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亲情与医术
重症监护室就是我们常说的ICU(intensive care unit),里面躺着的往往是刚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或者还在死神手里拽着的人。那里,没有家属,没有亲戚朋友,没有日常的交流与寒暄,有的,只是床旁仪器的“嘀嘀”声,或是呼吸机的叹息声。那里的仪器24小时运转,那里的医生24小时待命。
几个医生、护士、护工,一个小小的护士站,守护的却是生的希望。
进入ICU一共要过两道门,门外是每天带着希望等候的家属,他们24小时等候在门口,期待着从医生那里听到一丝亲人的消息,但又害怕等来的是最不愿面对的结局。
每天下午2点到2点半是一天中仅有的探视时间,也是ICU最“热闹”的半小时。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家属必须做好穿戴隔离衣、口罩及鞋套等防护措施,而且每个床单位一次只能进一位家属。
ICU,一个希望与失望共存的地方,门里的人在“战斗”,门外的人在等候。
+3床是一位86岁的老爷子,患阿尔兹海默病(也就是常说的老年痴呆症)多年。老爷子由护工照料,常年住在养老院。这一次,护工发现老爷子发热,便送其就医。在确诊为急性胆囊炎、心肺功能不全后,老爷子被送入ICU。由于无法进食,虚弱的老爷子躺在病床上吸着氧气。早上查房的时候,老师们就老爷子是否可以进食进行了讨论,在咨询了消化内科专家后,决定择期对老爷子实施经皮胆囊引流术。
探视时间一到,门外等候已久的家属一拥而入。老爷子床前是一位年纪稍大些的女子。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判断,她应该是老爷子的妹妹。她右手紧紧地握着老爷子的手,左手抚摸着他的脸,深情地注视着,用略显调皮的语气问“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阿妹,还认得吗?”“认得。”这是我那一整天第一次听到老爷子开口说话,虽然含糊不清,但语气异常坚定。妹妹流泪了,老爷子也哭了。或许,几十年前,哥哥曾牵着妹妹的手,带她领略大千世界;而几十年后,妹妹握着哥哥的手,陪他挺过这段艰难的时光。隔离衣、口罩、鞋套隔开的是客观意义上的距离,但永远无法隔断亲情的联系。半小时转瞬即逝,家属陆续离开,妹妹始终深情地注视着病床上的哥哥,依依不舍地松开手,最后摸摸他的脸,说:“你要听话,知道吗?我在外面陪你。要听医生的话,放心,会好起来的。”然后,一步三回头地离开,脸上的泪痕是无声地诉说。
第二天,老爷子接受了经皮胆囊引流术。在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后,医生决定给他插胃管,用鼻饲的方式保证每日的营养供应。然而,对于整日嗜睡的老爷子来说,胃管置入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医生尝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插管的不适让老爷子清醒过来,发出低沉的呻吟,眼里闪着泪花。医生决定暂缓插管,先安抚老爷子的情绪。站在一旁的我是第一次观摩插胃管,心情有些沉重。在疾病面前,人类是如此弱小和无助。医生努力多次,终于插管成功,呼了长长的一口气,露出欣慰的笑容。做医生很苦、很累,可是当患者得到治愈的时候,那种精神上的满足应该可以消除一切疲惫。
有一天,我们都会老,老到牙齿掉光,老到疾病缠身。或许,在情感的寄托上,医生无法代替家属,但我始终坚信,在病痛面前,医生永远是患者的“守护神”。
(金王婷)
导师评语
第一次观摩插胃管,让我们的学生心情有些沉重。在疾病面前,人类是如此弱小和无助。做医生很苦、很累,可是当患者得到治愈的时候,那种精神上的满足应该可以消除一切疲惫。在病痛面前,医生永远是患者的“守护神”。
(叶 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