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联股份:医疗支付领军企业的创业宿命
导语
要想做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往往是要么成功,要么成仁。
——希契科克
武汉墨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墨联”)成立于2009年,是国内领先的医疗支付解决方案供应商。本文受访者为墨联创始人兼总经理方达远先生。
作为全国性医疗支付的领军企业,武汉默联股份有限公司做到了许多行业首创,例如商业健康保险的直赔直付、社保卡脱卡支付等。行业第一是怎么炼成的?企业建立信任机制的第一要义是什么?面对持续不断的困难和打击,创业企业如何形成“反脆弱”的能力?
下文的阅读中,你会找到答案。
创业的行踪:一步一个脚印打造行业标杆
默联的业务线条主要围绕着医疗资金的收付进行医疗金融信息化。其中,收钱主要是与医疗支付环节中的银联、银行、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医保、商业健康保险打通,付钱主要是针对医院的供应链信息进行付款结构的构建。随着经济金融体系的完善,现金流能产生利润的观点也逐步在各个行业深入人心,但在当前医疗收付方面依旧较为薄弱。于是,默联客观上帮助了医疗行业的财务部门由单纯的成本中心,向资管中心、利润中心转变。
默联最开始是偏重于做硬件的,即用来挂号、缴费和存钱的医院自助设备,但后来随着业务的展开,发现有更多的服务空间,也就是更多的商机。例如可以和银行链接,随后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之后还要做风控,等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因而默联的多维业务也越来越完善。于是,横跨三大行业的医疗金融信息化,或是医疗行业的供应链金融的概念,成了默联业务整体的代名词。
默联创始人方达远常说:“创业就是你今天不干,明天就没饭吃。就像战场打仗,一门心思就是把敌人干掉。所以几年后回过头看,才发现现在做的事情跟以前做的完全不一样了。当时要是早知道这么复杂,我就不干了。”实际上,许多创业者一开始根本就不知道将来要做的事情具体是什么。尽管在某一个瞬间是清楚的,但却无法料到未来几年是否还能生存,更不必说会发展到哪里。这也是对于创业企业而言的,其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不可预测的未来。
有趣的是,方达远坦白地讲,自己创业的初期,从来不会思考明年要做什么;后来慢慢拿到融资,就会思考第二年要做什么。直到创业五年之后,凭借对行业理解的加深,才会有能力计划未来的五年能做哪些板块。因而,站得越高,才能看得更远。但与此同时,路一定会越走越窄,竞争也只会越来越大。如同爬坡一般,越是靠近山顶,路越窄,甚至没有路。
如何能在瞬息万变的潮流中不被裹挟着灭亡?他认为,一个行业新趋势的更迭至少需要三年。而许多企业对最早期的互联网概念还没有剖析清楚,时代就已经从移动互联网,穿越大数据,来到了人工智能的社会。因此企业需要做的就是通过研发和管理,把这些趋势融入自己的产品服务中,保证自己的主线服务不变,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的安全。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的空间都很大,只要企业每天都跟得上这种趋势。“现在我们能做到这个行业的第一,真的不是我们有多厉害,而是在这六七年中很多厉害的人都退出了,所以我就排第一了。”艾默生也曾提到,英雄并不比一般人更勇敢,差别仅在于,他的勇气多维持了五分钟而已。对于创业者而言,成功亦是如此。
创业的机体:简约驱动文化建立信任机制
企业的发展更多的跟创始人的经历或是教育背景紧密相关,甚至于创始人是一种什么性格,企业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在他看来,五十个人以下的团队,或者创立时间低于五年的企业,都是不需要过多强调谈文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创业者突出的综合能力使得他不需要刻板管理的过程,同样可以聚合团队;并且由于文化的传承性,沉淀的过程必然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
随着团队规模逐步扩展到两百多人,他逐渐明白所谓的“人多力量大”,其实指的是抗风险的能力大,因为一个群体里面必然会包含不同性格的人,而不同的性格,会有各自不同的相互适应。例如有喜欢我的人,就有不喜欢我的人,但是不喜欢我有可能会喜欢你,这样相互聚集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对企业的认同感也会越来越强。
