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技术颠覆:人工智能与餐饮跨界连接
人工智能一直是很多科幻电影和科幻小说所钟爱的主题,比如美国的《终结者》系列、阿西莫夫的《我,机器人》系列等。但现在,人工智能不再只是存在于想象中的事物,它们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虽然现在的人工智能比如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等,还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但也引起了人们对未来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具有了一些人类的思维能力,对我们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人工智能?但无论人们如何思考这个问题,当下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狂潮已经席卷世界各地,成为不可逆的潮流。
我们以餐饮行业为例,现在很多餐厅都已经呈现出智能化发展趋势,机器人、语音识别以及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应用帮助餐厅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使餐饮运营的各个环节变得更加科学、高效。比如一些餐厅使用智能点餐系统为顾客服务,这样既避免了用纸笔记录容易出错的问题,还会将顾客的消费记录保留,方便顾客下次来店时为其进行个性化推荐。在经营上,餐饮企业也会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一段时期内点餐系统所记录的菜品销售情况进行展示与分析,针对销售量不足的产品进行更换或改进,这对于餐饮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趋利避害的作用。
但人工智能在餐饮行业中的应用绝不仅限于此,除了这些广泛使用的技术之外,很多餐饮企业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去服务人员化、去前台化,甚至去厨师化,这种人工智能与餐饮的跨界联合被我们称为“智慧餐饮”。
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有餐饮机器人,比如Flippy就是一款由Miso机器人公司制作的菜品制作类机器人,它可以替代人工制作汉堡包肉饼。还有北京的一家创客实验室也推出了一款机械臂手冲咖啡机器人,它可以模仿咖啡师的动作冲出精品咖啡。除此之外,各种以智能餐饮系统提供服务的智能餐厅也应运而生。2018年11月,京东X未来餐厅正式在天津开业,这是京东旗下的一家无人餐厅,该餐厅从点餐到炒菜,再到传菜和结算,全程没有一个服务员,也没有厨师,都由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后台完成。
关于“智慧餐饮”这一概念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我认为“智慧餐饮”其实就是利用互联网的专业技术和智能设备对服务环节进行优化,再通过在线形式的运营,来达到提升服务效率和实现终极管理的目的,最后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可持续发展。
很多餐饮企业开始进行互联网升级,跨界者和新业态不断涌现,智慧餐厅等场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如果说之前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探索和主要应用还处于试水阶段,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在人工智能的战场上开启“艰苦奋战”。
餐饮行业一直以来都深受“三高一低”的困扰,人工成本高、租金高、材料费高但是利润却很低,若是把人工智能应用到餐饮行业里,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开始在这个领域积极地尝试。
1.消费者体验升级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把餐饮企业的排队、订餐、收银系统整合,使这些场景信息化,让顾客和餐厅形成一种实时互动。这样可以节省消费者的排队等候时间,从而优化消费者的用餐体验。
当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已经出现“四无”智能餐厅,即无收银员、无服务员、无厨师和无采购员。
这些智能餐厅,大多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取代人力,那些不能用机器取代的则鼓励消费者自主完成,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工使用成本。餐厅里面设置了点餐机,消费者可以自主点餐,省去了等待服务员的时间;采用移动支付让消费者自主结算付款,省去了收银员的成本,顾客也节省了等待结账的排队时间;使用互联网开发菜单、使用机器人语音叫号、使用移动网络终端来替代服务员下单服务等。
2.餐厅后台数据分析和管理
运用大数据管理系统,将每个门店的消费者行为、每个门店的经营成本和物流数据进行汇总,还可以帮助餐饮企业解决营销成本和优化等问题。
还是以前面我们提到的无人餐厅为例,这些无人餐厅通过大数据分析及供应链管理系统记录数据,来替代采购员的工作;并且可以进行精准的产品匹配,运用产品供应链的即时配送功能,直接将成品或只需简单加工的半成品送到餐厅,这样就可以用具备简单烹饪和加热功能的机械手来取代人力成本较高的厨师。
以人工智能技术取代人力,提高效率并优化消费者的体验,为广大餐企赋能,可以帮助餐饮企业节约人力成本和资源,这必然是一场巨大的变革。
尽管,餐饮企业的智能化道路现在还只是一个开端,未来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说明餐饮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和技术升级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