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包容性发展视角的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民族地区绿色包容性发展指标测算

本节采用第1章构建的绿色包容性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测算民族地区2000年和2017年绿色包容性发展指数,进行比较静态分析。

首先分析2017年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KMO越接近1说明越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p值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因此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

本书以主成分分析法对经济增长、机会均等、成果共享、绿色发展四个一级指标分别提取公共因子,提取原则是特征值大于1(见表2-1)。2017年变量共同度结果显示(见表2-2),大部分变量共同度非常高,说明所提取因子能够代表变量中的大部分信息。采用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因子旋转。

表2-1 2017年提取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和累计贡献率

表2-2 2017年因子得分矩阵和共同度

按照各省区因子得分乘以因子权重计算总的因子得分,权重为各因子方差贡献率除以累计方差贡献率的商,从而得到各省区经济增长、机会均等、成果共享、绿色发展的因子综合得分,将四者相乘获得当年的绿色包容性发展指数。使用同样的方法计算2000年因子得分。

和2000年相比,绿色包容性程度增进的依次为内蒙古、贵州、宁夏,其余省区有不同程度的退步。贵州各维度全面发展,尤其是经济增长和机会均等方面表现突出,宁夏在成果共享方面成效显著,内蒙古得益于经济增长。广西的成果共享,云南、新疆的经济增长和成果共享,西藏、青海的经济增长和机会均等发展滞后。

2017年绿色包容性发展得分最高的是内蒙古,最低的是西藏。从各维度看,内蒙古经济增长得分最高,新疆机会均等得分最高,宁夏成果共享得分最高,西藏绿色发展得分最高(见表2-3、图2-9)。

表2-3 2000年和2017年因子得分

图2-9 2000年、2017年民族八省区绿色包容性发展得分

资料来源:笔者绘制,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1) 夜间灯光数据全称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源自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将数据消除了云及火光等偶然噪声影响后对全年可见光和NVIR通道灰度值进行直接平均化处理得到。本书通过ArcGIS软件中的“按掩膜提取”技术进行了处理,但按地图出版要求未列入书稿。

(2) 《2017年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监测情况报告》。

(3) 西藏缺乏能耗数据,未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