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计杀大义
她本是北周皇室的公主,为了和亲远嫁突厥,成为突厥的第一夫人。北周政权被隋文帝杨坚取代后,这位公主又被杨坚认作干女儿,封为“大义公主”。但她对杨坚覆其邦家、灭其宗族的行为,一直无法释怀,总想寻找机会替娘家报仇。但不幸的是,她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倒让自己也命丧黄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隋文帝为什么不能容忍这个弱女子?
一、都蓝势盛
平陈之后,隋文帝当然要遍告主要邦交政权。其中,他特意挑选了一架从陈朝宫廷里缴获来的精美屏风,千里迢迢地送给了自己的干女儿大义公主,也就是突厥的可贺敦。可是,当时大概没人想到,这架屏风最终不但要了大义公主的命,而且促成了漠北草原各种势力的重新洗牌。这是怎么回事?
要想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得先了解一下开皇年间,突厥内部局势的变化。
开皇四年(584),突厥的沙钵略可汗对隋称臣。沙钵略可汗居住在蒙古草原的东部,和西部的达头可汗对抗。这种东西对立的局面是由隋朝促成的,隋朝对此也相当满意。
但是,开皇七年(587),沙钵略去世,弟弟处罗侯接了班,史称莫何可汗。隋文帝的干女儿大义公主也依照突厥风俗,嫁给了莫何可汗。
又过了一年,莫何可汗也去世了,可汗的位子又传给沙钵略的儿子雍虞闾,号称都蓝可汗。大义公主又依据风俗,成了都蓝可汗的妻子。
这个都蓝可汗可是个精明强干的人。他一方面对隋表现得非常恭顺,源源不断地从隋朝套取财力、物力支持,另一方面则是狐假虎威地借助隋朝的威望向西扩张。
到开皇十年(590),都蓝可汗的势力已经到达天山地区。都蓝可汗一得意,就把从于阗掠回来的一柄玉手杖献给了隋文帝。这个礼物一送来,隋文帝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都蓝变得这么强了,他会不会有一天一统草原呢?这可不符合隋朝分而治之的战略意图。怎么办?隋文帝一直想找个机会敲打他一下,让他别太得意。正好,隋朝刚刚攻破陈朝,从陈后主的皇宫里掠夺了不少好东西。文帝下令,把其中一架屏风送给自己的干女儿大义公主。
为什么送这么一个礼物?两层意思。
第一层,示好,咱们是友好邻邦,你又是我女儿,我得了好东西,也想着你。这是浅层次的意思。
第二层,警告一下大义公主夫妇,我们大隋武力强得很,你看,陈朝不是那么快就被我们打败了吗?今天我可以把从陈朝那边缴获的宝贝送给你,明天我也可以把从你们那里缴获的宝贝再送给别人。所以,乖女儿,乖女婿,你们收敛一点,不要太张扬。这是深一层的意思。
这样想会不会是思之过深了?绝对不是。事实上,就在这之前,隋朝已经威胁过突厥一次了。
当时,突厥派使者到长安,朝见隋文帝,隋文帝问他:你知道江南有个陈朝,陈朝皇帝叫陈叔宝吗?使者说,知道。隋文帝招手把韩擒虎叫到突厥使者面前,说,你看看,这就是抓陈叔宝的人。韩擒虎本来长得威风,此刻配合隋文帝,把眼睛一瞪,真有降龙伏虎的气势,吓得突厥使者不敢抬头。
让韩擒虎亮相也好,送屏风也好,发出的都是同样的政治信号。那么,大义公主怎么回应这个信号呢?
从理论上来讲,大义公主既然是隋文帝的干女儿,就应该表现得兴高采烈才是。不仅要高高兴兴地接受,还要祝贺干爹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可是,别忘了,大义公主本来就不是隋朝的公主,她是北周的千金公主,是在北周灭亡,前夫沙钵略可汗又穷途末路的情况下,才不得不委曲求全,投靠隋朝,做了隋文帝的干女儿,改叫大义公主的。对于隋朝公主这个新身份,她也一直不情不愿,难以认同。现在,看到陈朝的东西摆在自己面前,大义公主一下子触动心事了。这陈朝和北周,真是同病相怜啊!
