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经验:法治促进改革开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广东法治政府建设的启示

近年来,广东通过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治理机制、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管机制、创新行政执法工作约束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其中不少走在全国前列,对其他地区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有力推进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发展与完善。这是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委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强力推动的必然结果。

不过,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求来看,广东法治政府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的探索与创新都有待进一步系统化、常规化和制度化。推行法治政府,无论是规范抽象行政行为,还是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归根结底都是规范和限制行政权力。对于手握重权的各政府部门而言,诸如规范自由裁量权、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无异于是对部门权力的剥夺。因此,不断破除阻力、完善制度机制,是今后广东乃至其他地区法治政府建设有必要重视的。

首先,需要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以现代“法治”取代传统“人治”。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始终是法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无法确保领导干部依法执政,那么再有效的政策举措都有可能形同虚设。从广东实践来看,形式主义问题依然存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客观成效。在今后的法治政府建设中,一方面要继续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通过常规化的学法制度,深化领导干部对依法执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理解和认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技巧,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监督考核机制,限制行政权力自由裁量的恣意空间,形成对领导干部行政行为的有效规制和约束,从而为依法行政提供制度保证。

其次,应当积极开展地区间的经验交流,推进创新举措的规范化建设。广东法治政府建设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并不存在现成经验可循,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要“摸着石头过河”。从广东实践来看,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遵循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框架设计,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也遇到了不少值得反思的遗憾和教训。在法治政府建设初期,各自为政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有利于保证改革创新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从而尽可能穷尽制度设计的不同做法,也有利于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尽可能控制影响范围并及时作出调适和应对。但从法治政府建设的深化发展来看,制度安排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将是必然趋势。在今后的法治政府建设中,积极开展地区间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总结经验和规避风险,而且有助于形成标准统一的制度安排,从而为创新举措的推广创造有利条件。

再次,建构更高效、更合理、更具可行性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规范性文件专家咨询、行政复议委员会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广东法治政府建设已卓有成效地将专业社会精英纳入政治参与轨道,但在普通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方面,尽管也有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会、座谈会等一系列制度设计,却未能取得预期成效,难以切实发挥汇聚民智、反映民意、争取民心的重要作用。从实践来看,形式主义始终是影响相关制度有效性的核心难题,部分领导干部并未深刻理解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仅将之作为提高决策合法性的“过场”。在今后的法治政府建设中,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公众参与方式,拓展新的交流渠道,搭建新的沟通平台,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既有的公众参与方式,特别是要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听证会代表遴选规则等具体工作环节,从而以务实态度赢得社会公众的理解与认可。

最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政府工作流程的调整与重构。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行政工作效率,而且也为政府工作流程的调整与重构提供了前提条件。近年来,广东法治政府建设对部分环节的政府工作流程进行了调整与重构,特别是行政审批流程改革,更是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压缩了行政权力的空间,改善了行政服务的质量,强化了行政监督的效果,提高了民众满意的程度。但从实践来看,无论是信息技术利用的深度还是广度,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今后的法治政府建设中,一方面要重视制度层面的创新,对既有政府工作流程加以改造,从而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融入政府法治工作,另一方面要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从而保证改造后的政府工作流程能实际有效地投入运行。


[1] 青维富:《宪政理念与法治政府》,《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2] 罗豪才:《行政法与公法精要》(序言),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第2页。

[3] 马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求是》2012年第1期。

[4] 杨海坤、章志远:《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87~88页;马怀德:《法治政府特征及建设途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张穹:《法治政府建设是政府自身建设的根本》,《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王勇:《法治政府的内涵及其经济作用》,《唯实》2010年第10期;马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求是》2012年第1期。

[5] 〔英〕威廉·韦德:《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第23页。

[6] 〔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4,第80页。

[7] 〔美〕托马斯·潘恩:《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981,第85页。

[8] 李鸿渊:《法治政府:权利与权力良性互动的理性回归》,《行政与法》2009年第3期。

[9] 秦佩华:《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人民网,2010年11月9日。

[10] 马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求是》2012年第1期。

[11] 朱勤军:《公共行政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第153页。

[12] 彭程甸、罗依平:《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及其辩证关系》,《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5期。

[13] 彭程甸、罗依平:《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及其辩证关系》,《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5期。

[14] 〔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4,第190~191页。

[15]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171页。

[16] 应松年:《行政行为法》,人民出版社,1992,第307页。

[17] 李杰:《其他规范性文件在司法审查中的地位及效力探析》,《行政法学研究》2004年第4期。

[18] 占志刚:《行政规范性文件监控机制研究》,《行政与法》2005年第4期。

[19] 孟鸿志:《我国行政执法的概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20] 杨斐:《加强行政执法保持社会稳定》,《法制与经济》1996年第5期。

[21] 刘新、肖斑:《行政处罚的含义、特征及基本原则》,《政府法制》1997年第1期。

[22] 朱维究:《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与行政审批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3] 王克稳:《我国行政审批与行政许可关系的重新梳理与规范》,《中国法学》2007年第4期。

[24] 徐增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第3期。

[25] 李权时、杨长明:《创建服务型政府研究——以广州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城市观察》2010年第5期。

[26] 应松年:《把行政复议制度建设成为我国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法学论坛》2011年第5期。

[27] 崔红、唐丽斐:《对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改革的思考——以行政复议司法化为视角》,《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28] 中山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办公室:《行政复议的中山经验》,2011年11月,第13页。

[29] 郭锐林:《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若干问题探析》,《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30] 应松年:《行政复议应当成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12期。

[31] 中山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办公室:《行政复议的中山经验》,2011年11月,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