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11分家
秦母的声音对陈芳的震慑力还是十足的,陈芳扬在半空中的巴掌挥也不是,放也不是。
直到她看到王维维得逞的冷笑,恍然大悟,自己这是中计了。
秦母虽然看不上这个没脑子的二儿媳妇,但是对王维维这个大儿媳妇同样也看不上。
家丑不可外扬,现在居然带着村长上门把这事儿公之于众,简直就是败坏门风。
感情之前她那副羸弱样子是装的,早知这样,她当初就不应该心软留她在这世上。
真是丢人现眼的东西!
大娃几个看到王维维衣裳凌乱,再加上婶娘盛气凌人的样子,心里肯定王维维一定受了欺负。
一个个怒视着陈芳,恨不得将陈芳剥皮拆骨。
王维维这几天的转变,他们是深有体会的。
而且刚刚王维维说的话,他们都听到了。
为了小妹妹,她命都可以不要,所以她怎么可能会为了私奔,卖了小妹妹,丢下他们。
难怪那个女人总说,她只有他们了,抱怨他们不相信她!
大娃紧紧握着小拳头,他要读书,他要考取功名,他要为这个女人搏诰命,他要保护这个女人。
同样,保护这个女人的誓言在另外几个小娃娃的心里扎根。
此时的王维维并不知道她的苦肉计效果这么好,阴差阳错的将几个小娃娃收服。
随着老宅关闭大门的一声巨响,众人迫不及待的八卦起来。
“怎么回事?不是说大娃娘自己卖了她女儿吗?怎么又变成陈氏卖的了?”
“对呀对呀!
感情大娃娘卖女儿这件事情全村人都知道。
就她本人不知道呀!那怎么传出来的呢?”
“还有还有,这私奔怎么又和陈氏牵扯上了,莫不是这里面也有什么秘辛?”
“这秦家妯娌可真热闹啊!”
“王婆子,你不是和秦家住的近吗?这些事情难道你都不知道?平日里你可不是这么和我们说的?”
王婆子刚想开口,平日里和她不对付的一个妇人打断说道,“她能知道什么,好的都给你说成坏的,说不定唱大娃娘臭的话都是她说的呢?好的也给人唱坏了!”
“刘婆子,你瞎咧咧什么啊!看我不撕烂你的嘴?”
王婆子作势想要动手刘婆子。
刘婆子也不怵,“怎么,王婆子,有本事做,还怕人说啊?
你不就是因为给秦大郎做媒没成功,所以就记恨上大娃娘吗?
就你说的那户人家,也好意思说给秦大郎。
秦大郎那可是这十里八村数一数二的好儿郎,你给人说一个又胖又丑的懒媳妇,谁愿意呀!”
众人听刘婆子这么一说,顿时看向王婆子的眼神有点嫌恶。
敢情是这王婆子一直和大娃娘不对付,在背后唱臭大娃娘呀!
不过这王婆子做媒确实不咋地,以后说亲还是找刘婆子吧!
“刘婆子,你也别五十步笑百步,谁不知道你……”
王婆子话还没说完,就被刘婆子制止,“那也比你黑心肠的好,人家大娃娘根本就没想过卖女儿。
你还屁颠屁颠的找人取经怎么卖到十两银子的,人家当然给你急呀!
你呢,却把人推河里,救命都不喊一声的跑了。”
王婆子被刘婆子戳中心事,赶忙辩解道,“那是她自己摔的,怎么说是我推的呢?”
王婆子脱口而出,变相的承认了,顿觉坏事,赶忙灰溜溜的跑回了房间。
刘婆子见王婆子这么蠢,心里偷着乐,只要她再加把劲儿,牛地主女儿的亲事肯定会落到她的头上。
众人看到王婆子做贼心虚的样子,这才恍然大悟。
难怪这王婆子一直唱臭大娃娘,敢情还有这等事儿。
看来她们都误会大娃娘了,不过这大娃娘怎么就不解释一下呢?