本来,如果她丈夫都蓝没什么本事,还是靠隋朝的卵翼才能生存的话,大义公主即使心里难过,面上也不敢表现出来。可是,现在都蓝可汗强大了,大义公主有了底气,表达感情也就比较自由了。
大义公主是个有文化的人,有了心事,就会形诸笔墨。她在屏风上题了一首《书屏风诗》:“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盛衰就像早晨和晚上那样轮回,世道也像浮萍一样不定。荣华富贵不能常有,就像水池和高坡一样,都有成为平地的那天。我曾经的富贵又在哪里?只在这屏风的画里罢了。这画里的酒哪能给人带来快乐?这画里的歌又怎么会有声音?我本来是皇家的公主,现在不幸漂泊到了突厥的宫廷。目睹了这么多的兴衰成败,我再也忍不住热泪纵横。古往今来就是这样啊,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命运。尽管如此,听到王昭君留下的《出塞曲》,我还是忍不住产生远嫁天涯的悲凉之情。
大义公主这首诗,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讲相当不错,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可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就没那么好了。
这首诗一传到隋文帝的耳朵里,隋文帝马上意识到,大义公主始终忘不了北周的亡国之痛!忘不了北周,那不就是对大隋存有二心吗?开皇二年(582),沙钵略可汗大举进犯隋朝,就是因为大义公主(当时还叫千金公主)撺掇着要给娘家报仇。现在,都蓝的势力正在逐步增大,如果大义公主再从中挑唆,会不会对大隋构成新的威胁?想到这里,隋文帝开始对大义公主警惕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又发生了一件事,一下子让隋文帝对大义公主的敌意升级,从警惕变为必欲除之而后快了。
根据史书记载,开皇十三年(593),有一个叫杨钦的隋朝犯人逃窜到了突厥,指名要见大义公主,声称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带给她。什么信息呢?杨钦说,大义公主的姑姑宇文氏和她的丈夫,也就是北周驸马刘昶,打算起兵反隋,希望能和突厥联手,先派他来跟大义公主通个气。
这件事其实颇为蹊跷。这位北周驸马刘昶也是个将军,在隋朝的位置还挺高。但是,已经又老又病,干不成什么大事了。
既然如此,杨钦为什么说他想要反隋?因为他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叫刘居士。此人是个不折不扣的恶少,任侠使气,胡作非为。经常以交朋友为名,把一些公卿贵族子弟骗回家中,让几个家奴一哄而上,把他们的头塞到车轮里,然后拿起大棒一顿乱打,挨打的人如果求饶,他会觉得这个人是软骨头,没意思,从此不再交往。但是,如果有人宁死不屈,他就会非常高兴,把这样的人称为壮士,视为知己。
人有性格就有魅力,刘居士这样胡作非为,居然也真的纠集了三百个死党。这三百人经常凑在一起,寻衅滋事,以致长安城没有不怕他们的。
这也罢了。隋文帝建了新都后,原来北周的都城就不用了。刘居士居然带着党徒跑到废弃的北周正殿未央殿前,自己面向南端坐,让党羽站在两边排班罗拜。这是公然模仿皇帝。
刘居士肆意妄为,言行出位,他爸爸刘昶又是北周驸马,有好事者就把这两件事联系到一块儿,说刘昶父子想要造反,光复北周。杨钦正是好事者之一。此时,他就把这个情报添油加醋地献给了大义公主。
这样看来,刘居士确实是纨绔子弟,不知死活,但是,尽管如此,离谋反尚有十万八千里,跟有计划的内外勾结,起兵反隋更是一点都不沾边。
可是,大义公主为娘家报仇心切,再加上古代通信不发达,她也没有太多的渠道可以核实情报,所以,马上把这不靠谱的消息当真了。既然姑姑、姑父和侄儿都打算起兵,我怎能不出手相助呢?
