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纯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免疫细胞的分离是体外检测机体免疫细胞功能的基础。外周血中含有多种细胞成分,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主要指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是免疫学实验最常用的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是进行T细胞和B细胞分离与纯化的重要环节。一般常用的分离方法是密度梯度离心法。
实验目的
熟悉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技术。
基本原理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密度与血液中的其他成分不同。红细胞和粒细胞的密度较大,为1.092左右;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密度为1.076~1.090;血小板为1.030~1.035。因此,利用一种密度为1.076~1.090而近于等渗的溶液(称为分层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可使不同密度的细胞按其相应密度梯度分布,从而可将单个核细胞和其他血细胞分开。常用的分层液为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密度1.077±0.001)。
实验材料
(1)聚蔗糖-泛影葡胺(F-H)分层液(有成品供应,比重为1.077±0.001)、Hank's液(无Ca2+、Mg2+,pH 7.2~7.4)、肝素、台盼蓝染液、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液。
(2)水平离心机、试管、离心管、吸管、毛细吸管、注射器、显微镜、细胞计数板等。
实验方法
(1)采集静脉血2ml注入盛有肝素的试管中(每毫升全血用0.1ml 125~250U/ml肝素溶液抗凝),加盖后立即轻轻摇匀,使血液抗凝。
(2)用吸管加入等体积的Hank's液,使血液等倍稀释(可降低红细胞的凝聚,提高分离效果)。
(3)将2ml F-H分层液从管底加入离心管中,然后将离心管倾斜45°,用毛细吸管吸取稀释血液,在距分层液界面上1cm处沿试管壁缓慢加至分层液上面(亦可将吸管嘴插入离心管底部,将分层液缓慢加在稀释血液的下面),应注意保持两者界面清晰,勿使血液混入分层液内。
(4)将离心管置水平式离心机内,在18~20℃下离心(2000r/min)20分钟,取出后可清楚看到管内容物形成不同层次的液体和细胞区带。上层为血浆(内含血小板),中间层为分层液,底层为红细胞和粒细胞,血浆层和分层液的界面处的白膜层为单个核细胞层。
(5)用毛细吸管轻轻插到白膜层,沿试管壁周缘吸取界面层单个核细胞,移入另一试管中。加5倍以上体积的Hank's液或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混匀,离心(1500r/min)10分钟,弃上清液,重复洗涤2次。
(6)最后一次弃去上清液后,加0.4ml含20%胎牛血清的Hank's液重新混匀细胞,取细胞悬液1滴置细胞计数板内计数,然后根据实验需要用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将细胞稀释至所需浓度,此即为单个核细胞悬液。
(7)细胞活力检测。取单个核细胞悬液1滴加2%台盼蓝染液1滴混匀,5分钟后取样做湿片高倍镜检、计数。活细胞不着色,死细胞染成蓝色。计数200个细胞中着色的细胞数,求出活细胞的百分率。活细胞数应在95%以上。
实验结果
用本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的纯度可达95%,细胞获得率达80%以上,细胞活性达95%以上。
注意事项
(1)与血液样品接触时应注意生物安全防护,避免血源性传染病。
(2)吸取单个核细胞时,可以先吸去上层的血浆、稀释液及血小板,再用另一支毛细吸管仔细吸取单个核细胞。
(3)细胞分层液的密度是影响分离效果的关键之一,最适密度在室温下应为1.077±0.001,应避光4℃冰箱保存,取出后逐渐升至室温后混匀,方可使用;使用中应避免细菌污染。
(4)离心时的温度对分离效果亦有影响,温度过低,淋巴细胞丢失增多,离心时间需适当延长;温度过高,增加红细胞凝聚,且影响淋巴细胞活性。离心时最适温度为18~20℃。
F-H分层液为密度梯度离心法最常用的分离液,其主要成分是聚蔗糖和泛影葡胺。聚蔗糖分子量为40kD,具有高密度、低渗透压、无毒性的特点;常用的聚蔗糖溶液浓度为6%,密度为1.020。泛影葡胺用来增加密度,适量加入密度为1.200、浓度为34%的泛影葡胺于聚蔗糖溶液中,配成密度为1.077±0.001的分层液,称为淋巴细胞分层液,用于淋巴细胞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