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主导型经济中的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面貌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我国城乡发展的差距仍然比较明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一书中强调的:“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旨在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本书聚焦研究中国政府主导型经济中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迁与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经济社会变革密切相关,本质上是城乡物质利益格局的非均衡演化,而地方政府在这一政策变革和利益格局演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书基于中国经济运行的“政府主导”这一独特视角,采用我在《经济学家》(2013年第5期)提出的发展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构建“本质层次:城乡物质利益格局”“行为层次: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制度层次:制度安排的城镇偏向”“激励层次:激励机制设计扭曲”的分析框架,审视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并析出实证视角选择的逻辑结构。进一步基于政府主导的视角,探究人口流动、市场化进程、产业结构变迁和地方政府竞争等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机制与数理证据,并检验城乡收入差距变迁中的制度和激励性问题。最后基于主要研究结论,并结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增长动力稳态转换的现实背景,提出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收敛、实现城乡共享发展的政策建议。

从具体内容来看,本书重点回答了以下5个基本问题: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什么趋势,这种趋势是否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二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迁中政府作用的理论逻辑是什么,中国式分权下采取的“维持市场的联邦主义”财政模式中,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如何影响了城乡收入差距。三是在政府主导型经济中,政府作用程度、市场化进程、地方政府竞争、人口流动、产业结构变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是什么,这种影响机制是否能够得到数据支持。四是中国制度质量和分权激励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变迁,并把将制度和激励进行量化,找出影响的理论机制和数理证据。五是促进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实现城乡共享发展的制度应该怎样实现有效供给,激励机制应该如何设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赋予了本书重要的时代价值。

本书的作者邓金钱是我指导的博士,他2015年考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读博期间聚焦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论文入选理论经济学全国性学术讨论会,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西北大学优秀毕业生、西北大学优秀学生紫藤奖等多项荣誉,2018年6月毕业之后赴兰州大学经济学院任教。该书是其博士毕业论文的拓展版,其中,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的核心内容已在《农业技术经济》《中国人口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软科学》等CSSCI期刊发表,第5章主要观点凝练的论文《政府主导、人口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曾获得2018年中国平安励志论文奖。

希望该书的出版能够成为邓金钱博士学术生涯新的起点,期待他的研究不断深入,在该领域做出新的成绩,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爱平谨序

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