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设计
1.3.1 研究内容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作为经济社会转型中的现实问题而成为学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书基于规范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的历史演进和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经济增长“政府主导”的特征事实,探究城乡收入差距的变迁问题。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历史演进及其区域异质性分析。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的政府主导性质,以政府对经济的参与水平为视角,利用城乡收入比、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分析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历史演进轨迹及其区域差异,为实证分析提供现实基础。
第二部分: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中城乡收入差距成因的理论分析。采用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从物质利益格局变迁、经济主体行为选择、城乡发展制度供给、激励机制设计四个维度审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下文实证分析视角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中城乡收入差距变迁的实证检验。选择市场化改革、地方政府竞争、人口流动、产业结构变迁等视角,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统计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和稳健性分析,进一步考察制度质量、分权激励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逻辑和数理依据。
第四部分:梳理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收敛的制度变革与重构措施,优化激励机制设计,促进激励相容,最终实现城乡共享发展。
1.3.2 技术路线设计
本书基于现有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现状,选择从“政府主导”的经济性质为视角研究城乡收入差距变迁问题,并对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迁的制度和激励等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首先,基于城乡收入比、基尼系数度量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固有缺陷,本书选择用泰尔指数度量城乡收入差距,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历史演变和区域异质性特征进行审视。其次,在此基础上,采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对城乡收入差距变迁中的物质利益格局、主体行为选择、制度安排与激励机制设计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基于政府主导的视角,选择人口流动、市场化进程、产业结构变迁和地方政府竞争等因素,分析其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机制与数理证据,并检验城乡收入差距变迁中的制度和激励性问题。最后,基于主要研究结论,并结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增长动力稳态转换的现实背景,提出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收敛、实现城乡共享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技术路线设计上,本书依然以“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对策研究”为主线,对政府主导型经济中的城乡收入差距变迁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基于主要研究目的,本书主要回答以下五个基本问题: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历史演变出现什么趋势?这种趋势是否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二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迁中政府作用的理论逻辑是什么?中国式分权下采取“维持市场的联邦主义”的财政模式下地方政府行为选择是如何影响到城乡收入差距的?三是在政府主导型经济中,政府主导的程度、市场化进程、地方政府竞争、人口流动、产业结构变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是什么?这种影响机制是否能够得到数据支持?四是中国制度质量和分权激励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变迁,如何把制度和激励进行量化,找出影响的理论机制和数理证据?五是促进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实现城乡共享发展的制度应该怎样实现有效供给?激励机制应该如何设计构建城乡共享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设计促进激励相容的激励机制?本书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图1-1 研究的技术路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