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系列·自然旅游创作:新界风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序——寫作的教育·人文的教育:也斯的寫作教育理念?

“寫作是可以教的。”我們還記得也斯曾在不同場合中以肯定的語氣說過這樣的話。不少人認為文學創作是天賦的才能,但也斯持不同的觀點,儘管他在十五、六歲時已經開始寫作出版。也斯在1997年從香港大學轉到嶺南大學工作,他開辦了“中文文學創作”課程,以他豐富的寫作經驗教授學生。然而,他設計課程的宗旨不是要訓練所謂大作家,而是希望大學生能夠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理解身邊的人和事。寫作亦是一種自我檢省的過程,跳出自我的框架,小說中虛構的故事和人物,讓我們可以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事情,脫離舊有的偏見。也斯在學期開始的時候,總會站在講台上,不厭其煩的向同學講解他的教學目的。我認為這不光是寫作的教育,而是一種人文教育。在往後的日子,我們當然非常高興看到學生能夠堅持寫作及發表,但就算當不成作家,寫作給我們帶來的好處還有很多呢!它幫助我們學習觀察不同事物,用心理解別人的情感,這些不是我們在生活上應有的態度嗎?

也斯的創作教育理念聽來好像要比訓練大作家輕鬆容易,但實踐起來殊不簡單。“啟發”是創作科的關鍵詞,但也斯作為越界作家,他深信啟發不一定限於文學。他曾為學生請來文學家與藝術家作為嶺南大學的駐校作家。我記得策展人何慶基帶領同學以畫作切入文學;“影話戲”劇團的羅靜雯導演教授劇本創作;電影導演伊力·盧馬的剪接師雪美蓮以剪接的方法思考文學的結構。邀請這些不同界別的藝術家前來參與創作課,這個設計本身已經夠創意了。我自己亦不能忘記那些華文文壇大師的風采,包括白先勇、格非、王安憶、李昂、阿城、張大春等。每一位作家都為我們的創作課設計一個主題,例如2012-2013年度的駐校作家劉克襄,他就以“新界風物書寫”為題,帶出寫作與實踐兩者的重要性,他每星期都帶領同學走遍香港珍貴的大自然。人文學科研究中心與香港教育圖書公司合作出版的這本書,是這次創作課的成果。我們很感謝香港作家葉輝的幫忙,同時我們非常感激“利銘澤黃瑤璧慈善基金會”對本屆“駐校作家”計劃的慷慨贊助。我們亦感謝嶺南大學服務研習處籌劃部分的行山活動,令同學可以走出課堂。

也斯相信閱讀與創作是並存的,要成為一個好作者之前,必須要成為一個好讀者。我們的創作課有不少閱讀材料,越出一般中文系學科的選擇,中外古今兼備,文學與影像並重。教授的方法不是強調理論和社會角度的分析,而是嘗試細讀文本,學習如何通過故事、結構、語調等文學手法,表達複雜的意思。也斯非常注重導修課,他認為導修課才是寫作課的靈魂,通過小班教育,我們可以與學生分享閱讀的心得,以及細心討論他們的作品。

這麼多年來,我很高興能夠有機會與也斯一起籌劃“中文文學創作課程”和出版“創意寫作系列”叢書。我與大家分享也斯的寫作教育理念,一方面是為了紀念他,這是他最後為我們策劃的“創意寫作”叢書了;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他的教育理念能夠延續下去,影響不同的老師與學生,為他們在這社會中帶來正面的價值觀。

黃淑嫻

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