将人类的交通运输业推入了全新的领域,电话、电报的发明开启了信息技术的起点,炸药的诞生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建立,自动化成为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典型特征。由此可见,第二次科技革命在多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环境,同时促使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资本主义国家抓住机遇,以第二次科技革命为契机率先完成了自身的改革,促使它们获得了经济的腾飞和国力的增强。资本主义生产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类历史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科学技术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也被称为新科技革命。它所带来的科技成果与广泛影响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刻的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它以多领域的发明和应用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掀起了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继而伴随着新科技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尤其促使第三产业实现了迅速发展。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以电子计算机在人类生活与工作中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为核心,开辟了信息化时代。通过对三次科技革命进行总体研究后我们不难发现,前两次科技革命是以人的体力解放为实质的革命,而新科技革命则是以人的智力解放为实质,可以说是一场人类的智力革命。它不但促使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重要的历史性变革,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推动人和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朝着更深层次、更高境界发展,因此它越来越成为整个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最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影响最为深远的新技术革命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持续时间非常长,至今这场革命依然在继续,何时停止我们还不得而知。同时随着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科技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强烈的重视,国家间科技的竞争为继续发展着的新科技革命增添了前进动力。
如今,新科技革命的继续发展还在不断探索着人类未知的领域,源源不断的新技术、新发明和新成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着强大的支撑与保障,改变着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力量对比。相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也在促进着新科技革命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使其继续为人类提供未知的科技成果,或者对已知领域进行创新性的认识与开发,从而形成更加进步的科技成果。新科技革命开辟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加速了新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世界政治格局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与前两次科技革命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到了这个革命浪潮中,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加入,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革命中一枝独秀的局面,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变化与发展,我们国家就是最为显著的例子。前两次科技革命的爆发,世界各国受到历史的原因、地域的限制和发展程度的差异,一些东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没能抓住机会,错失了实现自身发展的最佳机遇。之后它们用了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努力,去追赶在科技革命中与西方发达国家造成的差距。由于在历史中它们受到了严重的教训,因而当新科技革命来临之时,它们总结经验,在迎接挑战的同时紧紧抓住历史新机遇,努力实现自身的发展。所以,新科技革命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最为广泛的作用。当下,人们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对已知和未知领域依然进行着更深入、更全面的探索。尤其是体会到了科技进步给国家发展壮大带来巨大作用的国家,进一步将科技创新放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使得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的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向往与追求等无不在印证和推动着新科技革命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展。或者只有当人类穷尽了对未知的认识,国家没有了竞争的需要,人们不再渴望更好的生活,这场新科技革命可能就会终止。在此之前,它还会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继续奔腾向前。
二 知识爆炸时代顺势到来
对于人类而言,未知的世界是无穷尽的,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界的。人类在实践中不断获取对世界的认识,随着这种认识水平的一步步提高和深化,人们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水平与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仅源源不断地获取着有关世界的新知识,也在不断地修改、发展和创新着已有的旧知识,然后利用这些新知识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继续深化对未知领域的和已知领域的认识,从而进一步获得新的知识。这个过程像是一个永动机,循环往复永不停止,在永恒的运动中不断地积累着知识。这个过程是从人之所以为人就开始了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的必然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发展到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知识的丰富积累和快速增长开启了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活动为知识增长的循环过程增添了更大的动力和更多的助力。随着新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继续深入推进,人们在丰富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成果的帮助下,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不断加强、范围不断扩大、速度不断提高,知识的积累无论在速度、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而用“爆炸”一词来形容这一知识高速增长的时代。据相关统计,知识总量翻一番所需要的时间,19世纪是50年,20世纪中期是10年,而现在只需要3—5年,未来学家甚至大胆预测,今天的知识量将不过是2050年的1%,这种变化给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依赖着知识,尽可能积累更多的知识是每一个人和国家所需的能力,知识储备不足的个体将会在社会的竞争中被淘汰,而知识储备不够的国家将会在世界的竞争中感到力不从心。
知识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软实力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努力适应与跟随着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步伐,力图在知识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提升自身软实力。科技与知识作为知识大爆炸时代的核心,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没有科技的进步就没有知识的增长,没有知识的更新也就没有科技的增殖。随着新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继续深入推进,涉及各个领域的大量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增强,从而获取了更多的与之相关的知识。与此同时,新的技术为人们进行下一步的科技创新、为人们进一步地获取知识提供着便利,在缩短着获取知识所需时间的同时,提高着人们获取知识的效率。因而,世界科技水平的飞速提升为人们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最多的知识做出了巨大贡献,而知识的爆炸又将催生出新的科技成果,推动着新科技革命向新的阶段发展。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伴随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化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网络通信十分发达的环境中,也为知识时代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挑战。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如何正确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也是一种知识,这种正确认识知识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人而言,这是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备的能力与素养,对于国家而言,它关系着国家的文化安全与社会稳定。因为知识的内容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但是却不能保证利用知识来达到目的永恒正确性。所以,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时代,它带来了科技的巨大进步与知识的极大丰富,同时也带来了与之相关的问题。国家间在知识竞争的过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规避风险体现着它们面对知识大爆炸时代的综合能力,如何以这一能力达到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成为了每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环节。
三 人才资源激烈竞争