问题是,都蓝一直跟隋朝关系不错,怎么说服他起兵?大义公主想来想去,先去找她的情人了。
大义公主身为可贺敦,怎么还有情人?其实这也很好理解,自从和亲以后,她的丈夫换了一个又一个,太频繁了,估计跟哪一个感情都不深,完全是政治婚姻。既然如此,索性自己找乐子。所以,大义公主就找了个情人。
这个情人叫安遂迦,是个九姓胡,能歌善舞,很讨人喜欢。不仅是大义公主的情人,也是都蓝的宠臣,犹如《红楼梦》里在贾琏和凤姐手下都吃得开的俏丫鬟平儿。因为有这样的双重身份,又能说会道,大义公主就让安遂迦先帮她去游说了。
安遂迦怎么游说呢?他对都蓝可汗说,现在我们已经很强了,不必总看隋朝的脸色,也该抖抖威风,恢复祖上的光荣。九姓胡在突厥部落中经常扮演军师的角色,都蓝也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安遂迦游说之后,大义公主再跟都蓝吹枕头风,告诉他,隋朝内部不稳,已经有人跟我联络了,想要跟咱们一起,里应外合,共同对付隋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好好考虑考虑吧。
那么,都蓝可汗是什么反应?听两人这么一说,他也动心了。虽然他自己也好,他爸爸沙钵略可汗也好,都是靠着隋朝才有的今天,但是俗话说,人一阔脸就变,现在都蓝既然实力强大了,也就不怎么把隋朝放在眼里,又听说隋朝内部不稳,侵略的本性马上就暴露了出来,开始跃跃欲试,动了趁火打劫的心思,对隋朝就不再像原来那么恭敬了。
隋文帝也不是傻子,都蓝态度一变,他马上就感觉出来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得派人去探听一下。隋文帝派出著名的外交家长孙晟,让他出使突厥,打探情报。
长孙晟一去就发现,都蓝果然气焰见长,大义公主表现得更是露骨,说话的时候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放肆?
长孙晟可是个大名鼎鼎的情报专家,很快就调查清楚了,原来是叛臣杨钦在这里捣鬼,让大义公主想入非非,这才撺掇都蓝,生了不臣之心。而且,据说大义公主嫌都蓝的胆子不够大,步子不够快,已经背着都蓝,自己悄悄跟西边的小可汗联络上了,打算纠集突厥各部,起兵攻打大隋。
长孙晟回来一汇报,隋文帝勃然大怒。好你个大义公主!你写诗发泄一下不满也就罢了,居然还敢来真的!要知道,突厥的可贺敦和中原的皇后可不一样,那是有实实在在的政治影响力的。有这么一个仇视大隋而又手段高明的公主在,大隋怎能踏实得了?这样一来,隋文帝也就对大义公主动了杀心。
二、计杀大义
怎样才能除掉大义公主?没过多久,隋文帝又派长孙晟出使突厥。这次出使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挑拨都蓝可汗和大义公主之间的关系。
长孙晟一到突厥,就跟都蓝可汗索要杨钦。长孙晟说,我们获悉,有一个正在通缉的逃犯杨钦就隐藏在突厥,此人犯了“国家安全罪”,我们希望把他“引渡”回国受审。
都蓝受大义公主的煽动,已经对隋朝三心二意了,就推脱说:“检校客内,无此色人。”检查了所有的外来客人,并没有你说的这个人啊。
既然可汗说没有,那就没有吧,长孙晟什么也没说,就下去收集情报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长孙晟很快就买通了都蓝可汗帐下的一个达官(头领),把杨钦的隐藏地点摸清楚了。夜深人静的时候,长孙晟带着几个人直扑杨钦隐藏的营帐,到那儿就把他捆了起来,带到都蓝可汗面前。
都蓝可汗一看谎言被揭穿,非常尴尬,脸一阵红一阵白。没想到,让他更尴尬的事情还在后头。
长孙晟说,我知道可汗为什么骗我,这一定是大义公主的意思。问题是,您为什么那么听大义公主的话?您知不知道,她天天骗您!是不是她告诉您我们隋朝内部有人想造反,杨钦就是联络员?我可以负责任地保证,这完全是假的,我们内部安定团结得很。她这样说,无非是要挑唆您和大隋作对。她在政治上骗您也罢了,在感情上也骗您,我有确凿证据,那个整天在您面前花言巧语的安遂迦,就是她的情人!
