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僧入华来:宗教卷](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70/35035670/b_35035670.jpg)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CA74E/18700898201127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image-23-1.jpg?sign=1739597945-fVbxn4vYAsW2jRSvTyeV4w0mCtvibzA4-0-456a49784bd6a7ff7292aa119496a7ea)
唐代长安一个粟特家庭的景教信仰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的交流十分频繁,唐代是古代中外交流的辉煌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昌盛,由于经商、战争等原因,大批中亚粟特人移居唐长安,形成了自己的聚落区,散布在醴泉坊、布政坊、崇化坊、普宁坊、靖恭坊等坊里,并建立了粟特人所信奉的祆祠、景寺、摩尼寺等“胡寺”,从而使外来的宗教在唐帝国的首都得以生存与传播。
多年来,中外学者对长安出土的粟特人墓志材料进行过仔细的爬梳,对居留长安的粟特人宗教信仰及其活动影响做过许多深入的探讨,其中对源于基督教聂斯托利派(Nestorianism)的景教尤为关注[1]。但除了学术界公认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外,其他可供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并不多,荣新江教授依据西安出土的波斯人李素及其妻卑失氏墓志,发表了《一个入仕唐朝的波斯景教家族》[2],无疑是一个新的发现与突破。事实上,还有别的墓志可做考索,这就是《米继芬墓志》。本文即在前人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再对唐长安粟特人的信仰问题进行追索与讨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CA74E/18700898201127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image-26-1.jpg?sign=1739597945-4RedXIq9kYVrPkGYEE3w3FE8Qk5mGANy-0-4b48d962f66861068c2182c216372c3e)
图1 1955年西安西郊出土的《米继芬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