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版 序
感謝讀者的熱情愛戴,去年年初《再會·遊樂場》出版之後,得到各方面的積極迴響,竟掀起了一股兒童遊樂場熱潮:身邊不少人紛紛談論童年時曾經玩過的各種遊樂設施,如攀爬架、氹氹轉、鞦韆和鐵馬等,更有讀者走遍各大小屋邨,嘗試尋找舊式遊樂場;除令滿城濃罩一片「懷舊童真熱」,並引起大眾重新關注舊式遊樂場的現況。
今承蒙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的支持,為本書推出「增訂版」。「增訂版」除了保留原書的珍貴遊樂場相片,也增添了一些現時仍在公共屋邨保留下來的傳統遊樂設施。
猶如《再會·遊樂場》中「序言」所述——「童年時無憂無慮,是人生最快樂和珍貴的階段。」每次我翻閱書中的每一頁,都不禁憶起童年時的快樂時光;去年本書出版後,我曾數次舊地重遊,或陪同記者到各大小屋苑尋找舊式遊樂設施,其中絕大部分已消聲匿跡,某些前陣子仍然倖存的,相隔短短幾個月卻已被拆走了(例如大埔廣福邨的垂直滑梯),頓覺非常婉惜。
這次「增訂版」的推出,除了希望能為讀者與朋輩間提供多一個令人回味的話題,亦希望大家思考一下昔日遊樂場設施對孩子成長發展的益處。
誠然,兒童遊樂場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社交場合,來自不同家庭環境的孩子在同一空間下,一起玩樂,既要守規矩,又講求互讓,是訓練合群和急智的地方。例如攀爬鐵架時,遇着前路被別的孩子擋着,要強行攀過去或是另闢新的攀爬路徑?又或是騎鐵馬時,如何帶動互不相識的孩子合力推動沉甸甸的鐵馬呢?
此外,兒童遊樂場也是讓父母觀察孩子性格的最佳途徑。遇到又高又大的攀爬架時,孩子是迎難而上還是望而生畏?見到又高又斜的滑梯,膽小的孩子或許未曾嘗試已先卻步;謹慎的孩子可能會先觀察其他人的舉動才決定是否「親身上陣」;充滿幹勁的孩子卻巴不得馬上挑戰這個可讓他盡情發洩精力的「表演舞台」……
上述那些「傳統」的鐵製遊樂設施,已因種種原因而被較安全的塑膠製組件取代,地面也鋪上一層厚厚的軟墊,加強對孩子的保護。提高遊樂設施的安全本來無可厚非,但遊樂場訓練孩子體能和膽色的功效正逐漸褪色。
另一方面,傳統的兒童遊樂場設施亦是一件手工精美的「藝術品」,無論線條和顏色均反映特定時代的地區色彩,見證了一個美好年代的片段,非常可貴。
我心中有個想法,可能的話,若把現在仍保留,並零星散佈在各大小屋邨的舊式遊樂設施,綜合在一個公共空間(如維多利亞公園或九龍公園)裏,打造成一個大型主題的傳統兒童遊樂場,讓各區的大小朋友一同玩樂或重溫,相信那必定成為最受歡迎的免費遊樂景點。
最後,這本《再會·遊樂場》「增訂版」若有不足或謬誤之處,懇望讀者賜教斧正。
梁廣福
二○一五年四月
近期一些有心人四處尋找舊式遊樂場,其中大埔宏福苑成為「熱點」所在;這公園保留了大部分早期遊樂場設施:旋轉滑梯、蝸牛型攀爬架以及較少見的數字跳飛機等。留意圖中的鞦韆以木材製造,這種木製的遊樂場設施曾在八十年代大行其道。(本圖攝於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