接着,一桩桩、一件件的猛料开始爆出来,和今天相比,就差没有出示视频了。
自己的可贺敦跟胡人私通,而且连千里之外的隋朝人都知道了,都蓝居然还被蒙在鼓里,这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一时间,都蓝恨不得杀了大义公主。本来,长孙晟只要捉拿杨钦,现在,都蓝一气之下,把安遂迦也绑起来交给了长孙晟,说这个人你也带回去处理吧,要杀要剐随你便,总之我是再也不想看到他了。
这样一来,隋朝就成功地离间了都蓝和大义公主的关系。
不过,光是揭露大义公主私通还不行。因为突厥民族对贞操不像中原看得那么重。虽然眼前是剑拔弩张,但是没准儿过两天,大义公主给都蓝赔个礼,道个歉,夫妻就重归于好了。
怎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隋文帝又用了美人计。
长孙晟他们这帮使者刚走,隋朝又派第二批使者来了。长孙晟是来突厥要人的,这批使者正好相反,是来给突厥送人的。
怎么送?使者到了都蓝面前,先宣读皇帝的诏命,说大义公主对隋朝图谋不轨,所以从即日起废黜大义公主。宣读完废黜诏书后,一挥手,从后面出来四个美女。使者说,这是皇帝陛下送给可汗的礼物。虽然我们不认公主了,但是隋突友好还在,我们希望和可汗能继续交往下去。
隋文帝这是在干什么?这是在怂恿都蓝杀大义公主。废黜她的公主封号,是告诉都蓝,从此之后,公主已经不受我们的外交保护了,你愿意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不用害怕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
那赐给都蓝四个美女又是什么意思?这是大义公主的替代品。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现在,新人我都给你送来了,这旧人你还有什么舍不得的?你杀了她吧。
那么,都蓝到底上没上钩?一半一半。一方面,都蓝确实被美人迷住了,整天围着她们团团转,彻底把大义公主冷落到了一旁;但是,另一方面,他也并没有废掉大义公主,更没有杀她,大义公主名义上还是都蓝的可贺敦。这当然也是都蓝的政治智慧。
问题是,他这样的态度可太让隋文帝郁闷了,这个都蓝,怎么如此没有丈夫气概呢!
只要大义公主还活着,就是一个隐患。怎么办?
正在这时候,突厥内部出了一个野心家,最终帮隋朝把问题给解决了。谁呢?都蓝的堂弟,突利可汗。
突利可汗名字叫染干,受封在北方,是都蓝手下的小可汗。此人虽然是个小可汗,但是野心不小,他看到都蓝因为有隋朝的支持,这几年蒸蒸日上,也派使者来向隋文帝求婚。
要不要跟这个小可汗联姻?隋文帝其实并没有想好。不过,不管以后怎么样,现在不妨先利用他一下再说。于是,隋文帝就对使者开出条件,说:“当杀大义主者,方许婚。”杀了大义公主的人,才可以许婚。
突利一听,行啊,我去试试吧。突利怎么劝都蓝?其实还是那一套,大义公主和人私通,尽人皆知,这样的人你还留她何用?如果是顾虑和隋朝的关系也就罢了,眼下隋朝自己都抛弃她了,你留着她,只会影响你和大隋的关系。为了这样一个妇人,值得吗?
这些话如果隋朝人说出来,都蓝就会有警惕,隋朝到底有什么目的?同时也会有逆反心理,你凭什么管我家的事?可是,自己的堂弟说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了。突利这么一撺掇,都蓝可汗的火气一下子就被激了起来,再也不顾大义公主这几年的夫妻之情、辅佐之功,大步闯入可贺敦的大帐之中,随着手起刀落,大义公主就这样成了刀下之鬼。
那么,应该怎么看待这位和亲公主?
如果抛开隋突关系的恩恩怨怨来考虑,可能今天的读者都会非常同情大义公主。她这一生,简直就是一连串的悲剧。
当年,她从北周远嫁突厥,并非自己的心愿。政治联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嫁过来之后,又赶上北周灭亡,她马上成了无根之草。这是第二个悲剧。
为了给娘家报仇,她撺掇丈夫沙钵略可汗进攻隋朝,没想到招来更大的灾难,沙钵略众叛亲离;为了挽回局面,她被迫认贼作父,给隋文帝当了干女儿。这是第三个悲剧。
再后来,复仇不成,反倒遭隋暗算,被丈夫都蓝可汗杀死。这是第四个悲剧。
人生由这么多悲剧构成,真是可悲可怜可叹!
事实上,大义公主还不仅仅是可怜,她还挺可敬的。大义公主一生的主线就是给娘家帮忙,给娘家复仇,也算是个烈女子,符合中国古代皇帝最提倡的孝道。
可以想象,如果她的仇人是一个普通人,没准儿隋文帝还会表彰她。可惜的是,她的仇人不是普通人,而是如日中天的大隋帝国。她的个人心愿和隋朝稳定边疆的愿望发生冲突,那她就只能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三、抑强扶弱
无论如何,大义公主被杀,隋朝也就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问题是,接着要怎么跟突厥相处?