……
王维维一进老宅,就被秦母吆喝着跪下。
虽然她是新世界的人,但是看眼色行事这种事她也不是没做过。
社畜没有人权。
秦母原本想是给王维维一个下马威,却没想到王维维老老实实的,让她气的够呛。
秦福吧唧一口烟袋,“老婆子,孩子呢?早点还给人家不好吗?闹成这个样子给人看了笑话。”
秦福说完,还看了眼一旁的村长,村长显得格外不自在。
王维维知道,今天算是和老宅撕破脸了。
……
事情结束的很快。
秦福拍板,秦母没有办法,拖着陈氏带着众人去了牛地主家里。
当天晚上,王维维将孩子抱了回来。
隔天,全村都沸腾了。
因为陈氏将孩子卖了,卖给了牛地主一百两银子。
根本就不是什么十两银子,而是整整一百两银子。
而且还是偷偷卖了的,王维维根本就不知道。
事情一直在发酵,陈氏因此被关了宗祠。
第二天一早,村里几户丢了孩子的人家纷纷前去祠堂质问陈氏。
陈氏声名在毛头村一落千丈,与王维维形成了反差。
这件事情传的沸沸扬扬,又加上雪灾,新县令在微服私访,毛头村三大姓氏的族老为了降低影响,勒令秦福将陈芳送回娘家,让王维维这个苦主重回秦家老宅。
王维维让秦福丢了这么大一个脸,他根本不想王维维再回来。
而且秦四郎今年十六了,已经到了需要娶妻的年纪,一直住在外面也不合适,所以他已经将秦大郎的院子分给了秦四郎。
没了秦大郎,这个家以后只能靠秦四郎了,所以他不会将院子要回来,但村里的族老也不能得罪。
无法,秦福便打算做点脸面将王维维一家正式分出去。
等王维维和四个小娃娃到老宅的时候,毛头村的村长、族老也都到了。
秦福脸黑的像包公似的,他没想到秦家分家,毛、王两家的族老也会在,这下子不做脸面都不行了。
寒暄的话都没说,人都到齐了,分家也直接进入正题。
王维维没多说什么,还以为要泼妇骂街吵一架才会正式分家呢?
一来就进入正题,她也乐的清闲。
所有家产平分,其实就是拿着秦大郎赚的钱平分。
本来外嫁女儿不分家产,但秦福和秦母一视同仁,也算她们一份,但最后能否落到她们手上就不得而知了。
秦福,秦母占两份,其他儿女一人一份一共7份,所以家产需要平分9份出来。
家里一栋三进三出的房子价值两百两,镇上一家酒楼,说是价值一百两,但是真实情况不得而知。
田地一共一百二十五亩,分布各个村落。
因为秦四郎是秀才,挂在他名下能免税,所以他名下一共有四五百亩田地。
但是真正属于秦家的只有一百多亩,真实情况也不得而知。
一百二十多亩田地,良田只有二十亩,中等田地三十亩,下等田地五十亩,其他的都是山地。
山地还是之前秦大郎在家的时候,开荒开出来的,至今为止,五六年了,一亩荒地没多开出来。
现银一百两,现有粮食糙米100石,红薯50石,土豆50石,白面100石,鸡鸭个20只,猪3头,一头牛,以及其他的零零碎碎的都按人头分。
大房一共六个人,王维维,大娃,二娃,三娃,四娃,还有王维维的小女儿妞妞。
二房四个人,秦二郎秦德,陈芳,还有陈芳的两个儿子秦家骏,秦家豪。
三房两个人,秦三郎秦武,秦三郎的媳妇马若男。
其他的都没结婚都是一个人,不过秦大妞家一共是五个人,秦大妞,秦大妞的相公陈东,秦大妞的三个女儿,招娣,来弟,盼弟。
所以老宅这边加上秦福和秦母一共是十六个人。
按人头分,最终王维维分了3袋50斤的糙米、50斤的红薯、10斤的白面,两只鸡,十个鸡蛋,锅碗瓢盆也是分了一些。
反正不知道他们怎么算的,王维维也没计较,给了就行。
三娃一听可以分鸡,拉着四娃逮着最会下蛋的两只鸡就跑。
因为这些鸡平时就是他抓虫子喂的,所以哪只鸡最会下蛋他门清。
最后分钱,王维维得了十两银子。
因着老宅人多就直接住大房子了,给王维维建了新房子,也就是茅草屋。
老宅再补王维维十五两银子,也就是说那个茅草屋值十五两银子。
一旁念文书的村长也是扯了扯嘴角没有说话。
默默看向一旁的王维维,见当事人没有意见,也就忽略,接着念下去。
良田王维维分了俩亩,中等田地分了三亩,下等田地分了五亩,山地分了三亩。
但是因为酒楼王维维不会打理所以直接给她换算成十两银子。
价值一百两银子的酒楼最后只折算了十两银子,没人觉得不合理。
又因着老宅可怜王维维等人孤儿寡母所以想多给些田地,将十两银子直接换算成山地给了王维维。
最后二十五亩山地全都到了王维维手上。
看着地多了,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山地有什么用,产不出粮食不说,卖了也没人要,山上大把大把的荒地,谁都可以自己去开荒。
而且二十五亩山地十两银子,确实是有些亏心了,雪灾年,山地半两银子一亩都没人要。
文书念完,双方签了分家文书,王维维等人需要每年向老宅上缴十两银子的赡养费,节礼什么的另算。
能分到这些东西已经在王维维的意料之外了,所以痛痛快快签了文书。
此时的王维维没想到明面上公平的分家,后期会带来那么多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