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其实质就是科技与知识的竞争,而科技与知识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无论新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的各个领域内如何实现一次次的发展和一次次的突破,无论对于各行各业的探索取得怎样巨大的新知识和新成果,都离不开人才这一核心支撑,人才资源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有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人才的先进性和创新力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核心因素。人类社会在历经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两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之后,就进入了深刻的变革时期,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飞跃,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中进一步迈向更高的社会形态,全球化时代下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就是先进人才不断发挥作用、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以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家产业发展中所占比重急剧攀升,这进一步印证了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黄金规律,而人才作为科学技术和先进知识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逐渐从“硬实力”领域更多地向文化软实力偏移,不但成为了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成为了社会生产力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才资源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部分,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强大战略资源,已经在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中,人才已经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核心与焦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集中体现为人才开发与利用的竞争,谁拥有创新人才多、质量高、作用大,谁的经济增长就快、国家竞争力就强,这是当今世界发展进程揭示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律。最强盛的、最具发展优势的国家是最能从战略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国家,如何更快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源到人才资源的转化,已然成为了世界各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武器。
新科技革命并没有停止,依然在向着纵深的方向继续发展,知识的领域永远没有止境。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和更高质量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赢得未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得人力资源通过跨国流动而在世界范围内的分配显得更加简单便利。随着信息化和知识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人才竞争和人才争夺更加激烈,所以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重重加大了对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力度与决心。它们在培养核心竞争能力的同时,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措施来加强在世界范围的人才争夺。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是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没有实现向人才资源最大限度的转化,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没有得到最好的发挥,造成了我国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最为严重的是,我国作为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大国,自然就成为了西方发达国家争夺优秀人才的中心市场。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才资源流向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人才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了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差距。“国以才力,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事实在印证着,这场以人才为核心的战争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并且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竞争中,我国虽然处于劣势,但是,如今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同时作为我国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基础给我国的人才发展提供着更为丰富和全面的机遇。人才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要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人才问题是关键问题。所以,党和国家在新时代下继续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对人才资源做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力求依靠各行各业的人才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实现新时期我国的发展与腾飞。
四 国际话语权广泛争夺
国际话语权是全球化时代下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象征,代表的是国家的利益,它作为国际政治权利的一部分,更是国家软实力和意识形态领域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它的巨大作用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所以,掌握国际话语权是在国际舆论中占领高地,在世界范围内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发挥自身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生存和发展利益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争夺国际话语权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国家之间政治博弈和外交斗争的直接体现,更是国家之间文化软实力的外在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竞争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因而引起了国家之间话语权的广泛争夺。话语权不但是一种影响社会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决定社会舆论走向和控制信息流转的权利。“国际话语权”是在“冷战”时期形成的一个全新概念,在之后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运用和热烈尊崇,它反映着人们权利结构意识的深刻发展和变化。随着“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浪潮的到来,在战争时期军事实力和权力占主导地位的国际社会权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军事已然丧失了其核心地位,经济和文化异军突起,成为了新的实力象征与权力象征。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不断深入推进,新科技革命在不断发展,知识大爆炸时代也逐渐到来,国际社会权力结构和权利关系也发生着新的变化。如今,世界形势纷繁复杂,进入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全新时期,新兴市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世界范围内国家综合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世界多极化趋势有了新的发展,世界各国对自己在国际上的发言权等利益诉求有了全新的要求。它们认识到在国际社会中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对于维护自己发展道路的正当性、回应和反驳外部世界的质疑和挑战、保障自己在国际社会的合理利益、提升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主导力和影响力等多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在处理外交事务和外交关系中,话语权也显得尤其重要。因而,在新的国际形势和发展状态下,以积极融入国际话语场、建立显示国家发展特色的国际话语体系、努力营建于己有利的国际话语关系为基础的国际话语权争夺大行其道,形成了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争夺的发展态势。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提升、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不断加剧、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西方中心论已然逐渐衰落,以西方话语体系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话语体系已经难以为继。同时由于国际话语权不再仅仅以经济硬实力为支撑,造成了国家间话语权的争夺愈演愈烈。世界各国以自己的综合国力为支撑,在国际社会中开展了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话语权的争夺,力图以自己的力量影响国际事务的发展方向,以反对霸权话语来争夺和维护自己的国际话语权,最终实现自己的多方利益诉求。世界范围内的主权国家作为国际社会成员应该是平等的主体,但是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利益关系中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却往往难以平等地实现和保证自身的国际话语权利,这种差异性是国际话语权利和国际话语能力参差不齐造成的。“冷战”的结束虽然意味着国际话语霸权的结束,但是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利用自身经济实力所处的优势地位,使话语霸权依然存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言论和理念依然在国际社会的各种事务中长期发挥着主导与核心作用,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在以反对话语霸权来争夺自身话语权的过程中,基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国际背景,各个国家的“话语空间”不断走向开放和包容,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不但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文化和理念等进行过度虚假的包装,同时以自己的话语优势地位对其它国家的“发声”进行阻挠和遏制,甚至对和自己不同的“声音”进行恶意的曲解。这对一些较为弱势的国家和民族来说,强势话语的慢慢渗透和侵袭,造成了自身话语权的失落,引起了自身合法性和一系列信仰危机,极大地影响了国家之间话语权争夺的平等性和公平性,给国际话语格局与话语秩序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样使得其它国家的话语体系受到外来话语的冲击和不良话语的挑战,加大了世界各国对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话语体系的迫切呼唤,由此进一步加大了国家间话语权的争夺与竞争。当下,国际话语权的争夺和角逐已经延伸到了各个领域,成为了国家间利益博弈和政治竞争的重要方式,在关乎世界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无一不体现着对国际话语权的争夺。每一个国家,无论实力大小、发展如何,都想要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国际话语权的竞争中来,从而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实现以更高的国际话语地位来谋求更高、更多的国家利益诉求,进一步为提升自己综合国力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