这时候,都蓝可汗又重新来提亲了。按照他的想法,既然隋朝恨大义公主,他也把大义公主给杀了,那隋突友好就可以继续下去,你隋文帝不信任干女儿,那就派一个亲女儿来吧。
要不要满足都蓝的要求,隋文帝一时没想清楚,就让大臣集思广益。好多大臣都说,应该和亲。都蓝在突厥各部中势力最大,派一个自己的公主到那里去,就等于在他身边安插一个眼线,而且还可以营造一个亲隋的气氛,只要都蓝亲隋,隋朝的北部边疆就安宁了。万一再生下一个小外孙,以后当突厥可汗,双方成为舅甥之谊,那就更好了。这是主流意见。
可是,有一个人的想法跟主流意见不一样。谁呢?长孙晟。他说:“臣观雍虞闾反覆无信,直以与玷厥有隙,所以欲依倚国家,虽与为婚,终当叛去。今若得尚公主,承藉威灵,玷厥、染干必受其征发。强而更反,后恐难图。且染干者,处罗侯之子,素有诚款,于今两代,前乞通婚,不如许之,招令南徙,兵少力弱,易可抚驯,使敌雍虞闾以为边捍。”大意是说,我看那都蓝可汗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他现在之所以想和我们联姻,是因为他和西边的达头可汗打仗,想要借助大隋的威名。一旦哪天他强大到无须借助我们的程度,肯定还会掉过头来打我们。如果我们现在把公主给他,就等于帮他壮大声势,这样一来,突厥的其他两个可汗,达头也好,突利也好,就更不能与之抗衡了,他强大起来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这是养虎遗患啊!所以,我们不能答应他的请求。
如果不答应,那隋朝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长孙晟说,突厥现在一共有三股势力。东边是都蓝,最强;西边是达头,次强;北边是突利,最弱。我们与其跟都蓝和亲,不如跟突利和亲。他因为实力弱,和亲之后,只能依附我们。到时候,我们再让他往南迁,和都蓝抗衡,扶弱抑强,这才是长久之计。
总之一句话,和亲公主是可以利用的,但是,不要只想依靠公主来换取和平,而是要借助公主,加强制衡。
真理有时候就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长孙晟就是那个“少数人”。
隋文帝是个兼听则明的好皇帝。马上表态,长孙晟想得周全,就按这个计策执行吧。
对都蓝这边,不仅不给公主,而且其他的支援也断了,这样一来,都蓝再和西边的达头打仗,就没有优势了。都蓝的势力大受影响,逐渐衰弱下来。
对于突利这边,既然他帮隋朝杀了大义公主,隋朝也准备履行先前的承诺,嫁公主给他。不过,他不能着急,得做好准备。
准备什么呢?隋朝提要求说,你既然要迎娶我们的公主,就得先学习一下我们的礼乐文明。否则,跟公主没法交流。于是,几年之间,突利派了三百多名使者分批、分期来到隋朝。隋朝就把他们安排在太常寺读书,当留学生来培养。
这是干什么?一言以蔽之,输出文明,培养亲隋派!
到开皇十七年(597),隋朝终于觉得差不多了,就把宗室之女封为安义公主,嫁给了突利可汗。而且,为了离间突利和都蓝的关系,还搞得特别隆重,不仅嫁妆加倍,连派出的和亲使者规格也特别高。真让突利受宠若惊。
婚礼之后,长孙晟就奉命鼓动突利可汗南下,举族来到都斤山,也就是现在蒙古国的杭爱山脉。
这里可是都蓝的旧地盘。突利又尚公主又搬家,可把都蓝气坏了。他气呼呼地说:“我,大可汗也,反不如染干!”我是突厥的大首领,怎么现在我的小弟染干都比我有面子?不仅隋朝抛弃了他,嫡亲的堂弟也背叛了他,是可忍,孰不可忍!
怎么出这口气呢?因为失去了隋朝的支持,都蓝可汗的实力已经弱了下来。现在,他的敌人西有达头,南有隋朝,又加上一个隋朝扶持的突利。总不能几面树敌啊。所以,想来想去,都蓝决定摒弃前嫌,投靠达头,和达头联手,狠狠地打击一下隋朝。
这两大势力联合可是非同小可。那么,隋朝要怎样应对?草原的形势,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