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巴尔扎克小说的生成与传播
受自然科学的影响,欧洲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都自觉不自觉地以“文学应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作为创作的最高理想,文学“必须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是他们创作的基本原则。然而,文学作为“心灵之物”,“只有通过心灵而且由心灵创造活动产生出来,艺术作品才成为艺术作品”[1]。因此,由于作家的个性、心理素质、精神品格的不同,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中的不同作家,在“真实地反映生活”的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创作风格。现代认识论认为,人对世界的认识性质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性质,也依赖于感觉的结构和机能的性质,依赖于感受体的内部状态。就文学创作而言,这个感受体就是作家的心灵世界,更确切地说就是作家的审美心理机制。特定的审美心理机制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模式,它的形成既有作家先天生理气质的原因,也有后天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个作家的审美心理机制一旦形成,就潜隐于意识的深层,以潜在的方式制约着作家对生活的观察、感知的取向和艺术思维的方式,在创作上就表现为特定的内容与形式技巧。每部作品的风格特点归根到底就是作家特定心理机制的体现,这是所有艺术风格的心理成因。
[1]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