每一个创业的人都是偏执狂,不在乎别人想法,也不在乎别人评价,因为评论者不需要为企业的未来承担责任,所以他人的金玉良言,远不如企业内部强大的执行力来得重要。大家当然还是会在业务或者发展方向方面展开激烈的争论,但是在默联,争论只有两种可能,“一种你说服我了,我完全听你;如果没有,就完全听我的,中间没有灰色地带”。这就是他个人的风格,也是企业执行力和保障。每个人都活得真实,就事论事,没有钩心斗角或是明争暗斗。为此,默联还有一条明文规定:在企业里面只有团队,没有团伙。“谁要是在我面前,说别人的不是,我会二话不说直接炒掉他。因为搬弄是非者,本是是非人”,于是企业管理也变得越来越简单。
说到底,管理本质上就是为了建立一种信任机制。信任机制凭什么建立呢?他直言,首先,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利益目标。“我一直问自己,为什么大家会跟着我一起干?如果说不能养活自己,不能买车,不能买房,不能够养活自己的家人,那他们跟着我干嘛?所以首先让别人有收入,起码要有符合他能力的收入。”承认别人的价值,匹配他们的价格和利益,往往需要极大的勇气。后期融资的获得也吸引了新成员的加入,默联同样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短期、一个中期和一个远期的利益目标。“薪水匹配能力的价格高一点,大家就不会有很多怨气,就会愿意留下来。”
许多企业家会把共同理想作为信任机制建立的首要条件,但是他却认为,梦想是总结出来的,并不能当饭吃。“不要指望着人家没饭吃还跟着你干。我能做的不是建立他们的梦想,而是把他们的希望变成现实。”
此外,在实现利益目标的基础之上,再谈些许情怀。“没有情怀的人没法创业,但是很多时候,情怀是虚无缥缈的,是一种感觉。”最开始的时候他只想做最好的设备,后面变为要想做最好的支付服务系统,而如今的发展,已经让他的情怀扩展到——想要将最好的金融经验带到医疗行业来。究其原因,他笑谈,“其实这些情况都是没有办法去提取和量化的,可以理解为一种创业的宿命。”
创业的宿命:企业越挫越勇持续保持巅峰
创业的宿命,在他的个人经历中体现得极为显著。他曾经在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时候,决定踏踏实实去应聘销售总监,做一个平凡普通的上班族。刚开始看到应聘题目感觉比较简单,毕竟以前自己是出题目的面试官,因而面试过程基本都是侃侃而谈。但是后来面试官说了一句话,改变了他一生的轨迹:“我觉得你不是来应聘销售总监的,是来应聘董事长的。”因为他的思维方式,习惯了站在创业者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这便是他人生的必由之路,性格本就不安分的他,很难再去找工作,投入到朝九晚五的上班状态。
团队的五个创始人,除他之外的四个人,一个是他的亲弟弟,一个是他的大学师兄,两个同学,其中一个是“海归”。他说:“我们几乎经历了所有创业团队都有可能遇到的各种事情。”
对他影响很深的一件事情,就是在2014年融资签约成功的那一天,公司特地准备要庆祝成立五周年的纪念日。可是也就是那一天,成为其中一个创始人出殡的日子。那时三十多岁的他,曾感觉自己无所不能。但是这个二十多年的兄弟,不抽烟不喝酒,却突然因为癌症病逝,这让他整整沉沦了三个月,陷入一种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活着的崩溃状态。“创业就是这样,在这个过程中,你感觉不到什么叫残酷,什么时候叫绝望,只是觉得处在一个过了一天就是一天的状态。”
庆幸的是,他的乐观逐步带他走出低谷,依旧保持着很真实的生活状态。生活就是如此,就像是一种宿命。以至于让人觉得,创业就是每天掰着手指头过来的,甚至于连掰手指头的时间都没有。因而有限的生命,他希望自己能够完成两个重要的任务:“第一个是努力进行IPO,第二个,就是找到一个能接我班的人。”他认为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巅峰期,一个企业的巅峰期就是这个创始人的巅峰期。巅峰期的人是不可战胜的,就如同他有时候会瞬间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否则如果犯错误,企业早已不复存在。
而中国很多的民营企业第二代就开始衰败,就是因为不合适的人在不合适的位置。一旦过了自己的巅峰期,就应该找另一个各种方面都处在巅峰期的人来引导这个企业。那么怎么判断一个企业家的巅峰状态呢?他认为首先60%的因素是体力和体能——出于医学背景的感知,当一个人发现力不从心的时候,它就是一种衰败信号;第二个是连续犯错的概率有多大。他只希望自己四十五岁后,能将企业交给更有创造力的团队管理,使企业又能迎来新的巅峰期。
结语
整个访谈过程,我们都在不断地被他的阅历和胸怀所折服。无论是能够把梦想变为现实的自信,或是面对挫折或是成功依然乐观谦逊的心态,总是让人构想出几分英雄气概。命中注定要行走在创业的道路上的他,义无反顾的坚持成就了行业第一的传奇。《反脆弱》一书中讲到,任何一个组织的机体都有一种自我的激励和修复的机制,有的伤害反而能激起内在的本能。我们没有权利选择避免伤害,但是我们能够从伤害中汲取反思和经验的能量,从而走得更远,更踏实。《道德经》中也有“反者,道之用”的说法。运用好创业前进过程中的阻力,也是一种艺术。
而对于被宿命选定的英雄而言,即便不成功,也会成全仁。尽管不一定舍生取义,但是绝对不会自己先“捞满好处”,而是用真实的自我创造真实的企业,用现实打造情怀。